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部分项目检验时间较长,试验较复杂,如复合膜的耐蚀性、耐磨性和耐候性等,因此,电泳涂漆型材的检验项目分为出厂检验项目和定期检验项目。出厂检验项目指每批电泳涂漆型材出厂前应检验的项目,定期检验项目或形式检验项目指电泳涂漆型材出厂前不需每批检验的项目,该项目性能一般通过工艺控制和过程控制来保证。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定期检验项目或形式检验:
1)投产生产时,原料、工艺和设备发生变化;
2)正式生产后,原料、工艺和设备发生变化;
3)正式生产时,定期或积累到一数量后,应周期性(每年至少l次,一般采用半年l次)进行检验;
4)停产时间较长后重新生产;
5)国家质量监督机构、认证机构和客户要求时。
检验项目的具体分类和取样规定见表6—3—14。检验组批应由同一合金、同一状态、同一规格和同一复合膜等级的型材组成。
表6—3—14电泳涂漆铝型材的检验项目分类和取样规定表
项 目 |
检验性质 |
取样规定 |
化学成分 |
出厂检验 |
每熔次或每批(每 |
室温力学性能 |
出厂检验 |
每批(炉)2根,每根l个 |
尺寸偏差 |
出厂检验 |
每批l%,不少于10根 |
外观品质 |
出厂检验 |
逐根检查 |
颜色和色差 |
出厂检验 |
逐根检查 |
复合膜厚度 |
出厂检验 |
按表6—3—3取样 |
漆膜附着力 |
出厂检验 |
每批取2根型材 每根取1个试样 |
漆膜硬度 |
出厂检验 |
|
阳极氧化膜的耐蚀性 |
定期检验 |
|
复合膜的耐蚀性 |
定期检验 |
|
复合膜的耐磨性 |
定期检验 |
|
复合膜的耐候性 |
定期检验 |
|
复合膜的耐沸水性 |
定期检验 |
一、化学成分、室温力学性能和尺寸偏差检验
电泳涂漆型材的化学成分、室温力学性能和尺寸偏差检验方法见本书第6篇第l、2章。检验时应注意如下问题:
1)化学成分检验的试样应先去除表面复合膜后再进行检验。对于铝合金型材生产企业内部质量控制,电泳涂漆型材的化学成分检验可对基材进行检验,不存在表面复合膜问题;
2)室温力学性能检验的试样也应先去除表面复合膜后再进行检验。对于拉伸试验用试样,可先进行机械脱膜或化学脱膜(酸、碱脱膜)后再进行试样加工。用于生产车间在线检验的韦式硬检验试样,也应去除表面复合膜,或直接检测基材的硬度;
3)在检测电泳涂漆型材的截面尺寸时,可直接检测,不应去除表面复合膜。
二、外观品质、颜色和色差检验
电泳涂漆型材漆膜应均匀、整洁、不允许有皱纹、裂纹、气泡、流痕、夹杂物、发粘和漆膜脱落等影响使用的缺陷,但在电泳型材端头80 mm范围内允许局部无漆膜。采用目视和手摸的方法进行检查。对流痕、皱纹和夹杂物的检查应用正常视力,在自然散射光条件下进行。
电泳涂漆型材的颜色和色差应符合供需双方确定的实物标样及允许偏差(也称色板)的要求,对于有上下色板要求的型材,颜色和色差应在上下色板的范围内。颜色、色差应用正常视力,在散射光条件下与合同规定的样板进行比较的方法检查,检验方法与本章中阳极氧化、着色型材的检查基本一样。检验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采用目视的方法进行检验;
2)采用平排对色的方法,先平排检验同一批型材之间的颜色和色差,再与色板比较,而且电泳涂漆型材头尾两端都应进行颜色和色差检验,避免头尾色差;
采用与型材表面成45°的视点位置进行检验;
3)观察时与型材的距离为0.5 m。
三、复合膜厚度检验
电泳涂漆型材复合膜厚度的检验分为漆膜厚度检验、阳极氧化膜厚度检验和总的复合膜厚度检验。电泳涂漆型材复合膜厚度应符合表6—3—15的规定,检验性质和取样规定分别按表6—3—14和表6—3—3的规定进行。
表6—3—15电泳涂漆型材复合膜厚度表
级别 |
阳极氧化膜 |
漆膜 |
复合膜 |
