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发铝业呈现的强劲自主创新能力,是三水产业转型升级浪潮下的典型缩影。三水发展新常态下,坚持绿色发展路径,创新发展思路,着力从动力结构、投入结构、产业结构等方面深化结构性改革,走出了一条含金量更高、可持续性更好的量质兼备的发展路径,大项目“榕树效应”持续释放、创新驱动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正在走向高级化,为新一轮区域发展积蓄充足动能。
大项目扎根本土筑强产业竞争力
在三水水都基地内,百威英博(佛山)啤酒有限公司五期项目建设如期推进,预计今年完工,达产后百威三水基地年产能将达到16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百威生产基地。百威2007年落户以来,经历四次增资扩产、设立销售公司,如今已成为三水纳税明星,去年百威生产基地纳税突破5亿元,百威销售佛山分公司纳税突破1亿元。
在佛山制造业崛起之初,顺德、南海凭借发达的民营经济成为引领发展的龙头区域,三水却受制于先天薄弱的产业基础起步稍有滞后。随着三水载体资源、区位环境、交通条件、营商环境等优势不断凸显,三水将实施产业链招商作为突破短板的重要抓手,在过去几年间开启了产业发展快进模式,呈现出后发先至的强劲动力。
围绕食品饮料、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三水积累了一批具有强劲号召力、带动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国内外500强企业,如百威、红牛、北汽福田、海尔、万达、苏宁云商等一批国内外名企云集三水,撑起三水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
工人在三水区乐平福田项目首期生产线上对汽车部件进行检查。/ 佛山日报见习记者陈浩森摄
恒力泰机械有限公司,工人在车间工作。/佛山日报见习记者陈浩森摄
三水区兴发铝业内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研发人员在工作。/佛山日报见习记者陈浩森摄
2015年三水区纳税超千万企业共有126家,数量比“十一五”期末增长了68%,纳税额达58.15亿元,对全区税收贡献率达到50.1%。大项目无疑是三水快速突破产业基础薄弱、企业规模偏小等短板的有效路径。但三水更着眼于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一方面鼓励招商引资项目设立销售、研发等总部机构,另一方面强化存量企业的培优扶强,形成健康的龙头企业梯队。
“三水强劲的产业发展势头,以及高效的营商环境,给了企业在这里扎根的信心。”日丰企业(佛山)有限公司董事长许伟钊说。去年纳税超1亿元的日丰,已从制造基地发展至销售、研发机构均扎根三水,该公司的测试中心更是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证,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除了日丰,还有百威、兴发铝业、澳美铝业、海尔家电、恒力泰等一批龙头将区域性总部或功能性总部设在三水。去年三水在全国百强区中排名39位,其招商引资竞争力排名38位,这从侧面印证三水对龙头项目的吸引力持续增强,三水大项目“榕树效应”将不断强化。
创新驱动攒后劲提升发展含金量
当大部分铝型材企业还陷于建筑型材市场的红海中时,兴发铝业已着力在工业型材领域找寻新蓝海。工业型材附加值高,技术门槛更高,兴发铝业加大研发投入,企业全年研发费用超过1.4亿元,其地铁刚性悬挂接触网系统、冷藏集装箱用高性能合金材料等核心技术均打破了国外产品的垄断。
去年,国家提出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事实上,三水近年已意识到必须走出一条高附加值、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才能获得可持续动力,着力从投入结构、动力结构上找寻发展新增长点,创新驱动在此背景下成为三水核心发展战略。
在创新驱动战略的引导以及市场倒逼机制下,如兴发铝业般的创新型龙头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起,创新型龙头企业还发挥出其在行业领先的技术优势,带动行业走向共同创新,为提升三水经济发展含金量浇铸了充足动力。
“新技术和新产品是企业获得市场地位的核心所在。”广东盛路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华说。盛路通信凭借过硬的技术创新能力,已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天线制造商,去年还成立广东星磁检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建成华南唯一的室内远场测试系统,为本企业及第三方提供天线所有电性能参数测试。
创新要素如今在三水加速集聚,高新技术企业和各级工程中心达70家、163家,去年专利和发明专利授权量增幅居于五区之首,合肥工业大学广东研究院、诺尔贝机器人研究院等高端创新平台接踵落户,创新创业大赛、创新人才团队评审引进一批又一批创新种子企业。
“三水的创新氛围日渐浓厚,为企业创新提供更优质的土壤。”三水高新创业中心副主任王星说。在高新创业中心这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单位内,潜藏着一批创新力极强的小微企业,如拜澳生物科技已经是高新技术企业,诺尔贝机器人去年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达34件……
从企业研发机构到公共创新平台,从龙头企业创新到小企业创新创业,三水区域创新体系日趋健全,创新之花在每一个角落绚烂盛放,为三水谋求发展新动能提供了有力支撑。
第三产业动力足造就经济新增长
在三水优化产业结构的征途中,除了引入优质大项目和创新驱动,值得让人关注的是近年来三水第三产业的强势崛起。
位于三水新城核心区域的万达城市综合体项目建设得如火如荼,该项目的进驻彻底搅动了三水商业格局。万达广场选址之前,会进行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判断和对未来市场的调研。万达最终选择了三水,折射出三水蕴藏着尚待激活的第三产业发展潜力。
在三水坚持“工业立区,工业强区”的发展路径下,制造业快速发展催生出对现代服务业的刚性需求;同时,现代服务业因其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产出效益高等优点,被三水视为带动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性产业,是后千亿时代的新增长点所在。
