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佛国际商贸城坐落于一片1857亩的土地上。在过去30年中,这片土地分属5个村委会15个产权单位,大部分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集中了600多家厂企、2000多家废旧塑料加工档口、100多万平方米违章建筑,其工厂缴纳的土地租金是周边上万名村民的收入来源之一。工厂粗放式的自发经营曾是佛山 "民营之城"的显著特征。
三年前,以取缔废旧塑料行业、节能减排治污为序幕,大沥镇对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进行全面整顿。
所有人都在关注,大沥是否因为铁腕治污而导致产业空心化。区镇两级政府以产业升级和融入城市的途径化解传统制造业大量搬迁停产的困境。大沥镇以农村土地集约运作的方式结束"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发展模式,并期待用置换出来的土地升级产业与增加人口密度,从而拉动农村的城市化进程。
治污
2007年废旧塑料回收基地清理整治行动。南海区、大沥镇两级政府以取缔废旧塑料行业企业群为突破口,开始了行业铁腕治污。先后出动逾6000人次,取缔2000余家废旧塑料加工档口,腾出土地1857亩。
随后,所有产生污染的行业,都被列入整治之列。从关停镇内仅有的3间陶瓷厂,到175家小熔铸企业全面关停、555个小熔铸炉关闭,再到182家铝型材及相关企业的环保整治,铁腕治污在大沥镇整个区域蔓延。
取缔废旧塑料业留下的土地,被定位为发展"广佛国际商贸城"。按照南海区与大沥镇的设想,这片区域拟承担"大沥的生产服务中心"和"南海城市中心区的北部重要节点"的发展任务。包括有色金属交易中心在内的6个项目将破土动工,酒店、高级商务办公楼等都将建设成为大沥镇的地标。
联村位于该片区内,此前拥有经营铝型材、有色金属等多种类型的厂企,其中半数以上是废旧塑料行业。
其村委会主任黄树荣说,联 村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到达瓶颈,要摘掉三顶帽子。"第一顶帽子是安全隐患,第二顶是世界闻名的'垃圾村'称号,第三顶则是经济无法提升的帽子。"黄树荣说。
如今在联 村里行走,街道整洁、空气清新。黄树荣形容,过去这里曾是烟尘弥漫、还未进村就闻到刺鼻气味的地方。据统计,由于废旧塑料加工产生污染,该地区癌症发生率比其他乡高3到5倍,其中鼻咽癌和肺癌占比突出。
黄树荣给本报记者算了一笔账。废旧塑料行业造成污染,村委每年用于清除垃圾400万元,道路维修、清理渠道等300-400万元,即总共用在环境治理上的费用约700-800万元。
"而收回的土地租金只有500万元一年,"黄树荣说,"实际上村里一年还要亏损200万。"
从前在该片区的高能耗高污染工厂已往郊区方向搬迁。黄树荣坦言,搬迁主要是企业自身在承担支出。
淘汰落后产能,兴建新产业,一去一来之间联 村实现了增收。今年以来,联 村投入100万元首创二次报销,即村民的医药费用在保障局报销完毕后回到乡里还可再报销原价的60%。此外还投入1200万元,为村民一次性购买退休保险。
土地因素
"治污"既是目标更是手段,而促使政府与社会不遗余力进行产业调整的背后,还有深刻的土地成因。
珠三角一体化、尤其是"广佛同城"提出以来,佛山市各级政府均依据新的定位重塑了其产业规划与城市规划。与广州接壤的南海区对自身区域的认识转变尤为强烈。南海区区长区邦敏在公开场合直接指称南海区就是广州的一部分。
大沥镇商务中心区是南海区千灯湖片区往北延伸的地块,是广州与佛山之间9.5公里距离的中间地段,被区镇两级政府寄予了"黄金走廊要出黄金"的厚望。根据大沥镇镇长吴绍秋的分析,"出黄金"的"当务之急是要扩充环境容量"。
与治污同步的是佛山市"三旧"改造。佛山市经贸局局长李坚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用"置换"一词来解释"三旧"改造对佛山市的意义。"不把落后的产能淘汰,新兴的战略型产业就进不来。要把落后的置换出来,新兴产业才流入得更快。这不仅是改善环境的问题。"李坚说。
按照南海区的设想,土地置换出来以后的用途是建设"都市型产业"。南海区区长区邦敏在早前接受本报采访的时候就预告了大沥有色金属交易中心的开建。该交易中心就是"都市型产业"的一种。