|
平均膜厚/μm |
局部膜厚/μm |
局部膜厚/μm |
局部膜厚/μm |
|
A B 有色电泳 |
≥l0 ≥10
|
≥8 ≥8 ≥6 |
≥12 ≥7 ≥15 |
≥21 ≥16
|
膜厚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横截面显微法即GB/T 6462《金属和氧化物覆盖层横断面厚度显微测量方法》,一种是涡流法即GB/T 4957《非磁性金属基体上非导电覆盖层厚度测量涡流方法》,其中GB/T 6462为仲裁试验方法,GB/T 4957为常规试验方法。
阳极氧化膜、复合膜厚度的测定,当采用涡流法时按GB/T 4957的规定进行;当采用截面显微法时按GB/T 6462的规定进行,仲裁试验采用截面显微法。每根型材的测量处不少于5处,测量时的具体规定参考GB/T 80144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阳极氧化膜厚度的定义和有关测量厚度的规定》。
漆膜厚度的测定可以采用涡流法按GB/T 4957的规定进行,或采用截面显微法,按 GB/T 6462的规定进行。采用涡流法测定时,可按下列方法进行:
①测出复合膜的厚度,然后减去已测得的阳极氧化膜厚度即为漆膜厚度。
②先测出复合膜的厚度,然后再用剥离剂或有关器具除去漆膜,再测定阳极氧化膜厚度,两者之差即为漆膜厚度。
采用方法②时应注意保持复合膜厚度测定与氧化膜厚度测定时位置的对应性,以便准确计算出漆膜厚度。采用方法①时,较难保证复合膜厚度测定与氧化膜厚度测定时位置的对应性,测量出的漆膜厚度有一定的误差,但该方法不需破坏漆膜,适合在生产过程中进行质量检验和控制。例如:在型材未涂漆膜之前,先采用涡流法测定阳极氧化膜厚度,再测定涂漆后的复合膜厚度,两者之间的差值即为漆膜厚度。
四、漆膜硬度检验
漆膜硬度是电泳涂漆型材的主要性能指标,反映漆膜表面抗划伤能力。电泳涂漆型材的漆膜硬度应≥3H(按刮破评级),有色电泳涂漆型材的漆膜硬度应≥H(按划伤评级)。检验性质和取样规定分别按表6—3—13规定进行。漆膜硬度的检验可参考按GB/T 6739((涂膜硬度铅笔测定法》的规定进行,试验结果按漆膜刮破情况进行评定。
漆膜硬度铅笔测定法分为A法(试验机法)和B法(手动法)2种,试验结果的判定也分为2种:按漆膜刮破情况进行评定或漆膜划伤情况进行评定。
4.1 A法(试验机法)
1)试验材料试验仪器
一组中华牌高级绘图铅笔:9H、8H、7H、6H、5H、4H、3H、2H、H、F、HB、B、2 B、3 B、4 B、5 B、6 B、,其中9H最硬,6 B最软。长城牌高级绘图橡皮、400#水砂纸和削笔刀。
试验仪器采用铅笔硬度试验仪,常用铅笔硬度试验仪的结构见图6—3—7。
1——铅笔;2——铅笔夹具;3——试验样板放置台;4——试
验样板;5——固定试验样板的夹具;6重物(1±0.05Kg);7——重物放置台;8——平衡重锤;9——固定螺丝;10——连杆;ll——操纵试验样板放置台移动的手轮;12——底座
2)试验用铅笔的制备
用削笔刀削去木杆部分,使铅笔芯呈圆柱状露出约3 mm。然后在坚硬的平面上放置砂纸,将笔芯垂直靠在砂纸上画圆圈,慢慢地研磨,直至铅笔尖端磨成平面,边缘锐利为止。
3)在试验机的试样样板放置台上,将样板的涂膜面朝上,水平放置且固定。
4)试验机的重物通过重心的垂直线使涂膜面的交点接触到铅笔芯的尖端,将铅笔固定在铅笔夹具上。
5)调节平衡重锤,使试验样板上加载的铅笔荷重处于不正不负的状态,然后将固定螺丝拧紧,使铅笔离开涂膜面,固定连杆。在重物放置台上加上(1.00±0.05)蚝的重物,放松固定螺丝,使铅笔的笔芯接触到涂膜面,重物的荷重加到尖端上。
6)恒速地摇动手轮,使试验样板向着铅笔芯反防线水平移动约3 mm,使笔芯刮破涂膜表面,移动速度为0.5 mm/s,将试验样板向着与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以变换位置,刮划五道。铅笔的尖端,每道刮划后,要重新磨平再用。
