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澳铝业电解车间有一位年轻的工区长,他敢于跨行,从头来过,在电解车间摸爬滚打奋斗了七年;他扎根一线,勤奋好学,对电解槽的技术管理有独到的见解;他热爱钻研,敢于实践,在工艺技术创新方面为公司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关爱员工,循循善诱,在职工群众中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他就是兖矿科澳铝业电解车间二厂房南区区长李连得。
2009年7月从青海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后,李连得克服了专业不对口等困难,凭着满腔的热情和对电铝事业的追求扎根电解生产一线,七年的工作磨练和他对工艺技术精益求精的执着、探索精神,使他从一名普通的见习生、工区技术员、工区长,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为科澳铝业的技术骨干。
刚刚参加工作,因为专业的不对口,李连得很长时间都无法适应跨行业带来的理论知识的匮乏和对生产实际的一窍不通,为了证明自己可以干好这项工作,他从头学起,将冶金本科专业的书籍拿来自学,跟着当时车间的技术主管从最基础的知识学起,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很快成为了当时电解二车间最优秀的技术员,同时也成为了当年科澳铝业优秀见习生。
2010年,李连得有幸参与了公司与河南林州铝业的低电压路线的技术合作项目,全程跟踪了低电压路线几个调整阶段的各项技术参数设置,这是他第一次有了和兄弟铝厂交流的机会,合作过程中,他意识到尽管自己懂得了不少专业知识,但相比铝电解专家的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于是,他主动请缨接管了当时电解二车间北区技术管理工作,开起了工艺技术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起初的工作很单调,白天现场一蹲就是近十个小时,查找问题,分析参数,研究电解槽运行趋势,若要碰到异常问题,还要加班延点甚至是不回家,仅有的业余时间也要翻阅各种书籍学习理论知识,及时总结管理经验和教训。终于功夫不负苦心人,在全工区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历时两个月,电解槽运行逐渐稳定,电压摆动时间、电压差值、噪声值明显降低,电流效率明显提高,在他任职的2011至2013年三年的时间里,吨铝电耗、阳极毛耗、氟化盐单耗、氧化铝单耗综合排名四个工区之首,获得了公司的嘉奖表彰。
四年的技术管理工作,让领导们看到了李连得过硬的技术功底、扎实的工作态度以及永不服输的“孤傲”个性。2014年5月,李连得接管了当时各项经济技术指标都排名末位并且距离其他三个工区电耗指标240度的二厂房南区。他并没有被眼前的巨大差距和困难吓倒,反而他将此视为锻炼自己、发挥能力的平台,他先从员工队伍进行规范,推行亲民政策,强化沟通,以理服人;他查找指标差的症结,一一分析原因一一改正;他提出了“低过热度、低氧化铝浓度、高有效极距、规整炉膛”的工艺技术理念,为电解槽获得好的指标提供前提基础和保障。经过近10个月的技术调整,电解槽稳定性指标不断提升,炉膛逐渐规整,吨铝电耗指标和员工劳动强度大幅度降低,为企业节约成本近500余万元,终于摘掉了“千年落后”的帽子。
成绩永远属于过去,要想更进一步追赶先进电解铝生产企业唯有创新,李连得深知这个道理,他主动要求加入科澳铝业劳模创新工作室,并积极联系兄弟企业的专家了解行业动态,主动向车间和公司领导提出试验高槽龄电解槽、锂盐电解质块置换、运行槽磁流体试验、降低停槽空耗等多项创新活动,在他的努力下,工区280槽停槽槽龄达到3100天,保持着至今公司最长槽寿命电解槽的“公司记录”;工区70%的电解槽进行了锂盐电解质块置换,电耗指标吨铝降低180度,走在了其他工区的前列;在运行槽上架设平衡母线,优化磁场分布,稳定电解槽,试验槽吨铝电耗降低了200度;在高耗电已停槽槽底架设并联母线,使停槽空耗降低了160mV……
这些成绩仅仅是李连得创新工作的开始,最近他又在进行电解槽用阳极保护环的创新工作,即用“牛皮纸-氧化铝”自烧制保护环替代碳素保护环的试验工作,目前已经试验完成并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不仅节省了保护环成本支出,更重要的是防止了钢爪的氧化,每年可为企业节约费用约110余万元。
李连得用他对工作的责任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良好的悟性和前瞻性的思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成为了电解工艺技术的领头雁。在今后的工作中,相信他会践行使命、敢于挑战和创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用自己的智慧助力公司破困求生,让自己的青春在兖矿闪光!(赵越 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