三水近年正加大现代服务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希望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紧密联动,创造出“1+1>2”的效益。与制造业关系最为密切的生产性服务业近年在三水方兴未艾,如苏宁云商、安博物流、港中旅物流、合肥工业大学广东研究院、诺尔贝机器人研究院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接踵落户。
与此同时,随着三水近年深入推动城市升级行动,极力发挥绿色生态环境优势,在万达广场等龙头项目带动下,生活性服务业、旅游文化创意产业迈进发展快车道。其中,三水将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定位为新一个支柱产业,以打造成珠三角旅游休闲度假热点为目标。
去年以来,宝苞二期项目、荷花奇境、本焕寺、香港九龙维记集团南丹山生态牧场等项目扎堆进驻,项目选址分布在三水中部、北部板块,今后将能起到“串珠成链”的集聚效应,开启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新格局。
“目标将宝苞打造成在广东乃至全国的标杆龙头项目。”广东荣晖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嵘说,集农业种养、旅游观光、“互联网+”等元素于一体的宝苞项目建成后,预计一年将吸引游客1000万人次,将有利于三水现代服务业获得更大发展。
在一批龙头项目引领下,第三产业对三水经济的支撑作用与日俱增。数据显示,三水现代服务业投资额在全区招商引资总额中的占比,在2013年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此后连续三年占比在50%以上,其增加值也由2010年的120.8亿元提升到2015年的突破200亿元,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奠下了坚实基础。
媒体观察
区域发展要速度,更要质量
中国过去30多年间依靠外延式、粗放型、总量扩张的经济增长模式实现了高速发展,但产业附加值偏低、资源能源消耗过多、环境压力太大等结构性问题也随之显现,原有的经济增长模式已难以让发展走得更远。
早在“十二五”之初,三水已深谙此理,并提出了建设“产业新城、南国水都、广佛肇绿芯”这一蕴含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的发展目标。三水要在珠三角制造业集群中崛起特色竞争力,肩挑起更多佛山新一轮发展中的时代重任,不仅要追求“量”的递增,更要注重“质”的提升。
虽然国内经济增长已进入增速“换挡期”,但并不意味着发展速度、总量增长就不重要。
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一个地区的社会民生事业将受到极大影响。三水当前经济体量相对先发区域依然偏小,仍需要通过各种手段来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
而三水当下追求的发展速度是有效率的速度,追求的经济总量是有质量的增长。在过去五年间,三水在高门槛、前瞻性的招商引资下,崛起了先进装备制造业、食品饮料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一批前景广、附加值高、潜力大的优势产业,不仅实现了量的积累,还推动产业结构迈向更优。
除了产业结构调整,三水还着力从动力结构、投入结构等方面寻找结构性改革的空间,更多地依靠改革、转型、创新作为新的增长动力,加快科技体制、教育人才体制等改革,优化要素投入结构,更好地实现创新驱动。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等举措在三水不断深化,增长新动力得到持续释放。
进入2016年,经济下行压力、稳增长难度依然很大,这需要三水依然保持定力,在增速保持合理区间过程中优化结构、提高质量。三水今年提出突出量质并举,增强经济竞争力的发展目标。这彰显三水在去年迈上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台阶,并没有松懈倦怠的精神。三水将以坚定不移的信心,坚持绿色发展,量质并举抓发展,创新驱动促转型,在新起点上全面提升经济竞争力。
三水亮点企业
扫描
北汽福田佛山三水项目:
福田汽车佛山三水工厂项目占地面积933.69亩,总投资32亿元,分两期实施,其中一期规划建设年产24万辆生产能力的皮卡和 SUV 工厂,预计今年上半年正式投产,一期工程全部达产后年销售收入360亿元,产品将出口亚洲、非洲、欧美地区的四十多个国家。
广东盛路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998年成立于三水,2010年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成为三水第一家上市公司。盛路是亚洲最大的天线制造商,也是国内领先的射频设备及器件的生产基地。盛路善用资本市场,近年通过收购合正电子进军车联网领域,收购南京恒电进入军工通信领域,保持高速增长。
百威英博啤酒(佛山)有限公司:
2009年一期项目正式投产。经过前后四期增资扩建后,目前年产能已达到120万吨,百威生产基地纳税超5亿元,百威销售佛山分公司纳税超1亿元。随着百威五期扩建项目在2014年底启动,预计今年投产,届时年产能预计达到16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百威啤酒生产基地。
佛山市恒力泰机械有限公司:
专业从事液压自动压砖机制造,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建材机械20强企业、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智能制造)骨干企业,其自主研发的10000吨超大规格陶瓷压砖机,标志着中国陶瓷成型装备领域进入万吨级时代。恒力泰已占国内陶瓷压砖机市场份额的60%,国外市场份额的40%。
佛山欧神诺陶瓷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其在高端建筑陶瓷制品的技术创新居于行业领先水平,负离子釉面砖、轻质陶瓷板材生产技术等核心技术均突破了行业空白。近年欧神诺探索“互联网+”领域,自建云商营运服务系统,建立与消费者、经销商、合作伙伴、厂家为一体的合作共赢生态圈,成功在传统建陶行业中突围而出。
文/佛山日报记者梁楚欣通讯员三宣、晶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