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0、3222槽单槽运行突破4000天;3135槽达到4626天,创下投产以来最长纪录,成为名副其实的‘寿星槽’”,近日,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电解铝厂传出喜讯。
据悉,2016年以来,该厂针对槽龄结构和二、三系列只停不开生产组织方式,强力推进保槽护槽工作,对老龄、破损电解槽进行精准管理,要求各车间将维护管理工作纳入车间重点工作范畴,着力做好维护运行工作,坚决杜绝意外停槽,设法延长电解槽寿命,降低生产运营成本,取得显著成果,2016年度该厂停槽24台,比计划少12台;电解二、三系列在线平均槽龄2570天,比中铝公司平均值高出300多天,这也是该厂多年来强力推进保槽护槽工作的结果。
具体维护中,该厂严格实施破损槽分类管理,密切关注铁含量的变化,对含铁量在1.0%以上,钢棒温度在300摄氏度以上以及已割断钢棒的严重破损槽,以安全稳定为前提,实行挂牌管理,专人专责,严密监控,力求于最大限度地延长其生产寿命;对老龄槽则实施工艺技术条件精准控制,“一槽一策”,保持单槽技术条件和炉膛的稳定。为加强生产管控,该厂管理人员大胆探索和积极实践,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反复推敲技术调整,谨慎入手,确保技术控制不出现大幅起落。实际操作环节,该厂从提高电解工的操作技能入手,通过不断的培训,提高操作效率和质量,尽量减少对老龄槽的干扰,从而提高电解槽稳定性。
实际生产中,该厂电解员工们按照分厂要求,努力做好精细化操作,摸炉底,规整炉帮,及时处理老龄槽普遍存在的炉底沉淀多、炉帮不规整等情况,扎实换好每一块阳极、出好每一包铝。经过一系列努力,影响指标的痼疾逐渐被“治愈”。
据了解,被称为“寿星槽”的3135槽,自2004年6月启动以来,连续安全、平稳、高效运行11年多,虽期间经历了多次的停电、强化电流、降低电流等外部条件的冲击,但在该厂上下一致的精心呵护下,该槽目前炉面适中,边部炉帮保持完好,炉底状况良好,摇篮架未出现异常,槽钢未变形,整个槽壳正常,继续见证着中铝贵州分公司的不断发展。随着一系列强化电解槽工艺技术管理的落实和电解员工们的精心呵护,电解铝厂所有在线生产电解槽槽况稳定性显著提高,创下了单槽停槽历史最长、停槽平均槽龄最长、停槽数量最少等多项纪录。
“当电解员工得知停一台生产槽,电解铝厂就将损失近50万元的成本这一情况后,大家就将破损槽、老龄槽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看护着。”该厂电解三车间四厂房主任杜朝华如是说。(苏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