7)涂膜刮破的情况:在五道刮划试验中,如果有两道或两道以上认为未刮破涂膜时,则换用前一位铅笔硬度标号的铅笔进行同样试验,选出涂膜被擦伤两道或两道以上的铅笔,记下在这个铅笔硬度标号后一位的硬度标号;
8)涂膜刮伤的情况:在五道刮划试验报告中,如果有两道或两道以上认为未划伤时,则换用前一位铅笔硬度标号的铅笔进行同样试验,选出涂膜被擦伤两道或两道以上的铅笔,记下在这个铅笔硬度标号后一位的硬度标号。擦伤是指涂膜表面有微小的刮痕,但由于压力使涂膜凹下去的现象不作考虑,如果在试验外的涂膜无伤痕,则可用橡皮擦除去碳粉,以对着垂直于刮划方向与试验样板的面成45°角进行目视检查,能辨别的伤痕则认为是擦伤。
9)试验评定
涂膜刮破 对于硬度标号相互邻近的两支铅笔,找出涂膜被刮破两道以上(包括两道)及未满两道的铅笔后,将未满两道的铅笔硬度标号作为涂膜的铅笔硬度。
涂膜擦伤 对于硬度标号相互邻近的两支铅笔,找出涂膜被擦伤两道以上(包括两道)及未满两道的铅笔后,将未满两道的铅笔硬度标号作为涂膜的铅笔硬度。
4.2 B法(手动法)
手动法进行涂膜铅笔硬度测试是采用人手进行测试,不用铅笔硬度试验仪。试验材料和铅笔的制备与试验机法一样。试验时,将样板放置在水平的台面上,涂膜向上固定,如图6—3—8所示。手持铅笔约成45°角,以铅笔不折断为准,在涂膜上推压,向试验者前方以均匀的、约l0 mm/s的速度推压约10 mm,在涂膜表面刮划。
图6—3—8手动法铅笔硬度试验示意图
铅笔的尖端,每道刮划后,要重新磨平再用,对同一硬度标号的铅笔重复刮划五道。涂膜刮破情况、擦伤情况和试验结果的评定与试验机法一样。
两种铅笔硬度试验方法中,试验机法需配置专用设备,操作较复杂,但试验时受人为的因素影响较少,试验的重现性较好,但试验机的状态不稳定时,试验结果偏差较大。手动法试验操作方便,可实现生产线上涂膜铅笔硬度的在线检测,检测结果的重现性也较好,在铝合金型材生产企业中广泛采用。
五、漆膜附着力试验
电泳涂漆型材的漆膜附着力是考察漆膜涂层与氧化膜的结合力,防止漆膜脱落。漆膜附着力可参考国家标准GB/T9286—1998《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进行。
漆膜附着力试验是在以直角网格图形切割涂层穿透至底材时来评定涂层从底材上脱离的抗性的一种试验方法。采用这种经验性的试验程序测得的性能,除了取决于该涂料对上道涂层或底材的附着力外,还取决于其他影响因素。所以,漆膜的划格试验只是漆膜附着力检验的其中一种手段。
5.1试验仪器
试验刀具的形状和刀刃情况应符合下列规定:
单刃切割刀的刀刃为20°~30°,具体尺寸要求见图6—3—9(a);六个切割刀的多刃切割刀具,刀刃间距为l mm或2 mm,如图6—3—9(b)。单刃切割刀适用于所有涂层的切割,多刃切割刀只适用厚度较薄的涂层的切割,涂层厚度不应≥120 μm。
切割刀具一般采用手工操作,但也可以安装在获得更均匀切割的马达驱动的仪器上。试验时需配置软毛刷、专用透明胶布和目视放大镜。
图6—3—9刀具尺寸要求图
5.2取样要求
电泳涂漆型材附着力试验的取样按表6—3—3的规定。试板应平整且没有变形。试板的尺寸应能够允许试验在三个不同位置5.3操作步骤(手工法切割)
1)试验前先检测涂层厚度,确认涂层的放置时间是否符合标准规定。对于电泳漆膜,应放置24 h后再进行附着力测试;
2)确定划格数和划格间距 划格数:切割图形每个方向的切割数应是6。
划格间距:每个方向切割的间距应相等,不同的涂层厚度和不同的底材类型,划格间距都不同,其分类如下:0~60 μm:硬底材,1 mm问距。
0~60 μm:软底材,2 mm间距。
61~120 μm:硬或软底材,2 mm间距。
121~250μm:硬或软底材,3 mm间距。
对于电泳漆膜,其划间距是l mm。
