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产生对铝的巨大需求,推动了国内铝工业快速发展。回顾60多年发展数据,我国经济总量每增加1万亿元人民币,电解铝产量相应增加52万吨,两者相关性系数高达0.988。特别是近15年来,中国以超过10%的GDP年均增长率带动原铝消费量从2001年的365万吨增至2015年的3164万吨,年均增速高达16%,超过GDP年均增速6个百分点。
在持续增长的需求拉动下,我国电解铝产量不断增加,直至2000年,我国电解铝市场供需才由严重短缺转为基本持平。但在1992年至2015年间,我国仍累计净进口了96万吨电解铝。
我国电解铝工业的竞争力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中国电解铝行业一直致力于装备及工艺技术的研发,大型高效预备槽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大幅度降低投资成本。目前,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400kA及以上槽型产能占比超过50%,全球首条600kA大型预焙电解系列实现了工业化平稳生产,单位投资成本大幅降低,运行财务费用不断下降,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2015年,我国电解铝企业平均劳动生产率达到260吨/年,是2000年的20倍,部分企业甚至已超过500吨/年。
在全球倡导节能减排的背景下,我国电解铝行业通过不断技术创新,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工作。通过技术进步,中国电解铝行业吨铝能耗、物耗及排放持续降低。2015年,吨铝平均铝锭综合交流电耗为13562千瓦时,比2000年下降了1900千瓦时,比国外平均水平低1000千瓦时左右。按2015年电解铝产量计算,相当于减少标准煤消耗2000多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500多万吨。同时,电解铝的炭阳极单耗、氟化盐单耗以及新水单耗也都大幅度下降。
疏堵结合化解电解铝过剩产能。面对当前因中国经济增速下降及电解铝产能释放惯性产生的供需阶段性失衡,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了“疏堵并举”的化解思路。“堵”就是行业将进一步加强自律,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坚决严控新增产能。同时,引导长期处于亏损状态的低效产能有序退出。“疏”就是坚持在不断深化已有扩大铝应用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挖掘、扩展铝应用的新亮点。
自2012年以来,我国铝行业从全铝挂车、铝合金电缆、铝合金建筑模板、铝合金围护板到新能源铝合金车身城市公交,从交通领域、电力领域到建筑领域,每项应用推广都受到了业内外的高度关注,并得到铝企业的积极跟进,成效显著。
2017年,中国铝行业将继续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供有效供给,培育国内市场,引导消费。在严控电解铝新增产能的基础上,扎实推进铝的应用,把扩大应用的重点从工业转向家用,让铝合金家居品走入家庭,为铝消费持续注入新活力。

从2012年开始,铝投资连续四年负增长,但是到了2016年,铝投资又出现了正增长,这也反映出,受到2016年铝价回升的影响,铝企依然存在扩产能的冲动,特别是原料成本低、有政策支持的地方铝企。
2015年底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的工作会议上,中央正式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各种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2016年,被视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的元年,煤炭、钢铁行业成为改革的先锋阵地,去产能目标均超额完成。
今年1月份,发改委、国资委相继表示将会加快其他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市场普遍预期有色行业将成为改革的下一阵地。特别是,电解铝作为第一大有色品种,饱受产能过剩的诟病、部分企业亏损也成为常态,有望成为有色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选。
那么,铝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煤炭、钢铁行业相比有何异同?未来,铝的市场前景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专访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文献军。
严控新增产能
“我们始终认为,铝行业还是比较健康的,市场经济里面有过剩很正常,有竞争就会存在过剩,但是如果过剩的太多了,就会出现过度竞争,价格就会受到过度竞争的影响,所以要考虑如何维持市场的稳定。”文献军向记者说。
在文献军看来,支撑铝行业相对健康的原因在于,铝的消费是增长的,特别是近年来铝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相应地,对铝的需求也是逐渐增长的;正因为此,铝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焦点不同于煤炭、钢铁行业的去产能。
“去产能的概念意味着总量已经多了,不仅不能新增,而且还要把原有的产能去掉。”文献军向记者指出,解决目前铝行业问题的重中之重是严控新增产能,“严控新增产能并不是一点都不能增加了,而是要严格控制产能的增长速度与需求的增长相适应。”
记者注意到,2016年国办42号文(以下简称42号文)提出,坚决落实《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等有关规定,确有必要的电解铝新(改、扩)建项目,要严格落实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方案,严控新增产能。
文献军表示,铝行业严控新增产能的主要措施就是等量、减量置换,要建新产能必须有置换指标,然后经政府部门备案、核准后才能开建。“如果严格按照42号文执行,铝行业的形势还是不错的,关键的问题是政策执行的力度,如果执行得松了甚至没有执行,很多新增产能可能就建起来了。”
事实上,从2012年开始,铝投资连续四年负增长,但是到了2016年,铝投资又出现了正增长,这也反映出,受到2016年铝价回升的影响,铝企依然存在扩产能的冲动,特别是原料成本低、有政策支持的地方铝企。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去年,中央为煤炭、钢铁去产能设定了定量目标,但是铝行业目前却没有推出类似的目标或时间表。
文献军提供给记者的数据显示,目前铝行业仍然存在260万吨左右没有竞争力的产能,这部分产能从理论上还能复产,但是由于成本高等因素,实际上复产不了,最终也是要退出市场的,只是目前统计产能时还在。
扩大铝材应用
文献军认为,除了严控新增产能,铝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另一层含义是要培育市场、引导消费。
“要知道并研究下游需要什么,下游哪些方面是潜在的市场,扩大铝应用是让下游扩大对铝的消费,对上游来说,就是要扩大有效供给,比如近年来相继推动的全铝挂车、铝合金装饰板、铝合金建筑模板等。”文献军说。
记者注意到,42号文也指出,要发展精深加工。着力发展乘用车铝合金板、航空用铝合金板、船用铝合金板;同时,鼓励有色金属行业与下游应用行业在设计、生产、使用、维护等方面加强协作,拓展消费领域和空间。
文献军表示,前几年,偏重于扩大铝在工业领域的应用,2017年计划推广铝在家居方面的应用,也就是下游的消费者从工业拓展至民用。“应用领域拓宽了,但是这种转变并不意味着不再重视工业领域的应用,而是相比以前更加多元化了。”
文献军告诉记者,相比木材而言,铝材具备重量轻、不易变形、易清理、无异味等优点;同时扩大铝在家居领域的应用,可以减少对木材的消耗,并且此前在建筑模板上就成功实现了“铝代木”。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份的民机铝材上下游合作机制年度工作会议上,工信部副部长徐乐江指出,工信部要尽快制定2017年重点工作方案,生产单位要加快重点牌号铝材研制及应用进度,争取2017年取得阶段性进展。
虽然有观点认为,随着国内大飞机的加速生产以及通用航空器需求的逐年提升,航空铝材市场规模有望快速增长,但是,文献军告诉记者,相比于其他领域对铝的需求,航空铝材每年总的用量并不大,只有几十万吨左右。
文献军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建筑用铝占下游应用的三分之一左右,总量在1400万~1500万吨左右。他认为,未来十年建筑用铝仍然会是铝的第一大应用领域,“交通用铝的量虽然一直在增加,但是目前也只有几百万吨,想要超过建筑用铝的量还需要很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