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时期,一些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凸显,潜在风险渐渐浮出水面。对中国铝型材行业来说,同样面临着低端产能过剩、创新能力不强、应用领域不足等诸多挑战。
铝加工行业是一个大型加工产业,但是由于行业自身特点,其中普遍存在的一个发展问题是大量的库存相伴相生。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部分传统的铝加工各企业已经开始线上渠道销售库存现货,将中小客户引入现货系统,为客户提供及时、准确的现货查询,提供专业的在线服务,为库存销售开辟更多的发展空间。
总而言之,企业要更好发展,就必须利用好“互联网+”的新型工具,这样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双赢互利。”简言之,实力较强的大型企业有更多资源,他们利用这些资源去发展自身优势,而这些优势也反过来促使他们壮大。
铝型材作为铝加工材的主要品种之一,以其独特的装饰性、优良的隔音、保温及可回收性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而又凭借其一次挤压成型及较高的机械物理性能、良好的导热性能及较高的比强度等优点,被愈来愈广泛地用于交通运输、电子、机械、轻工、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领域。尤其是铝型材作为建筑领域和机械工业领域里的重要应用材料,其全行业的产量和消费量迅猛增长,中国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铝型材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铝型材行业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并出现了诸多新的发展趋势。
业内人士指出,因为铝型材相对于其他行业产品而言差异化程度较小,成本竞争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另生产厂商的规模化扩张趋势和产业纵向一体化的趋势在明显加快,需要优质企业来成为主导市场的力量。再次,以规模、技术、品牌、管理和服务为主的企业综合竞争能力日趋重要,最后国际一体化的步伐加快,满足出口需求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铝型材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中,如何整合资源并形成合力,成为在新常态形势之下,铝型材行业再创辉煌的法宝。
于是,业内专家指出,国家重要战略部署的互联网+,已成为中国铝型材所关注的焦点和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依托,互联网+铝型材,成为突围利器。
风雨兼程六十余载的铝型材
中国铝型材的发展历史很长,源自于在上个世纪50年代。1952年东北铝合金加工厂开始建设并于1956年投产,开始了中国铝型材的生产,之后,国家又建设了西南铝业有限责任公司、西北铝加工厂等铝型材生产基地,当时产品主要为军工服务;随着建筑市场需求的拉动,一批国营铝型材企业相继投产,如北京铝材厂、天津铝合金厂、广东有色金属加工厂、成都铝材厂、营口铝材厂等。
改革开放后,一批合资和外资企业获准在中国办厂,如深圳华加日铝业有限公司、台山市金桥铝型材有限公司、深圳西林铝型材厂等。引进先进的技术同时,也催生了一批民营企业迅速崛起,如广东兴发铝型材厂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主要装备和工艺都是引进的,中国铝型材工业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提高了一大步;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铝型材快速发展,一大批民营企业陆续建成投产,产量迅猛增长,成为世界铝型材生产大国,进入21世纪我国铝型材企业积极进行产业结构及产品结构的深层次调整,企业向着集团化、大型化、专业化发展,企业数量逐渐减少,产品质量提高,品种、规格不断增加。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的铝型材产量自2008年到2014年12月,短短6年的时间,铝型材的产量从约865万吨增至4845.52万吨,增长近6倍。铝型材企业近千家,产量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泛太湖区和环渤海湾工业发达区域、河南、安徽等地的铝型材企业也有着蓬勃的发展。中国已连续10年以上稳坐世界铝型材生产大国的宝座。
从产品结构看,铝型材产量中,建筑型材占70%,工业型材占30%左右,且以散热器、电动工具用铝型材为主,大型材所占比例较少。辽宁忠旺集团有限公司、山东丛林集团、肇庆亚洲铝厂有限公司、南山集团公司、广东兴发集团有限公司、佛山市三水凤铝铝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依然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
近年来,为满足地下铁道、高速列车、航天航空、电力能源、电子电器等的发展的需要,中国在掀起了一股建设大型,特大型挤压生产线的热潮,包括已建成的和在建的大型工业挤压生,在成为世界上拥有大型挤压机最多的国家的同时,又随着挤压材向精密化、小型化、复杂化发展。据有关资料统计,从2008年到目前,中国已建成投产万吨级油压机18台。为中国建成世界第一大铝型材奠定了基础。
铝型材是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品之一
