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泳涂漆的历史
电泳涂装技术研究起于一百多年前,l809年俄国科学家列斯首先发现了电泳现象。基于人们对金属表面防腐防锈要求的不断提高而相关表面处理工艺技术又不能较好地解决这种需求的压力下,而被逐渐研制开发。1950年福特汽车公司即开始从事电泳涂漆的研究。l960年由英国卜内门(ICI)公司与里兰公司共同研制成功阳极电泳漆与涂装工艺。后来由George Brewer博士及福特汽车公司研制开发成功阳极电泳漆,其最早应用于福特汽车公司的涂装线,l963年该公司又建立了一条完整的汽车车轮电泳涂装试生产线。l969年美国又在电泳涂装设备中成功地使用了超滤装置,解决了水处理问题漆料利用的问题。l972年以后,欧美各汽车厂又发展了环氧胺系为主的阳离子型电泳涂料,以取代阴离子型电泳涂料。交联剂也有水性氨基树脂发展到聚酰胺树脂、多聚氰酸脂等,使涂膜的防腐性能显著提高,固化温度由200℃降至180℃,pH值由4提高至5~6。高抗蚀性的阴极电泳漆也于上世纪70年代被开发成功,1976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首先将汽车部件采用阴极电泳,1977年用于涂装车身底漆,克服了第一代阴极电泳涂料酸性大、对设备腐蚀和烘烤温度高的缺点,达到了汽车工业的生产要求并被人们认可并大力推广应用。之后,电泳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产品品种由环氧型树脂型发展到丙烯酸型及聚氨脂型。产品的保护品种也由汽车行业引申到自行车、摩托车及家电、轻工饰品行业,如:空调、彩电、洗衣机、摩托车、眼镜、锁具、灯具及饰品、发夹、领带夹及各个金属行业以及铝材表面处理行业。电泳因其高效安全、经济的优点,其发展速度在涂料和涂装发展史上是史无前例的。
总体来说,电泳涂装的发展可划分三个阶段。
(1)1970年以前,确立电泳涂装及其管理规范。
(2)1970~1976年,电泳涂装合理化和节省劳动力。
(3)1977年以后,提高产品品质和阳极电泳向阴极电泳转换。
二、电泳涂漆的特点
1)可利用调整不同之操作电压,即可控制涂层的厚度,并消除了电镀过程中的厚薄不均电极效应,同时也消除了喷漆过程中的结皮、泪痕之故障。电泳漆膜均匀、附着力强,品质好,一般涂漆方法不易涂到或涂不好的部位如内层、凹缘、锐边、焊缝等处都能获得均匀、平整、光滑的漆膜。
2)由于它的涂料是水溶性的。涂漆利用率高达90%~95%,节约材料又降低成本。与喷漆法相比,减少了材料的浪费。
3)由于是水溶性的,因此可以用它的水溶液作为使用媒介,从而降低了有机溶剂的含量,提高了安全陛。并由于反渗透膜的使用,实现了涂料的闭路回收,消除了涂料对环境的水污染。而有机溶剂一般易发生火灾、中毒等危险。故从根本上消除了漆雾。大大改善了劳动条件。
4)可减少贵金属镀层厚度,仍可维持及超越原来镀层寿命,用彩色电泳漆可取代镀金,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5)生产率高,生产时问缩短。如金属表面氧化处理等,完成后携带大量水,传统喷涂方法要先行烘干再生产,费时而且浪费能源,而电泳可连续作业,易于大量及自动化生产。施工快速、劳动生产率高、劳动强度低等。
6)经电泳涂装工艺处理后的铝型材,其抗蚀性能要比经通常氧化工艺作出的铝材好得多。在同等膜厚的条件下,其抗蚀性可提高几倍至十几倍以上。电泳涂装铝合金不但耐用,而且不怕酸碱,还可以用在一些环境比较恶劣的场合。
电泳涂漆与浸渍涂漆法比较具有下述优点:
(1)电泳涂漆获得的漆膜品质大致与通电量成正比,因此可借增减通电量来调整涂膜沉积量;
(2)电沉积涂漆使形状复杂的被涂覆物之锐边或隅角部分、点焊焊缝等缝隙中,箱形体的内外表面都可获得比较均匀的漆膜,防腐性能获得显著改善;
(3)电泳漆膜烘干前含水率已很低,它不溶于水,不流动,不易产生垂滴、流痕、滞痕等漆膜弊病;也不会在烘干中产生像浸涂漆膜烘干时(箱形件或管件内部)经常发生的溶剂气洗现象;还可显著缩短烘干前使水分蒸发的预干时间;
(4)由于带负电的高分:子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定向沉积,因而电沉积漆膜的耐水性能很好;附着力也比采用其他施工方法的高;
(5)电泳涂漆所用漆液浓度低、粘度小,故因浸渍作用粘附于被涂物而带出的漆较少,特别是超滤反渗透技术应用于电沉积涂漆后,漆的利用率甚至可接近100%;
(6)与一般水性漆施工相同,电泳涂漆克服了发生火灾及苯中毒的问题。
电泳涂漆的不足之处:
(1)最高只可以得到25~30μm的漆膜厚度。
(2)漆膜的颜色受到一定的限制。
(3)设备投资较高,材料费用也不便宜。
(4)局限在导电材料的涂漆。
电泳涂漆是属于有机涂层封孔法之一,它是把经氧化着色处理的型材作为阳极进行电沉积漆膜.所以也称为阳极电沉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