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天美到黑夜的佛山~ (夏明飞/摄)
“十二五”期间,佛山立足于强劲的本土民营经济,变环境治理的压力为动力,另辟蹊径,创造了环保倒逼经济转型的“佛山模式”。梳理佛山市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变化曲线,可惊喜地发现,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佛山市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减少,环境质量不断提高,佛山环境质量拐点在“十二五”提前到来。
环保投入指数
“十二五”期间,佛山市经济总量持续增长,2014年,佛山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03亿元,几年间GDP年均增长10%。与此同时,佛山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四项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年均减排5%。
数读“十二五”
环境执法
检查企业154284厂次 罚款金额达1.7亿元
2011年至2015年11月,佛山市共出动环境监察人员336351人次,现场检查企业154284厂次,立案处理企业5262宗,罚款金额达1.7亿元。
执法人员检查企业的污水排放管道
2015年1-11月,全市共出动环境监察人员106274人次,现场检查企业39541厂次,立案处理企业1386宗,罚款金额达5734.75万元。比2011年同期分别增长181%,90%,160%,401%。市级环境监察部门出动环境监察人员3323人次,现场检查企业1370厂次,立案处理企业45宗,罚款金额172.6038万元。比2011年同期分别增长423%,226%,275%,165%。
环保警察让企业主指认现场
PM2.5年均浓度下降20%以上
佛山市作为全国领先的制造业大市,虽然全市工业仍然以迅猛势头发展,但以二氧化硫为代表的工业污染大幅改善,“十二五”期间年均浓度下降约50%,显著优于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在“十二五”期间均下降20%以上。
城市绿肺(李少阮/摄)
累计关停污染企业千余家
“十二五”期间,佛山累计关停污染企业千余家。开展陶瓷、玻璃、铝型材、印刷、制鞋、家具等大气污染重点行业整治及锅炉淘汰整治,共有63家陶瓷企业、19家玻璃企业、225家铝型材企业、612家重点VOC排放企业完成整治,完成淘汰和整治使用高污染燃料的小锅炉3000台;所有油库、加油站及油罐车完成油气回收治理。全面开展餐饮油烟污染控制。
执法人员查封燃煤锅炉
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约20.5万辆
落实提前淘汰黄标车奖励补贴政策,“十二五”期间累计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约20.5万辆。全市除国道、高速公路外已全面禁行黄标车(从今年6月1日起,佛山一环也纳入了黄标车限行区域),不断扩大电子卡口的覆盖范围,加大电子执法力度。共建设黄标车电子抓拍卡口649套,抓拍闯限行黄标车约60万宗。
黄标车执法
路检共检查车辆50270辆
开展黑烟车专项整治,在全市推广使用黑烟车电子抓拍系统,对黑烟车进行监控处罚,开展黑烟车路检工作,全市常设黑烟车检查点21个。自2012年开展黑烟车路检以来,全市累计路检联合执法共检查车辆50270辆(其中尾气超标18070辆),超标率从2012年的45%下降到现在的9%。
工作人员对柴油车尾气排放进行检测
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
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长期保持在100%。西江干流、北江干流、东平水道、顺德水道、东海水道连续五年保持地表水Ⅱ类水质,容桂水道和潭洲水道在2013、2014年下降为Ⅲ类水体,在2015年提升回Ⅱ类水质,平洲水道保持在Ⅲ类水质。
西江、北江、绥江三江汇流处
42条河涌整治任务年底完成
分批推进重点河涌“一河一策”整治,第一批42条河涌整治任务将在年底完成,正在开展第二批90条河涌的前期准备和第三批95条河涌“一河一策”的编制工作。第一批42条重点河涌共389个项目建设,总投资约75亿元,因地制宜推进引水工程、生物修复、岸线整治等多项治水工程。
建成53家污水处理厂
推进生活污水治理,全市已建成53家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理规模232万吨。
东平河(郑聪/摄)
环境保护制度体系
出台环境保护“一岗双责”责任制
佛山在全省率先成立由市长挂帅的环境保护委员会,全面统筹环保工作。出台了环境保护“一岗双责”责任制实施办法、考核办法等制度。
打造100项环保民生实事
以环境质量改善为工作目标,选取一些影响特别大、与民生利益直接相关、市民受惠面广的环保项目,在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打造100项环保民生实事。
首部地方环保法进入审议阶段
以获得地方立法权为契机,加大环保法治建设。《佛山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已由市政府提请人大审议。接下来,佛山市将在河流污染防治、城市扬尘污染防治方面开展立法。
天空湛蓝清透,江河水清鱼跃,清晨鸟语花香,夜晚繁星满天。佛山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期间,佛山将继续把握发展新常态,紧抓环保新机遇,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引领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佛山、美丽佛山、幸福佛山!