铝型材是中国铝加工材中最具竞争力的产品,2001年我国首次成为铝型材净出口国,当年净出口量0.6万吨,2001~2007年铝型材净出口量持续增长,年均增长率达123%,2007年净出口量达74.3万吨。2008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世界铝挤压材需求下降,同时国际贸易纠纷显著增加,以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为代表的贸易保护主义举动多次威胁到中国铝型材的出口,造成中国铝型材净出口量急剧下降,与2007年相比,下降幅度达73%左右,2009年随着世界经济逐步缓和,中国铝型材出口形势有所好转,净出口达38.4万吨,相比2008年增长了90%以上。
据中国海关统计数字显示,2014年1-12月未锻轧铝及铝材出口为434万吨。与2013年同期相增加19.2%。中国铝型材的出口依然是逐年增长。
据专家推测,在未来的10-20年内,中国将步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铝型材在工业发展中具有很大的应用空间。目前,国内124个工业部门中,有113个部门涉及铝制品,占总数的9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财政部和其他九部委联合发表关于加快铝工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指出铝工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在于提升高附加值加工产品的比例,使工业型材与建筑型材的比例达到7:3。与此同时,随着交通行业轻量化和电子、电力工业及机械工业的发展,铝型材行业在中国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中、高强度铝合金板带箔,管材和棒材的需求正在迅速增长。未来几年,受益城市化进程加快、旧有建筑改造更新,建筑铝型材消费量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特别是国内二三线城市、小城镇和农村市场将逐渐成为铝型材消费的主要市场,工业铝型材消费量占铝型材总消费量的比重将逐年增长,至2015年,比重将由目前的30%增加到45%-50%,逐步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作为铝挤压材生产大国,传统的贸易伙伴,在2008年已达174个国家或地区,其中国内向韩国、马来西亚、香港等东亚及东南亚地区出口挤压材占总出口量的巨大。中国对东南亚各国的铝挤压材出口具有无可比拟的地缘优势,随着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经济交往的不断升温,特别是中国—东盟贸易自由区的快速推动,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铝挤压材出口量将不断攀升。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及铝型材用途的不断扩展,世界铝型材消费量一直呈上升态势。从应用领域来看,建筑行业仍然是铝型材应用的主要领域,远远超过其他领域消费量。
铝型材在各领域应用大显身手
铝型材按应用领域主要划分为铝建筑型材和铝工业型材,铝建筑型材主要用于各类民用及商用建筑领域;铝工业型材则主要应用于除建筑领域外的其他工业领域,其中运输和机电设备是铝工业型材的主要消费领域。国内市场上,就目前来看,建筑行业仍是我国铝型材主要消费领域,需求占比在6成以上但从消费结构变化来看,工业领域对铝型材的需求量增速近年来明显加快,消费占比也逐年提高,由2008年的31%上升到接近37%。其中运输领域对铝型材的消费增长最为显著,尤其是轨道交通的建设,成为拉动工业铝型材需求的重要的力量。业内预测,到2016年预计达到22万吨,到2020年将达到35万吨、
建筑型材建筑型材主要用作铝合金门窗和幕墙的框架,同建筑行业以及城镇化过程息息相关。据有关报道显示,为化解产业产能过剩的,近年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等相关行业组织又号召行业向建筑领域内的铝模板、围栏等颇具市场容量的产品进军,这无疑又为铝的型材加工注入新的源动力。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有关资料显示,按中国建筑面积的增长速度,若按门窗面积占房屋建筑面积15%,铝制门窗占有率55%,每平方米门窗需要8公斤铝建筑型材计算,则每年新增住宅对铝建筑型材的需求为120万吨左右。
旧有建筑更新、改造对建筑铝型材的需求,从国际经验看,当一国人均住房面积大于25~35平方米时,该国旧有建筑更新将进入高速增长阶段。我国从目前至2020年都将处于该阶段。以我国现有各类建筑面积450亿平方米为例,每年约有10%即45亿平方米的建筑需改造,建筑铝型材需求量约297万吨。
随着新农村和小城镇的大规模建设,建筑铝型材产业的规模效应显现,使得建筑铝型材价格逐渐降低,良好的性价比使得建筑铝型材在我国农村广泛应用。有资料显示2015年新农村和小城镇建筑铝型材需求量在100万吨以上。
综上所述,未来几年中国铝建筑型材年均消费量在550万吨以上。建筑铝型材成为铝型材行业发展的主力军。
在工业型材领域,随着经济发展和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铝型材在我国工业用特殊结构材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宽,产品的消费量也越来越大,有些产品已成为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可缺少的基础原材料。如与电力半导体器件配套的铝型材散热器、电动机挤压铝壳体、齿轮泵壳体用铝合金挤压型材等都是重点推广使用的产品。随着铁路、公路交通车辆的高速化、轻型化、节能化、美观化的发展,铝合金结构型材在这方面的应用也显示了其特有的优越性。
在汽车用铝型材领域,随着现代汽车节能降耗即轻量化的要求不断高涨,安全和环保法规日趋严格,汽车轻量化的要求更为迫切。汽车铝型材主要被用来制作框架结构件或门窗等部件。车辆的车身门梁、横梁、发动机架、座驾、行李架、运动架、天窗架、散热器固定框等部位均可使用铝合金型材。未来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对铝需求依然是与日俱增。
