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才有自尊,才能自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云南冶金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田永近日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说。在他看来,铝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是发展绿色低碳铝产业、参与全球竞争,这也是中国铝工业必须担当的使命和责任。
目前的中国电解铝行工业负面消息不断,宏观经济增速下降、产能过剩、消费增长乏力、库存居高不下、投机机构做空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中国铝工业,在近期沪铝期价不出意料地跌破万元大关后,各地部分老牌电解铝企业纷纷选择弹性生产甚至停产。
图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云南冶金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田永近日接受采访
如果回到10年前,大概任何一个铝工业的从业者都不会想到今天的局面。电解铝行业的投资过热,在2002年就引起了国家的重视。2004年,国家把对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过度投资的限制推向了高潮。2005年,我国铝供应过剩量约为30万吨左右,铝价还尚在16000元~17000元/吨徘徊。2015年至今,经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电解铝行业平均含税完全成本约12000元/吨,全部电解铝企业的完全成本均高于当前铝价,无一盈利。其中,四川、甘肃、青海、广西等地区是亏损的重灾区,平均亏损额超过3500元/吨;最具成本优势的山东地区,平均亏损额也接近1000元/吨。
面对中国铝工业的现状,田永用“心在流血”来形容,他呼吁:“中国铝工业的参与者应该坚定不移地推进转型升级,创新务实地控制和降低碳排放,实现负责任、绿色化、可持续的发展。”
绿色低碳是全球竞争力的保证
今年9月25日,中美两国元首再次发表了《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庄严承诺2030年二氧化碳减排目标,其中中国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0%~65%。
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作出了承诺,也在务实行动。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今年1月1日起,我国施行“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绿色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绿色”是“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绿色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是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特征,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将深入持久快速地推进。
田永说,应对气候变暖,兑现国家承诺,包括铝工业在内的有色金属工业是重要领域,更是责无旁贷。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铝工业的全球竞争力问题,也必须在“碳排放”上做文章。
回顾全球铝工业100多年的发展历程,既是一个技术不断进步和成本不断降低的发展过程,又是一个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不断减少的发展过程,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绿色低碳成为全球铝工业发展的首要目标。目前,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铝产能主要用清洁可再生能源生产,用煤电等碳排放较大的能源生产铝的产能越来越少。因为欧美发达国家征收很高的碳排放税,据国际铝业协会数据,电解铝生产碳排放税达50欧元/吨。这种做法并没有削弱欧美铝工业的整体竞争力,反而增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也让整个社会更加认识到铝是一种清洁环保和功能优越的材料,铝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宽。
田永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国煤电生产的电解铝产能占90%以上,电力成本在电解铝成本中占比约40%,按照我国电解铝规模约4000万吨计算,我国碳排放压力巨大。根据国际铝业协会数据,使用煤电生产铝的碳排放约15吨~16吨/吨铝,按此推算,目前我国电解铝生产每年消耗约1.8亿吨5000大卡燃煤,每年碳排放超过4.5亿吨,这既是一个惊人的数据,也是一个巨大的环境压力和减排责任。但是如果使用水电等清洁可再生能源生产铝,比使用煤电可减少碳排放约13吨/吨铝(减排85%左右),但目前中国这部分产能仅占10%左右,清洁可再生能源等资源富集区域布局发展铝工业的潜力很大,有望打造出具有世界竞争力的绿色低碳铝产业基地。
铝业当自律自强
电价、技术、环保,以及时刻都在变化的大环境,如何改革创新,生存发展,是田永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他一再跟记者强调,产能过剩是个数量问题,可以通过市场来解决;而目前的行业的“混乱”,是个系统问题,需要全行业自律自强,各方面积极行动起来,协同发展,共担责任,正视新变革,适应新常态,为国家承诺、国家尊严、民生福祉做出行业新贡献。
田永说,我国铝行业的现状是多年来的发展模式积累而成的,顶层设计的缺位、系统规划的错位、法律监督的弱化、行业自律的失缺,导致了行业今天的“困局”。 要实现铝行业的良性发展,除了能源成本和扩大应用之外,最根本的制约因素来自于行业本身,那就是“碳排放”问题。“狭隘的成本竞争”只会导致恶性循环,最终失去的是可持续竞争力。
在目前情况下,加强行业自律,追求绿色低碳发展,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田永说,自律不是简单的限产。限产是通过“慢性自杀”的方式来拯救“别人”。自律是主动承担责任和转型升级,让社会贴上“环保标签”,手握强起来的“环保王牌”,真正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他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说,今年某国外铝企业的高管对他说:“近两年看到中国同行们既可敬又可怕的一面,你们的‘精神不倒’让我们敬佩,但对大环境的负面影响又让我为全球铝工业的未来深感忧虑。”
田永对此深感触动。他说,在国企的“系统成本”中,还承担着两块特殊的成本:稳就业成本和系统环保成本。之所以提到这个问题,是因为他认为绿色低碳发展,不仅要重视企业的“单点”环保,更要重视社会的“系统”环保。“单点”环保是企业的“单点成本”,“系统环保“是社会的“系统成本”。有色行业的可持续竞争力必须是“三位一体”,即“绿色低碳,创新应用,系统成本”的良性循环,而“三位一体”正是公平竞争环境的关键要素。
对于铝行业未来转型升级发展,田永给出了一般企业者很难提出的方案,即启动建立国家“生态补偿机制”和征收“碳排放税”,在记者看来,这种近似“自残”式的建议一旦启动,对以火电为主的电解铝行业无疑是剂猛药,但是,田永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他举例说:“一个人‘中箭’后,不是简单的把箭杆切断贴上膏药,而是应该挖出箭头,彻底清洁伤口消炎止血。”我国即将进入“十三五”,深入推进铝行业转型升级,需要国家、政府和行业协会加强政策引导。应从产能布局、结构调整、政策扶持等方面,引导铝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执行严格的行业标准,尤其是环保标准,就是“拔出箭头”,治愈行业顽疾的有效步骤。启动建立国家“生态补偿机制”和征收“碳排放税”,会倒逼行业和企业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真正走出自身困境。同时,国家政策应向环保指标先进,综合效益良好的企业给予有针对性的扶植,支持、促进企业更加优强。
谈到行业现状,田永强调最多的是自律,以及他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他认为,企业是特殊的“公民”,即是国家“公民”,更是地球“公民”。铝行业向铝业低碳转型,不仅是生存之术,更是发展之道。只要做好真正的“公民”,铝行业就大有可为。
“重化企业应该多做让国家‘出彩’的事,而不是相反!”田永说。
编者按:田永,1982年大学毕业,第一个工作岗位就是“铝电解工”从事炼铝,一炼就是近34年。从20kA小自焙槽干起,经历了60kA自焙槽,100kA、200kA中小型预焙槽和300kA、450kA大型、特大型预焙槽,参与、见证并经历了中国铝工业从小到大,可以说是从中国铝工业的“井冈山”下来的。经历了铝工业“长征”的老电解工的他,对铝及铝工业有着独特的见解和特殊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