3)将样板放置在坚硬、平直的台面上,以防在试验过程中样板的变形。切割前先检查刀具的切割刀刃,可通过磨刃或更换刀片使其保持良好状态。
4)握住切割刀具,使刀垂直于样板表面对切割刀具均匀施力,并采用适宜的间距导向装置,用均匀的切割速率在涂层上形成规定的切割数。所有切割都应划透至低底材表面,若没有切透,则此次切割无效。
5)重复上述操作,在作相同数量的平行切割线,与原先切线成90°角相交,以形成网格图形。然后用软毛刷轻轻的前后扫几次。
6)剪下胶粘带(约75 mm)长,把该胶粘带的中心点放在网格上方,方向与一组切割线平行,如图6—3—10的规定。然后用手指把胶粘带在网格区上方的部位压平,胶粘带的长度至少超过网格20 mm。为了确保胶粘带与涂层接触良好,用手指尖用力压胶粘带,透过胶粘带看到的涂层颜色全面接触是有效的显示。
在贴上胶粘带5 min,拿住胶粘带悬空的一端,在尽可能接近60°的角度,在0.5~1.0 s内平稳地撕离胶粘带,具体见图6—3—10。
图6—3—10胶粘带定位图
5.4评级
评级应在良好的照明环境中,以正常视力或校正过的视力仔细检查试验涂层的网格,并按GB/T9286—1998《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进行分级。电泳涂漆型材的附着力应达到0级。
六、耐蚀性检验
6.1 阳极氧化膜、复合膜的CASS试验
阳极氧化膜、复合膜的CASS试验按本章阳极氧化、着色型材的CASS试验进行。复合膜的CASS试验,可直接在试样漆膜表面检验,但电泳涂漆型材漆膜下面的阳极氧化膜的CASS试验,试验时应用机械法先除去漆膜后再进行试验。对于铝合金电泳涂漆型材生产企业的内部质量控制,漆膜下面阳极氧化膜的CASS试验试样可在型材上完氧化膜但未进电泳槽之前取样。
6.2耐碱试验
电泳涂漆型材的耐碱试验主要考察复合膜在实际使用环境中抗碱腐蚀的性能。复合膜的厚度不同,其耐碱试验时问均不同。试验时间的指标可参考GB5237.3—2004((铝合金建筑型材第3部分:电泳涂漆型材)确定。
试验前先用酒精轻轻擦掉试样表面的污物,在有效面上,用凡士林或石蜡把内径为32 mm,高为30 mm的玻璃(或合成树脂)环固定,并密封其外周,试验温度为20℃±2℃。
试验时使试样保持水平,把5 g/L氢氧化钠水溶液注入到环高的1/2处,用玻璃板或合成树脂板盖住。达到规定的时问后,拿掉玻璃环,用水轻轻洗净,在室内放置1 h后,在试样上画一个与环同心,直径为30 mm的圆。用l0~15倍放大镜观察圆内腐蚀情况,按GB/T 6461的规定评定保护等级,不同总缺陷面积的百分比相对应的等级按表6—3—16规定评级。
表6—3—16总缺陷面积对应的保护等级
缺陷面积/% |
保护等级(R) |
无 ≤0.02 >0.02~0.05 >0.05~O.07 >0.07~0.10 >0.10~0.25 |
10 9.8 9.5 9.3 9 8 |
氢氧化钠溶液应用GB/T 629规定的氢氧化钠和GB/T 6682规定的三级水配置。
七、复合膜耐沸水性检验
复合膜的耐沸水性主要是考察漆膜的耐沸水性能,在≥95℃的去离子水中煮沸5 h,漆膜表面不应有皱纹、裂纹、气泡、脱落及变色。复合膜的耐沸水性试验步骤如下:
①取样:按表6—3—13的规定取样,试样尺寸为100 mm×70 mm;
②试验材料:GB/T 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规定的三级水、2~3粒清洁的碎瓷块、1L的烧杯1个;
③沸水试验:将水注入烧杯至约80 mm深处,并在烧杯中放人2~3粒清洁的碎瓷块。在烧杯底部加热,水煮沸腾后,把试片悬挂到浸入水面约60 mm深处,继续煮沸5 h后取出观察。试片的外周部和距离水面宽约l0 mm以内的部分的漆膜不作观察评定的对象。在试验过程中,水要蒸发,可随时注入沸水补充,使其水面尽可能地保持在80 mm左右的深度。整个试验过程水温不要低于95℃。
八、复合膜耐磨性
