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他作为轻合金公司筹建组最早的成员之一,全程参与了公司项目的设计、建设和试生产;一周内,他完成了和20个厂家的技术交流,通宵达旦,确定挤压工艺设备工艺技术路线;一个月内,完成20多个厂家现场调研,会同设计单位完成设计初稿,为项目早日开工奠定基础;在参加工作的17年里,他先后四次荣获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连续两年荣获集团公司先进个人称号。他就是轻合金公司技术拔尖人才王玉刚。
以身作则,在管理中创新
轻合金公司建厂初期,技术力量薄弱,人才匮乏,挤压生产工艺参数、操作流程、技术规程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
“当时就感觉身上有一股劲,把所了解的知识进行汇编,方便学习操作,算是一种释放吧!”回想起当初,王玉刚略有感慨地说道。由王玉刚牵头,先后主持编写完成《铝型材挤压生产工艺技术》、《挤压安全技术规程》、《挤压试车大纲》、试车方案等20余份业务资料,为提高新员工理论知识,突破技术瓶颈提供了有力支持。
他以身作则,积极践行技术员定期讲课制度,并组织专业管理人员进行评审,现场提出疑问和整改方案,形成一套完整的讲解思路,轮流对车间业务骨干及新员工上课,从而达到了全员学习、全员受益的目的。通过导师带徒,采取传帮带等方式,他逐步培养出3名中级工程师、6名助理工程师,“子弟兵们”主动承担起公司订单评审、图纸转化、试模工艺、包装方案、技术规定、技术协议、成分要求编制等工作。在他的带领下,一支专业优异、作风过硬的技术队伍组建而成。
刻苦钻研,在探索中进步
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这句话已成为王玉刚座右铭。“技术研发不能墨守成规,创新才是驱动科技进步的第一力量。”在技术研发中,王玉刚总是这样说。
作为主要研发人员,王玉刚主持完成了多项重点科研项目。2012年,参与研发《铝箔用铝管芯》科研项目,荣获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2013年,参与山东省自主创新项目《大型结构铝型材》,在国内首次提出7N01无缝方管挤压方案,并成功实施。同年,主持完成苹果IPAD产品用GT1546板材研发,通过工艺研究及模具结构优化,使粗晶环由原产品的3mm降至0.8mm,完成供货2000余吨。2014年,成功完成《大规格穹顶结构用铝合金型材》的研发,创新工艺研究,突破关键技术,实现客户要求指标,目前已批量供货2000余吨。2015年,他作为集团公司科技创新重大专项《铝合金石油钻杆研制》项目课题组长,突破了模具设计、挤压工艺、挤压程序编写及控制,精整矫直等重大技术,取得重大进展,产品尺寸、力学性能符合各项技术要求,目前正在开展深入研究。
“王玉刚同志作为我们企业技术骨干力量,一步一个脚印,攻克多项技术难关,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力量。”公司主要负责人王德来如此评价道。
扎根一线,在实践中突破
“一定要充分了解一线生产环节,生产工艺参数是否正确、产品性能是否合格、某些环节是否还需要优化,这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王玉刚指着150MN挤压生产线,对身边的技术人员张寒强调道。
在建厂初期生产中,王玉刚从细处着手,狠抓降本增效、小改小革和工艺优化,使公司产品成品率由投产初期不足40%提高到68%。2013年,由他负责研发的“轨道交通用7000系铝合金材料研究与制造”等一大批项目顺利通过验收。截至目前,由他牵头研发的项目,共取得实用新型专利7项,获得专利授权7项,发明专利授权1项,创造了极大经济效益。
多年来,王玉刚扎根一线,凭借工作经验,先后完成9条国产挤压生产线相关各类改造、改进项目109项,组织评审订单10000余份,提供试模工艺参数1500余份。在工艺核查中,他先后解决1060铝合金管材性能不合格、6A02铝合金粗晶环超标、6101BF状态导电性能不合格等问题,并形成稳定生产工艺,为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开拓创新,在转变中发展
王玉刚作为挤压室负责人,始终将产品研发作为公司发展核心推动力,切实引领挤压型材研制工作。
“他几乎每天都来,来得早、走得晚。有时候,他在现场钻研起一个断面来,喊他都听不见。”“手下的兵”杨富波介绍着。在“奋战120天”活动中,由王玉刚牵头攻关的轨道交通用7系产品,顺利通过南车四方现场检验,圆满完成任务。他再接再厉,进一步研发轨道交通6系合金产品,并相继完成南车四方标准动车组、卧铺动车组、高寒车动车组、250公里和350公里统型动车组、140公里大断面动车组等6大系列140个断面的轨道交通用型材产品研发。经过不懈努力,上述产品全部通过首件检验并实现批量供货,在国内首次实现7N01枕梁、牵引梁型材(外接圆直径285mm)无熔合口型材、6N01超薄超大断面(810mm×60mm×25000mm)型材挤压试制和工业化生产,产品性能达标,部分甚至优于日本同类产品指标,得到客户高度评价。(米超 傅冰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