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矿以有色金属矿为主,种类多,储量大,尤以个旧锡矿、东川铜矿以及储量名列全国前茅的钛矿著名于世,有“有色金属王国”之称,其形在以燕山运动影响较大。铁矿有形成于早期变质岩中的,也要形成于泥盆系砂岩中的浅海相沉积铁矿。云南素有"有色金属王国"的称誉,12种有色金属矿产分布广,矿种齐全,超大型及大中型矿床数量多。1994年除铝以外的有色金属矿产储量为3990万吨,在中国同年同类储量之中,居第1位的有锡、铅、锌,居第3位的有铜、镍、钴。
锡矿:探明储量235.65万吨(保有储量125.24万吨),分布在滇东南及滇西(澜沧江以西)地区,储量分别占全省的84%和16%。个旧锡矿具特大型矿床规模,探明储量达172.11万吨,保有储量64.61万吨;滇西锡矿带探明储量23.15万吨,主要矿区有腾冲小龙河、梁河来利山及云龙铁厂锡矿,分别探明储量6.56万吨、2.04万吨和3.89万吨。
铅锌矿:探明储量2764.86万吨(保有储量2431.43万吨),主要分布在兰坪县、滇东南及滇东北3个地区,储量分别占全省的60%、23%和10%。兰坪金顶铅锌矿属特大型矿床,探明铅锌储量1574.61万吨;大型矿区7个,有马关都龙锡锌矿、个旧锡矿共生铅锌矿、澜沧老厂银铅矿及建水荒田、会泽矿山厂一七0厂等。
铜矿:探明储量855.39万吨(保有储量695.05万吨),76.5%的储量集中富铜矿带,次为滇东南(占12%)及滇西北地区(占6%)。大型铜矿有东川铜矿(探明铜储量270.98万吨)、大红山铜矿(155.65万吨)及易门铜矿(80.60万吨)。
矿以硅酸镍为主,分布在墨江与元江交界地带。锑矿85%储量集中在广南木利(储量17.39万吨)、西畴小锡板及巍山笔架山3个大中型锑矿中。铝土矿分布在文山州及昆明地区,以前者矿石质量及开发条件较好。钨、汞、钼、钴、铋等矿产多属共生、伴生矿产。
二、“十五”期间云南有色金属业取得的成效。
(一)有色金属总量持续增长
2006年,云南省十种有色金属产量207万吨,比2000年增长2.8倍。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占全国的10.8%,居全国第2位。其中,锡产量居全国第1位,铜产量全国第3位,锌第2位,铅第4位。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和利润分别达到192亿元、883亿元、131亿元和93亿元,分别占云南省规模以上工业15.5%、26.9%、14.1%和31%。
(二)技术创新成效显著
自“九五”以来,云南有色金属工业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对现有企业进行改造。云锡集团引进了澳大利亚的澳斯麦特强化熔炼炉,并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二次自主创新,实现了锡冶炼技术的重大创新和发展,代表了当今世界锡冶炼技术的最高水平。云铜艾萨铜熔炼炉的引进消化吸收和二次创新,创造了在全球八座同类炉子中六项世界记录,运行四年多来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均处于世界同类企业领先水平,实现了对富氧顶吹炼铜技术的完善和重大技术跨越。云南驰宏锌锗公司将自主研发的“富铅渣鼓风炉熔炼技术”与引进的技术装备有机整合,在世界上首次将艾萨炉应用于铅冶炼,形成了新的“ISA—CYMG铅熔炼技术”,该技术准备出口哈萨克斯坦国。目前,我省的铜、铝、铅、锌冶炼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由于采用先进技术装备,铜、铅、锌、锡等冶炼能力大为提高,冶炼能耗降低,废气排放减少。
(三)企业实力不断增强
经过3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股份制成为我省有色金属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云南省有色行业有上市公司6家,锡、铜、铅、锌、铝、贵金属等行业均有企业上市融资。云铜集团成功实施资本运作战略,在国内外筹集发展资金43.5亿元,增强了发展后劲,2006年,集团销售收入303亿元,利税总额33亿元,跻身中国铜业第3强。祥云飞龙有限公司等一批非公有制企业积极投资参与矿业开发,逐步成为行业内和区域经济的重要力量。
(四)发展途径不断拓宽
云南有色金属工业积极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逐步与世界有色金属工业经济体系相融合,一方面多渠道从国内外组织精矿进行冶炼加工,另一方面走出去参与开发锡、铜等资源。通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逐步打开了国际市场,一批通过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有色金属品牌产品如“YT”牌精锡、“铁峰”牌阴极铜、“YL”牌重熔用铝锭、“金沙”牌电铅和“银鑫”牌锌锭等,在伦敦金属交易所注册交易。
(五)有色产品产业链逐步延伸
云南有色工业始终在努力探索一条增长方式从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从外延扩大型向内涵扩展型、从资源型向高科技、深加工型转变的新路子。近年来,按照自主研发与引进、消化、二次创新相结合的思路,推进新产品开发和老产品升级换代,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进产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云锡建成了国内最先进的球型焊粉、焊锡丝、锡焊条三条生产线,生产有机锡、无机锡产品两大系列16个品种,深加工产品的销售收入已占全部销售收入的40%以上。