电泳涂漆型材的复合膜耐磨性试验采用落砂试验法,具体试验方法见本章阳极氧化、着色型材氧化膜耐磨性试验方法,经落砂试验后,电泳涂漆型材的复合膜耐磨性A级膜和有色漆膜应不小于3000 g,B级膜应不小于2700 g。
九、人工加速耐候性检验
复合膜人工加速耐候性试验采用氙弧辐射老化试验和荧光紫外灯人工气候老化试验2种试验方法。由于氙弧辐射老化试验是采用全光谱模拟照射,模拟性较好,而荧光紫外灯人工气候老化试验只是单一的紫外光模拟照射,所以应优先采用氙弧辐射老化试验。
荧光紫外灯人工气候老化试验参照GB/T l6585《硫化橡胶人工气候老化(荧光紫外灯)试验方法》规定的方法进行,与阳极氧化、着色型材的耐候性试验一样。
氙弧辐射老化试验可参考GB/T l865《色漆和清漆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暴露(滤过的氙弧辐射)》中方法l的规定进行,此标准温度65℃±2℃连续照射300 h。试验后擦干按 GB/T l766《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级方法》的规定进行评级。
9.1 氙弧辐射老化试验原理
氙弧辐射老化试验是在实验室内模拟自然气候作用或在(窗)玻璃遮盖下,将涂层暴露于人工气候或人工辐射所发生的老化过程。由于影响涂层老化过程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而且精确模拟自然气候对涂层的作用的每个方面是不可能的,很难准确预期人工老化和自然气候下发生的老化之问的关系。如果引起老化的重要参数(整个光谱光化学作用有关部分的辐照度分布、试样温度、润湿类型和润湿周期、相对湿度)是相同的或者这些参数对涂层的影响是已知的,即可预期它们之间的一定关系。因此,可在大量自然气候老化实验的基础上,通过人工加速老化试验与自然气候老化试验的对比,找出人工加速老化所涉及的几个易于控制变量,将这些变量进行强化来加速老化。氙弧辐射老化试验采用经滤光器滤光的氙弧灯对涂层进行人工气候老化或人工辐射暴露的。
在自然气候老化过程中,太阳辐射是涂层老化的主要原因,对于暴露于玻璃下的(太阳)辐射原理是相同的。因此,对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老化暴露而言,模拟这个参数是特别重要的。氙弧辐射源装上不同滤光系统能能改变所产生的辐射的光谱分布,可模拟太阳光辐射(方法l)及经3 mm厚窗玻璃滤过的太阳辐射(方法2)的紫外和可见光范围的光谱分布。复合膜人工加速耐候性试验是采用氙弧辐射即方法l的规定进行试验。
9.2试验设备
氙弧辐射老化试验设备是氙弧辐射老化试验仪器,主要结构由辐射光源和滤光系统、试验箱温湿度调节系统、润湿试板用的装置(方法l用)、试样架、黑标温度计和辐射测定仪等组成。
辐射光源和滤光系统:氙弧灯被用作光源辐射源,辐射光经滤光系统,使辐照度在试板架平面的相对光谱能量分布与太阳的紫外光和可见光辐射近似(用于方法l,相对能量光谱分布见表6—3—17)或通过3 mm厚窗玻璃滤过的太阳的紫外和可见光辐射(用于方法2,相对能量光谱分布见表6—3—18)。试验时,应选择辐射通量,使试板架平面在290 nm至800 nm波长之间的平均辐照度为550 W/m2。作用于各试板整个区域上任何点的辐照度的变化不应大于整个区域总辐照度算数平均值的±l0%。为使氙弧灯操作时形成的臭氧不进入试验箱,应进行排风。
表6—3—17人工气候老化的相对能量光谱分布(方法1) 表6—3—18窗玻璃下人工辐射暴露的相对能量光谱分布(方法2)
波长λ/nm |
相对辐照度/% |
λ<300 300≤λ≤320 320<λ≤360 360≤λ≤400 300<λ≤800 |
0 ≤0.1 3.O±0.5 6.0±1.0 100 |
波长λ/nm |
相对辐照度/% |
