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一天天降低,全球商品市场似乎也随之体会到了冬日的寒冷。进入11月份以来全球商品市场持续大幅下挫,衡量商品市场兴衰的一项重要指标——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格指数一度跌至历史最低值,铁矿石创十年来的新低,国际原油价格跌至接近金融危机时候的水平,伦敦金属交易所三月期镍创2003年以来的最低,伦敦金属交易所三月期铝价跌至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上海期货交易所三月期铝创上海期货交易铝合约上市以来的最低水平。
一系列持续暴跌的价格数据不仅让业界人士胆战心惊,也给整个商品市场蒙上了一层层阴影。生产厂家更是忧心如焚,恐慌担心之声弥漫整个市场。尽管受国家收储以及调查交易所“恶意”做空消息提振后,价格有所回升,但长远看我们还应该对发生的这一现象做更进一步的内在分析。倘若仔细分析一下,不难发现此轮的持续暴跌的背后原因与金融危机的成因完全不同。金融危机的暴跌主要是美国次级债引发的资金链突然断裂,导致全球信用危机,因而诱发商品市场的崩盘。而当时中国的四万亿元救市措施和国内普遍收储行动(当时国家储备局和各地政府收储铝、镍、铜、铅锌等金属)引发了国内产能的再次扩张,延缓了中国经济的结构转型升级的进程。而此次有色金属价格持续暴跌正是金融危机时代中国产能急速膨胀后所产生的直接后果,加之欧美经济持续低迷,需求疲弱,新兴经济体(巴西、俄罗斯、南非)经济萎缩,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对有色金属的需求下滑库存增加等因素叠加一起造成的。
如果我们在价格下跌的过程中仍然沿用老办法——人为干预,那么我们有可能仍无法医治目前有色金属行业的产能过剩的“痼疾”,甚至可能延长其“病期”,很难扭转价格下跌的长期趋势。笔者以为,我们必须以长短结合,标本兼治,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才能医治有色金属行业的“病根”。
奥斯陆12月17日消息,全球重要铝生产商之一--挪威海德鲁公司(Norsk Hydro)主管周四对记者称,原铝价格下挫促使高成本生产商减产,或令明年市场供需状况改善,并可能在2017年出现供应短缺。
2011年以来,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三个月期铝价格已近腰斩,并在上月触及每吨1,432美元的六年半低位,因中国经济成长放缓持续打击需求。
海德鲁的首席执行官Svein Richard Brandtzaeg在电话采访中称:“调整需求可能比想象地更快到来,价格太低,严重伤及成本曲线的高端。”
铝被广泛用于建筑、包装、汽车至航空器制造领域,海德鲁预测称明年铝需求将增加4-5%,未来10年的年均需求增幅将在3-4%。
Brandtzaeg表示,全球年度铝产量接近6,000万吨,目前市场供应过剩100-200万吨,库存持续增加拖累铝价下跌。
他拒绝对今后的价格进行预测,但称市场供需格局即将改变,因为高成本生产商被迫止损。
上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发布新闻稿称,中国14家铝企今年已累计减产441万吨,全年减产规模将达到491万吨左右,年底前减产能力还将至少增加50万吨。
Brandtzaeg表示:“产能关闭将引发自然调整,我们的分析显示市场将趋于正常化,2016年供需格局将较今年有所改善。我们对这一点相当肯定。”
他补充说:“如果再平衡过程持续,2017年和之后的一些年,铝市场将出现供应短缺。但这些都是基于炼厂关闭的假设。”