(六)节能减排成效突出
目前,云南省铝、锌、铅等产品的主要技术和经济指标均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云南驰宏锌锗公司的锌总回收率达到95.23%,铅回收率达到89.74%。云南铝业公司2003年在国内第一家淘汰了高污染、高能耗的自焙电解生产线,建成大型预焙铝电解工艺,电解特征污染氟化物排放削减速率达81%,原铝每吨交流电耗低于全国平均电耗水平1200千瓦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实现“三废”全部达标排放和废水零排放,成为中国有色行业、中国西部、云南首家获得“国家环境友好企业”称号的企业。
云南省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发展中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和问题。主要表现为矿山多处深山,地质地理情况复杂而导致资源勘探和采矿成本较高;铁路运输能力不足,铜精矿、氧化铝运输成本高;矿山企业多,冶炼企业多,加工企业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少等。
三、云南有色金属行业整合
作为全国最早进行矿产资源整合的省份,云南省独创了三大模式:“个旧模式”、“迪庆模式”和“兰坪模式”。通过这三种模式,大大提高了云南省矿产资源的行业集中度。
目前,云南省60%的铜资源储量集中到云铜集团,70%的锡资源储量集中到云锡集团,60%的铅锌资源储量集中到云南冶金集团、金鼎锌业和祥云飞龙公司,71%的铁矿资源储量集中到昆明钢铁和禄丰德钢公司,50%以上的磷矿资源储量集中到云天化集团,优质煤炭资源逐渐向云南煤化工集团等煤化、煤电、煤焦一体化骨干企业集中。
云南是全国资源整合最早的省份。和湖南省以湖南有色集团为主进行整合的模式不一样。在矿产资源方面,湖南是以“一业为主,多元发展”,江西也是以钨为主,而云南是6大矿种“全面开花”;湖南的优势资源主要集中在国企,而云南的整合没有专门对国企敞开大门,民企在整合中也占了重要地位,如铅锌和钢铁的整合。
最重要的是,云南的“三大模式”归根究底,就是政府引导和市场化手段相结合,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创新多种模式。据记者了解,尤其是在磷化工的整合方面,同样拥有磷资源的贵州和湖北正派人来云南取经。
四、“十一五”期间云南有色金属业发展的思路
“十一五”期间,云南有色金属工业将在云南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国家发改委的关心支持下,继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资源战略意识,大力发展深加工,继续推动技术进步与自主创新,延伸产业链,提高深加工比重,走矿产资源消耗低、经济效益好的路子,实现有色工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推动有色工业可持续发展
一是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重点发展金属硫化矿清洁强化熔炼技术,湿法冶炼技术,高效节能、电化学控制浮选及高效选矿药剂;改造提升铅冶炼技术,减少污染;依靠高新技术提高低品位、难选矿的利用。积极发展新兴产业,重点发展对延伸冶金产品产业链的深加工技术、对产业带动作用大的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各种新材料。
二是严格淘汰落后产能。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境保护标准、安全生产标准,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技术落后的铅锌冶炼、锡冶炼企业限期整改、限期关闭。
三是延伸有色深加工产业链。重点开发锡材、铜材加工,有机锡、无机锡化工产品,加强铅锌深加工,发展合金、锌基材料系列产品。
四是加强铟、锗、镉、镓等金属元素等稀散金属的回收利用,提高节能与环保冶炼技术,强化资源综合利用与清洁生产,促进有色金属循环经济的发展。
(二)做好资源储备,继续推动资源战略
加大省内接替资源的勘察与开发,提高自有资源保障程度;积极利用境外矿产资源,加强二次资源、尾矿资源的回收利用。支持深部、难采及低品位矿体开采利用。鼓励和支持企业参股或控股海外矿山,通过与国外矿山签订长期购买协议、海外投资办矿等多种方式建立稳定的原料基地。
(三)培育和打造大企业集团,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继续培育和打造大企业集团,优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通过收购产权、作价入股的方式实现大中小型矿山的联合重组。形成主业突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
(四)重视人力资源开发
充分发挥云南有色金属工业教育科研体系的作用,多层次、多形式培养中、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技术工人队伍,适应有色金属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