λ<290 290≤λ≤320 320<λ≤360 360≤λ≤400 290<λ≤800 |
0 0.6±0.2 4.2±0.5 6.2±1.0 100 |
氙弧灯和滤光器的老化导致操作过程中相对能量光谱分布的变化和辐照度的降低,更换新灯和滤光器会使光谱能量分布和辐照度保持恒定,也可通过调整设备使辐照度保持恒定。
9.2试验步骤
①将试板放在试板架上,周围空气要流通,把辐射量测定仪、黑标温度计装在试验箱上,无论采用连续式运行或者非连续性运行,都应连续采用黑标温度计。
②采用试板和参照试样一起暴露试验,以检验试验过程中所有个相关参数差异对涂层的影响。
③黑标准温度采用(65±2)℃进行试验,当选用颜色变化项目进行试验时,可使用(55±2)℃进行试验。试验箱的工作室温度控制为(45±2)℃。
④试板的润湿和试验箱中的相对湿度:按表6—3—l9规定的周期润湿样板。对于电泳涂漆涂层,采用A操作程序。润湿样板过程中,辐射暴露不能中断。
⑤根据产品标准要求确定试板暴露时间,暴露完毕后按GB/T l766《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级方法》的规定进行评级。
表6—3—19试板润湿操作程序表
|
人工气候老化 |
人工辐射暴露 |
||
操作程序 操作方式 润湿时间/min 干燥周期/min 干燥期间的相对湿度/% |
A 连续光照 18 102 60~80 |
B 非连续光照 18 102 60~80 |
C 连续光照 - 持久 40~60 |
D 非连续光照 - 持久 40~60 |
十、电泳涂漆型材与阳极氧化、着色型材品质和试验方法
电泳涂漆型材是在阳极氧化、着色型材加工工艺的基础上增加了表面涂覆一层电泳漆,两者涂层的品质项目和试验方法有大部分是相同的,但也有差异,具体差异见表6—3—20。
表6—3—20 电泳涂漆型材与阳极氧化型材品质差异对照表
项 目 |
品质指标 |
试验方法 |
||
GB5237.3电泳 涂漆型材 |
GB5237.2阳极 氧化、着色型材 |
GB5237.3电泳 涂漆型材 |
GB5237.2阳极 氧化、着色型材 |
|
膜厚 |
膜厚有A、B、有色电 泳三种级别,分阳极 氧化膜厚度、漆膜厚 度和复合膜厚度三种 |
有AAl0、AAl5、AA20、 AA25四个级别 |
GB/T8014、GB/T4957 和GB/T6462,仲裁试 验按GB/TS014和 GB/T6462执行 |
GB/T4957和GB/T6462. 仲裁试验按GB/T6462 执行 |
外观品质 |
漆膜应均匀、整洁、不 允许有皱纹、裂纹、气 泡、流痕、夹杂物、发 粘和漆膜脱落等缺陷 |
不允许有电灼伤、氧 化膜脱落等影响使用 的缺陷 |
采用目视和手摸的方法 |
GB/T l4952.3 |
续表6—3—20
续表6—3—20项 目 |
品质指标 |
试验方法 |
||
GB5237.3电泳 涂漆型材 |
GB5237.2阳极 氧化、着色型材 |
GB5237.3电泳 涂漆型材 |
GB5237.2阳极 氧化、着色型材 |
|
颜色和色差 |
颜色、色差应符合标 样及允许偏差 |
无差异 |
用正常视力,在散射光条件下与样板进行比较 |
GB/T l4952.3 |
封孔品质 |
不要求 |
磷铬酸法 失重不大于30 mg/dm2 |
不要求 |
GB/T l4952.1 |
漆膜附着力 |
0级 |
不要求 |
GB/T 9286 |
- |
漆膜硬度 |
≥3H |
不要求 |
GB/T 6739 |
- |
耐蚀性 |
≥9级 |
无差异 |
CASS试验 |
无差异 |
耐碱性 |
≥9级 |
不要求 |
滴碱试验 |
- |
耐磨性 |
≥ |
无差异 |
落砂试验 |
无差异 |
耐候性 |
无粉化现象(0)级、 失光和色差1级 |
3138荧光紫外灯300 h,色差1级或2级 |
GB/T l865 或GB/T l6585 |
GB/T l6585 |
耐沸水性 |