昨日,佛山市环境保护委员会举行2015年专家年会,近20名国内知名环保专家来到佛山,为佛山环保工作出谋划策。专家们分为大气、水环境、生态、固体废物等四个专题进行分组讨论或现场调研。市发改、经信、公安、国土规划、环保、住建管理、交通运输、水务、农业等十余个市级政府部门负责人,以及各区环保部门负责人与会并参加调研活动。据悉,目前佛山在治水、治气、治理固废以及生态创建方面还存在短板问题,生态环境质量有待提高。佛山人口多、工业产业比重高、资源能耗消耗大,污染物排放量多,土地开发强度高,环境容量有限,同时在机动车保有量不断攀升,污水管网建设滞后,污泥、垃圾、工业废物无出路等一系列环境问题集中凸现的情况下,如何在“十三五”期间闯出一条环境治理的新路,是佛山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报
广佛跨界流域:
今年淘汰
341家重污染企业
会上,副市长赵海通报了环境整治情况。据介绍,去年佛山全面整治大气污染重点行业,开展陶瓷、玻璃、铝型材、印刷、制鞋、家具等大气污染重点行业整治。在扬尘污染防治方面,今年6月份开始,扬尘污染控制区域扩大到27个镇街。
在污水治理方面,全市已建成53家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理规模232万吨,在推进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向农村延伸的同时,因地制宜建成了100多个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此外,佛山去年还清理了1035家污染严重企业、722家畜禽养殖场,今年要淘汰广佛跨界流域341家重污染企业。
在农业污染治理方面,目前全市共有70万亩鱼塘,大片鱼塘成了污染源之一,鱼塘养殖剩余的饲料、鱼的排泄物等污染物直排江河,造成污染。“鱼塘污染治理难度不大,但过去没有重视,明年将加大力度去做。”赵海说。
污染场地:
明年推进
土壤治理修复示范工程
“之前较重视的多是大气、河涌污染整治,而土壤污染治理,我认为才刚刚开始。”赵海表示,目前佛山正开展污染场地前期工作,按照国家的文件要求,去年佛山市委托省环科院对已关停并转、破产、搬迁的化工、金属冶炼、农药、电镀、危险化学品企业原有场地,初步建立了佛山市污染场地名册,为下一步开展潜在污染场地治理修复试点工作打下基础。
赵海坦言,佛山有的地方过去进口洋垃圾,成了垃圾村,“比如大沥广佛智城一带,过去就是污染严重的地方”,这些方面历史欠账太多。
今年,佛山按照《广东省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方案》的要求,对南海区一个潜在风险污染场地组织开展了环境调查等前期工作,并计划在2016年推进受污染场地的土壤治理修复示范工程。
部门
专家建议
将上报市政府作决策参考
市环保局局长杨永泰表示,接下来将把专家对佛山环保工作的建议上报市政府,作为今后的决策参考。杨永泰透露,佛山在环保领域的立法将不断进行,除了目前正进行审议的《佛山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条例》之外,今后在内河涌污染防治、扬尘治理等方面都将进行立法,让环保工作有法可依。
据悉,对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指标分析,在35项指标中,佛山目前已达标21项,未达标14项。其中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空气环境质量、地表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占比等5项指标差距较大。
专家
马永亮:PM2.5成佛山主要大气污染物
清华大学副研究员马永亮对佛山市大气污染进行研究后认为,自2013年至今,PM2.5一直在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污染负荷占比中占比最高,是佛山市主要大气污染物。
李金惠:应推动固废集中处置中心建设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李金惠建议佛山开展固体废物产生源普查,摸清底数,并完善落实监测和信息管理系统,推动集中处置中心建设。
副市长赵海表示,目前佛山已有计划建设固体废物处理中心。
贾海峰:佛山20%的产值产生80%的污染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贾海峰表示,根据帕累托法则(又叫20/80定理)分析,佛山20%的产值产生80%的污染,需通过引导行业内结构调整、企业空间布局调整等手段,高效降低污染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