近年来,生态环境保护被放在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污染防治被列入三大攻坚战之一;污染防治七大战役正陆续打响;环保督察专项行动力度持续加大。据上证报统计,今年以来至少已有7家上市公司受到环保处罚。多位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在各方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将开启新一轮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周期。
构建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党的十九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再次强化“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
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生态文明正式写入国家根本法,实现了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的高度统一。
今年4月,新组建的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先后挂牌。深化机构改革,有助于治愈生态环保领域“九龙治水”的沉疴。这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
2018年,污染防治七大战役正式打响,蓝天保卫战成为重中之重。环保税顺利开征,排污许可制度进一步推进,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全面展开,环保督察持续深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对上证报记者表示,生态环保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未来可能会有一些新的内容和提法出现。在推动环保产业发展方面,可能也会有一些新的措施。
环保督察力度不断加大
中央环保督察制度从推出的那一刻起就定位于高规格。
不到两年时间,中央环保督察组对31个省(区、市)存在环境问题进行了一次全面摸底。全覆盖式的督察,解决了8万多个环境问题;问责了18199名党政领导干部(其中处级以上领导干部875人)。同时,26个省份已开展或正在开展省级层面环保督察。
生态环境部公开信息显示,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共受理群众信访举报13.5万余件,累计立案处罚2.9万家,罚款约14.3亿元;立案侦查1518件,拘留1527人;约谈党政领导干部18448人,问责18199人。
按照国家环保督察办公室副主任刘长根的说法,环保督察就是奔着问题和责任去的,将督察问题、解决问题、压实责任作为重中之重。
进入2018年,环保督察整治被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据上证报记者统计,今年以来,至少已有7家上市公司收到各地环保局出具的环保罚单,而去年同期仅为1家,其中折射出相关部门从严治理环境的坚决态度。
一个显著变化就是生态环境部重拳打击各类环境污染事件的速度之快、效率之高。今年4月20日到23日,该部就接连查处7宗违法问题;5月7日又联合住建部启动2018年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5月9日启动“清废行动2018”确保长江生态环境安全等。
在督察工作推动下,长效机制也在完善。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表示,环保督察要一抓到底,以“钉钉子”的精神,咬住了就不松口。
据记者了解,生态环境部今年将持续推进环保督察工作,组织开展第一轮督察“回头看”。从2019年开始则将启动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并将有关部门和国企纳入督察范围统筹安排。同时,针对污染防治攻坚战一些关键领域,将开展机动式、点穴式专项督察,直奔问题、严肃问责、强化震慑。在总结第一轮督察工作的基础上,还将推进督察法规建设,将环保督察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夯实督察法制基础。此外,还将配合有关部门推进督察体制建设,完善中央和省级两级环境保护督察体系,在实践中逐步培养形成一支专业化的督察队伍。
污染防治攻坚持续推进
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十九大部署的“三大攻坚战”之一。近年来,国务院相继出台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全国累计完成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7亿千瓦,占煤电机组总装机容量的71%,建成世界最大的煤炭清洁发电体系。36个重点城市黑臭水体全部开工整治。79个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项目正式启动。
“污染防治攻坚战不仅一刻没有停,而且在过去的基础上进一步快马加鞭。三年时间非常短暂,我们等不得,也等不起。”李干杰表示,今后污染防治攻坚将主要围绕生态环境改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配、环境风险管控三大目标,突出大气、水和土壤三大领域,让人民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更强。
4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明确,接下来要打好蓝天保卫战等污染防治七大战役,确保三年时间明显见效。七大战役作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突破口和“牛鼻子”,也是首次被提出来。
李佐军认为,环保政策的大框架已基本明确,实施细则今后会陆续出台。从当前政策来看,主要是抓重点区域亟待解决的环保问题,不同地区的侧重点会不一样。
在污染防治政策的推动下,相关环保产业也迎来发展契机。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不完全统计,我国节能环保行业总产值从2012年的2.99万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6.87万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18.5%。随着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标准的不断提高,环境保护、修复规模也将迎来不断的增长。此外,因环保产业发展前景良好,近几年我国环境保护投资保持着比较高的增速。业内预计,2018年我国环保行业总产值将达到8.13万亿元。(李苑)
铝及铝精深加工产业作为郑州市工业七大主导产业之一,在全市工业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产品应用面广、资金、劳动力、技术密集、产业链长等特征。随着全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全市铝及铝加工产业呈现出总量不断增大,总体效益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行业发展重心逐渐向中下游转移等特征,但后续深化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着资金压力大、技术优势不明显、专业人才资源匮乏、转型挑战多等问题。
铝及铝精深加工产业作为全市七大主导产业之一,主要集中在上街、登封、巩义,拥有中铝矿业有限公司、登封电厂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铝业郑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公司3家生产氧化铝的企业;登封电厂集团有限公司、河南豫联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郑州发祥铝业有限公司、河南鑫旺集团有限公司4家生产电解铝的企业;河南明泰铝业、河南万达铝业、河南豫联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永登铝业有限公司等95家生产加工铝型材的企业和一些铝合金加工企业。全市拥有铝土矿开采、冶炼加工、铝材压延加工、铝材精深加工、高精尖铝产品开发研究全产业链。
一、总量不断增大,整体效益不断提高
近五年来,全市铝及铝精深加工产业总量不断加大,效益不断提高。其中2015年全市铝及铝精深加工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5.3%,2016年和2017年总体利润总额增速分别达到51.0%和25.2%。
二、产品结构不断升级,中下游企业产量增长三分之一
铝及铝精深加工产业的产品主要涵盖氧化铝、电解铝、各类铝型材等。其中氧化铝和电解铝作为产业链上游行业历史悠久,发展相对成熟,产量相对稳定。铝材加工及精深加工作为产业链中下游行业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产品结构不断升级,铝材近五年发展迅速,产量较五年前增长了33.7%。
三、行业内部结构优化,铝压延加工占比增加
铝行业内部铝压延加工的占比近五年来不断提高,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2013年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增加值122.7亿元,其中铝冶炼实现20.2亿元,占比16.4%,铝压延加工实现82.7亿元,占比67.4%,二者占比差距51.0个百分点。2017年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增加值166.9亿元,其中铝冶炼实现20.8亿元,占比12.5%,铝压延加工实现114.8亿元,占比68.8%,二者占比差距56.3个百分点。
四、产业链全覆盖,行业发展重心逐渐向中下游转移
目前,全市已实现产业链全覆盖,行业发展重心逐渐向中下游转移。具体而言,登封市和巩义市已实现产业链全覆盖。登封市形成以登封电厂集团为核心的全产业链企业组团发展。铝行业占登封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15年的4.8%上升至2017年的6.5%,电解铝产量连续三年负增长,铝材产量增速三年平均达12.4%。代表企业有登封电厂集团有限公司、河南均美铝业有限公司、河南永登铝业有限公司、河南恒美铝业有限公司、河南中恒美新材料有限公司等。
巩义市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普通铝板带箔加工基地,主导产品中电子箔占国内市场的60%以上,PS版基占35%以上,空调箔占30%以上。其中巩义市(回郭镇)产业集聚区铝板箔产量占巩义市产量的75%。豫联产业集聚区形成了煤—电—铝—铝深加工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代表企业有河南豫联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河南明泰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万达铝业有限公司、河南鑫泰铝业有限公司、河南永通铝业等。
注:郑州市铝冶炼和铝压延加工行业小类增加值占行业大类的八成以上,为便于统计,本文使用行业大类数据作为分析铝冶炼和铝压延加工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