在列车和城市轨道交通用铝型材,根据有关部门资料显示,到2020年,中国时速在250公里以上的铁路里程将达1.6万公里。铝型材车体具有轻量化、密封性、抗腐蚀性较高等性能,可以大量用于轨道交通车辆,在时速200公里以上高速列车车体上具有绝对的优势,目前,在时速200公里以上高速列车招标材质制造上主要为铝合金车辆,每辆车的整体车身铝材平均用量约10吨,其中90%以上为大断面空心铝型材。2020年总里程将达6100公里。假如每公里配备10节车厢,每节车厢平均需要3吨铝型材,仅车厢利用铝型材就要新增15万吨以上。
在集装箱用铝型材领域,中国是集装箱生产大国,市场占有率90%以上,全球铝集装箱生产基地85%分布在中国,集中在上海、青岛、烟台等沿海城市。集装箱用铝型材主要用在连接件、叉车导轨、底支撑梁、侧面铝板的上下固定横梁、箱门框架等部位。一般一个20英尺的标准铝制集装箱的用铝型材量约300~600kg,预计2015年国内集装箱铝型材需求量预计在20万吨左右。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旧有建筑改造更新,建筑铝型材消费量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特别是国内二三线城市、小城镇和农村市场将逐渐成为铝型材消费的主要市场。预计未来几年,建筑铝型材将保持较为平稳的增长;而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工业铝型材需求将呈快速增长态势。
互联网+是铝型材突围战略的顶层设计
从生产及消费分析,我国铝型材供略大于求,基本处于平衡状态。最近几年来,中国铝加工业快速发展,但产业内部存在着明显的重复建设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低端产品生产能力过剩,产品同质化明显,市场处于饱和,竞争异常激烈,而高端产品则生产能力不足,品种规格偏少,满足不了国内市场需要,每年尚需大量进口。
有关媒体报道,受楼市调控的影响、产业规范的限制以及电解铝成本的提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产能过剩的铝型材行业深陷困境。此外,外销市场受阻更加剧了铝型材行业的竞争。四重压力下,铝型材企业该何去何从这是备受各大企业关注的问题。
一方面,房地产行业的限购政策把一部分买房人挡在了购房市场之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房屋的成交量;另一方面,限购令所带来的房价将会下跌的预期,使很多刚需购房者选择了观望,推迟了购房计划,因此部分城市的房屋成交量减少了。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开发商也推迟了新房的上市时间。与房地产紧密相连的铝门窗业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据悉,国家财政部正在酝酿下调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其中部分铝制品出口退税率将从现行的13%下调至9%,原因之一是美国对中国铝制品征收反倾销关税。上半年,国外需求旺盛,我国的铝制品出口增长达到了100%。然而,在经历前期铝价的大幅上涨之后,目前铝价已出现倒挂现象。三季度,铝制品出口率明显下降,仅占40%左右。60%的铝制品转为内销。出口退税率下调4个百分点,意味着企业将增加800元/吨的出口成本。退税政策下调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铝加工企业的利润空间。一些年产能20万吨以下的小企业将面临大规模整合。
铝冶炼行业是我国重点调控的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由于湖北铝土矿品位低,且大多数生产企业设备和制造水平落后,不具备废物废气处理设施和技术。随着生产企业的不断扩张,环境污染问题愈加严重,于是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节能减排政策。
随着电力优惠取消、出口退税率下调等一系列减利政策的实施,电解铝工业开始步入紧缩期,行业内已有一批中小企业退出竞争舞台。电解铝行业之所以成为国家产业政策限制的对象,主要是因为我国电解铝的原材料氧化铝供应不足,主要以进口为主,从而导致国际氧化铝价格持续上扬,国内电解铝成本过高,使中小型加工企业对于原料采购一直较为谨慎的态度。企业反映,电解铝产能过剩及政策调控不利于铝价走高。成本的不断增加,使铝加工企业承受了巨大的压力。电解铝行业中一批中小企业不得不退出竞争。
据媒体报道,为此很多企业也在寻找出路和对策,其中延伸产业链,进军深加工业成为核心的内容。,一些中小型铝型材企业开始考虑利用已有的优势进行转型,将产品范围扩大到铝合金成品,进行深加工,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扩大出口利益。部分大中型型材企业也开始进军高端铝加工业。当一些企业选择向下游高端加工领域延伸产业链以应对高煤价的时候,另一些企业选择了产业转移。
但是如何实施和达到战略目的和需要,这成为落实工作的核心。党中央,国务院所提出的互联网+战略,正是铝型材企业所选择的策略的落点所在,是铝型材健康发展的顶层设计。
互联网+通过整合资源,建立平台,打造全新的产业链,继而提升企业的转型升级,达到突围的目的。
但是互联网+铝型材至今还存在谁来加、加什么、怎么加的问题,值得我们悉心探索,因为铝型材已与我们的经济建设和未来的发展密不可分。
预测未来的铝型材行业的未来:
1、传统的铝型材制造业将难以为继,大规模投放广告到大规模生产时代宣告终结。
2、会进入新部落时代,个性化,定制化,人人都是设计师,人人都是生产者,人人都在决策所在的部落的未来--这,就是互联网的游戏规则。 社会就好比如永动机模式的大转盘,我们犹如大转盘上面的螺丝,只有不断的去创新,去结合当下时代发展的趋势,才能越走越远,越拧越紧,如果逆着来,就注定被淘汰,被转盘拧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