首先,我们应该采用的立竿见影的“短效药方”,也即“西医疗法”——就是立即大幅减产。目前有些国内外生产厂商已经宣布减产,但真正立即实施的不多。以电解铝为例:安泰科估计2015年我国电解铝累计减产约240万吨,但新增产能约380万吨,新投产产能约280万吨。在价格持续下跌全行业面临严峻经营困难的同时,产能产量持续大幅增加。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1~10月份我国电解铝产量2645.56万吨,同比增长11.30%,而行业估计同期我国电解铝消费增长率在8%~9%左右,产量增速明显快于消费增速。如果国内外铝行业不立即采取“刮骨疗毒”的短效“药方”,我们只能面临价格继续滑落。如果这样,也许明、后两年国内铝价可能还会面临更尴尬的局面,届时我们将面临真正的寒冬期,而把目前的价格形势定义为寒冬期恐为时过早。
其次,国家收储,生产商囤货限定销售价格。国家有关部门人为干预市场是“短效药方”,不是不可用,但“疗效”以及可行性很难定论,最近几年来,铝行业内也曾多次呼吁联合限产报价,效果虽有,但非长久之计。
外媒12月17日消息,欧洲第三大铝生产商-挪威海德鲁公司(Norsk Hydro)认为,由于中国超过半数的铝生产商正在亏损,不会对该国削减过剩产能感到意外。
海德鲁首席执行官Svein Richard Brandtzaeg周三在采访中表示,这可能意味着,供应过剩情况将在2017年结束。
“这取决于企业如何负担亏损业务,”他说。
“挑战将会越来越多,但亏损的铝生产商仍可能够生产,因此他们需要以其他资金来源来支撑运营。”
行业内正面临产出过剩的困境。而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给国内生产企业带来压力,这也是导致供应过剩的原因之一,同时削弱了全球需求。
海德鲁预计,除中国以外,2016年全球铝供应缺口将在150-200万吨,而将中国计算在内的话,将出现高达100万吨的供应过剩。
而长久之计仍需要采用“中医长期调理法”,才能去除“病根”。而“中医调理”的根本是“多付药方,长期服用,多管齐下”。具体措施为:从国家层面上制定和严格实施行业准入标准以及产品的高质量标准,完善并严格实施行业游戏规则。从行业本身看,严格实行行业自律是整个行业生存的关键,如果某个企业违反,一定要得到严厉的处罚。此外,创新也是解决行业长期“病根”的关键所在,思想观念的创新、规章制度的创新、技术和产品的创新以及管理模式和经营模式的创新等等。尤其是产品和技术的创新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此,国家对企业在创新方面应该有严格具体的规章制度来保障企业的创新动力和利益,比如,规定企业必须每年投入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技术和产品等方面的科研创新研究。
据悉,华为公司每年把公司盈利的10%用于科研投入,所以成就了今天的华为。
笔者以为,有色企业应该多向华为公司学习,在产品和技术创新方面多投入,在行业方面多自律,在管理和经营方面多创新。惟其如此,我国的有色行业才能长期健康稳定地发展,不受价格大起大落的影响,才能走在世界有色行业的前列。
本周有色金属板块频繁异动,成为两市亮点之一,周内有6只个股累计涨幅均超15%,表现突出,值得继续关注,分别为:吉恩镍业、云铝股份、西部黄金、西部材料、云南铜业和罗平锌电。另外,周内累计涨幅居前的个股还有豫光金铅、商赢环球、云海金属、沃尔核材、精艺股份、中金岭南、贵研铂业和炼石有色等。
从行业基本面来看,基本金属供给侧调整逐步铺开,利好行业发展。据记者了解,锌行业协调减少2016年精锌产量50万吨;镍企也协议12月份减产镍金属1.5万吨,2016年减产20%(约13万吨);铜企拟减产35万吨。再加上铝企陆续减产,大宗商品纷纷进入到减产的节奏。在需求低迷之时,行业协议减产,对供需有积极的效应。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行业利润状况可能在今年第四季度达到最低谷。随着国家政策更为重视供给侧改革,行政力量削弱,市场力量的发挥,产能的退出将有助于大宗商品品种价格与企业利润的回升。
个股选择上,国金证券表示,供给侧改革与收缩的进程正在推进,预计效果将不断显现,特别是年关前后,企业退出的数量将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