5 h沸水,表面无皱纹、裂纹、气泡、脱落及变色 |
不要求 |
沸水试验 |
- |
十、电泳涂漆型材相关技术标准
电泳涂漆型材的相关技术标准分产品标准和试验标准。在产品标准中,国家标准有l项,即GB5237.3—20044铝合金建筑型材第3部分:电泳涂漆型材》,行业标准有一项,即 YS/T459—2003《有色电泳涂漆铝合金建筑型材》。先进国家标准有日本标准JIS H8602:1992《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涂漆复合膜》和美国标准AAMA612:2002《建筑用铝阳极氧化和透明有机涂层性能与试验》。国家标准GB5237.3-2004中的主要性能指标是参考日本标准JIS H8602:1992制订的,具体指标对比见表6—3—21试验方法标准见表6—3—22。
表6—3—21 电泳涂漆复合膜的检测方法标准表
项 目 |
试验方法标准号 (国家标准) |
试验方法标准名称 |
对应的国际标准号 |
国际标准名称 |
外观品质 |
GB5237.3 |
铝合金建筑型材第3 部分:电泳涂漆型材 |
|
|
颜色和色差 |
GB5237.3 |
铝合金建筑型材第3 部分:电泳涂漆型材 |
|
|
复合膜厚度 |
GB/T 4957 |
非磁性金属体上非导电 覆盖层厚度测量一涡流法 |
IS0 2360 |
非磁性金属基体上非导 电覆盖层厚度涡流测量 方法 |
GB/T 6462 (仲裁试验) |
金属和氧化物覆盖层 横断面厚度显微镜测量方法 |
IS0 1463 |
金属和氧化物覆盖层 横断面厚度显微镜测量 方法 |
续表6—3—21
项 目 |
试验方法标准号 (国家标准) |
试验方法标准名称 |
对应的国际标准号 |
国际标准名称 |
耐蚀性 (CASS试验) |
GB/T l0125 |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
IS0 9227 |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
GB/T 6461 |
金属覆盖层对底材为阴极的覆盖层腐蚀试验后的电镀试样的评级 |
IS04540 |
金属覆盖层对底材为阴极的覆盖层腐蚀试验后的电镀试样的评级 |
|
漆膜附着力 |
GB/T9286 |
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 |
IS0 2409 |
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 |
漆膜硬度 |
GB/T6793 |
涂膜硬度铅笔测定法 |
IS0 15184 |
色漆和清漆漆膜硬度的测定铅笔硬度 |
复合膜耐碱性 |
GB5237.3 |
铝合金建筑型材第3 部分:电泳涂漆型材 |
|
|
复合膜耐沸水性 |
GB5237.3 |
铝合金建筑型材第3 部分:电泳涂漆型材 |
|
|
耐磨性 |
GB5237.2 (仲裁试验) |
铝合金建筑型材第二 部分:阳极氧化型材 |
|
|
GB/T l2967.1 |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 用喷磨试验仪测定平均 耐磨性 |
IS0 8252 |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 用喷磨试验仪测定平均 耐磨性 |
|
GB/T l2967.2 |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用轮式磨损试验仪测定阳极氧化膜的耐磨性和磨损系数 |
IS0 8251
|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用轮式磨损试验仪测定阳极氧化膜的耐磨性和磨损系数 |
|
耐候性 |
GB/T l6585 |
硫化橡胶人工气候老化(荧光紫外灯)试验方法 |
|
|
GB/T l865 |
色漆和清漆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暴露(滤过的氙弧辐射) |
IS0 11341 |
色漆和清漆氙灯人工 气候老化试验 |
|
GB/T l766 |
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级方法 |
|
|
表6—3—22 国内外电泳涂漆型材产品标准区别表
项 目 |
GB5237.3—2004 |
JIS H 8602:1992 |
AAMA 612:200 |
||||
检测方法 |
A级 |
B级 |
|||||
膜厚 /μm |
阳极 氧化膜 |
平均膜厚 |
GB/T 8014 GB/T 6462 GB/T 4957 |
≥l0 |
≥10 |
不要求 |
无差异 |
局部膜厚 |
≥8 |
≥8 |
≥9 |
≥9,另规定了 氧化膜品质、表观密度 |
|||
漆膜 |
局部膜厚 |
≥12 |
≥7 |
无差异 |
≥8 |
||
复合膜 |
局部膜厚 |
≥ |
≥16 |
不要求 |
80%的局部膜 厚≥l8μm |
续表6—3—22
项 目 |
GB5237.3—2004 |
JIS H 8602:1992 |
AAMA 612:2002 |
|||||
检测方法 |
A级 |
B级 |
||||||
耐蚀性 |
阳极 |
CASS |
时间/h |
GB/T 6461 GB/Tl0125 |
8 |
8 |
|
|
氧化膜 |
试验 |
等级/R |
≥9 |
≥9 |
无差异 |
不要求 |
||
复合膜 |
CASS |
时间/h |
48 |
24 |
|
|
||
试验 |
等级/R |
≥9.5 |
≥9.5 |
无差异 |
NSS |
|||
耐碱性 |
时间/h |
溶液l6~24 h |
24 |
16 |
|
|
||
等级/R |
≥9.5 |
≥9.5 |
无差异 |
不要求 |
||||
漆膜硬度 |
GB/T6739 |
≥3H |
≥H |
无差异 |
||||
漆膜附着力等级 |
GB/T 9286—1998 划格间距l mm |
O |
无差异 |
干性无差异,另规定了湿性、沸水附着 |
||||
耐沸水性 |
煮沸5 h |
漆膜表面无皱纹、裂纹、气泡、脱落及变色 |
无差异 |
不要求 |
||||
复合膜耐磨性 |
落砂试验 |
|
落砂 试验 ≥2750 |
落砂试验用砂 不同;另有喷 砂试验方法 |
磨料不同,≥ |
|||
耐候性 |
氙灯照射人工加速老 化试验:GB/T 16585、GB/T l766 |
无粉化(0级),失光至少达1级,变色至少达1级 |
有差异 |
弗罗里达自然 耐候试验≥ |
||||
颜色、色差、外观 |
正常视力,自然散射光条件下,不使用放大器检查外观,采用目视和手摸法与样板比较色差 |
颜色符合供需双方确定的实物标样及偏差。外观不允许有皱纹、裂纹、气泡、流痕、夹杂物、发粘和漆膜脱落等 |
JISZ9112 JISZ8720 |
|
||||
光泽 |
不要求 |
不要求 |
不要求 |
15UNIrIS |
||||
耐湿热 |
|
|||||||
耐盐酸 |
10滴10%、V/V,15 min |
|||||||
耐硝酸 |
盖口30 min |
|||||||
聚合作用、耐S02湿热、马丘试 验结果 |
不要求 |
|||||||
耐洗涤剂、耐清洁剂 |
有具体规定 |
|||||||
耐烘烤 |
有具体规定 |
|||||||
耐灰浆 |
有具体规定 |
|||||||
耐杯突、耐弯曲、耐锯、耐钻、耐加工 |
不要求 |
|||||||
耐冲击 |
有具体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