区邦敏表示,"都市型产业"是一个大的概念,就是"对城市发展起促进作用、将对环境的消耗降到最低,能够实现产业环境与城市达到共赢,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发展的产业"。"都市型产业"已在桂城、罗村、丹灶等街道推广。
"都市型产业"所需要成片的大面积土地,原有的农村分散化管理不能满足,一般选择"政府征用和租赁土地,统一规划开发"模式。经过长时间拉锯式谈判,大沥镇政府最终与5个村委会、15个土地权属单位达成共识。由大沥镇政府组建商贸中心区发展有限公司,与15个土地权属单位签订协议,将1800多亩土地全部集中统一开发经营。其中,政府征用200亩土地,用于建设广东有色金属交易中心,余下土地则返租出去。
方案确定后,联 村第一个签约。根据相关合同内容,土地租金根据各村委会此前土地租用价格而定,政府保证以不低于之前租金的价格租用土地,每3年递增10%,租期为40年。返租协议签订后,整个中心区的平均土地收益较拆迁前提高超过30%。商务中心区的项目需经南海区一级审批,而招商则由大沥镇政府负责。
提及带头配合新土地模式,联村村委会主任黄树荣说是因为在他40多年的生产队长工作中,如今"深刻理解土地多不是好事情。土地上的产值高土地才值钱"。
相关人士更不讳言:"现在村里发展靠的是区和镇的政策,等到将农村的土地摆到城市的轨道上发展和做出成绩来,我们拿的就是省里的政策、国家的政策。"
黄树荣同时提到,新土地模式"要是没有镇政府牵头,村委100年都还在打架"。
在"三旧"改造,包括黄树荣心里也没有底。"我怕镇长光拿一份文件就来骗我。"黄树荣笑道。而村与村之间过去的产业不同、租金水平不同也加剧了彼此的意见分歧。
大沥镇的做法是直接派驻人力物力进入村委一级组织治污和"三旧"改造,"没有收村里一分钱"。而镇里率先投资兴建地标式建筑更让村里对拉动土地招商感到信心。
"政策像东风一场,吹过就没有了。"黄树荣表示。原来办理土地证,一亩地需要8万块钱,现在只需要2万一亩地。他认为,趁此机会将村里土地用途全面合法化,对村民来说就是最重要的保障。
转型后续治污仍在继续。
走进长虹岭工业区,金属制品工厂排放的烟气味刺鼻。该工业区位于大沥镇的边缘,里面的工厂大多是从镇上搬来,只有几年历史,外观仍然较新。一些大型工厂排放的烟气,使得街道上灰蒙蒙一片。
金属制品厂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工厂治污的压力一直没有间断,政府部门隔三差五到厂内检测排污,并对排污超标者处以惩罚。
工厂负责人王先生反映,治污3年以来,今年拉闸限电的情况最为严重。6月份的时候曾有一周内限电5天的记录。"'十一五'规划最后一年,全国上下都在为节能减排达标冲刺做努力嘛。"王先生笑言。
对于政府所称的节能减排将倒逼企业寻找转型升级的道路,王先生认为,治污与否不是企业转型的主要动力,近年来不断上涨的成本压力早就迫使企业不得不改造设备流程以求生存。
"工厂为搬迁和治理污染所付出的成本很快能收回来。真正困扰企业的是生产成本。"王先生说道。他举例,过去一吨铝坯使用90-100kg重油,油价气价的提升让企业不堪重负。经过更新设备,企业目前使用70-80kg重油即可提炼同样吨数的铝坯。
素有"中国有色名镇"和"中国铝材第一镇"之称的大沥,目前从事有色金属行业的企业约2000家,其中铝型材加工业居"龙头"地位。不管是迫于治污压力还是自身转移,近两年大量铝企外迁,只有大型铝型材企业仍"坚守"大沥。企业大量抽离,让大沥镇的产业集聚问题备受关注。
南海区区长区邦敏接受本报采访时强调:"大沥有色金属不能够在我们这个整治过程中消灭,要把它做强。"他以南海的陶瓷为例,表示政府抓节能减排的同时重视两个"贡献"。"南海的陶瓷厂企原来有108家,去年年底只剩下10家,但是其产值税收占到行业的80%--这就是社会贡献。二氧化硫的排放只有原来的3%,这个也是社会贡献。"区邦敏说。
"我们在支持传统产业转移的时候,要记得它们是对南海作过贡献的。现在我们要利用三旧改造的政策,利用政府有限的财力,去支持它转型升级,肯定它们过去对南海的贡献。"区邦敏表示。
根据新的产业总部定位,大沥将以土地优势,同时配以国际采购、金融保险、物流、会计法律、酒店服务等强大的商务配套,吸引企业总部进驻,实现决策、研发、培训、营销、财务结算等多种功能。
面对政府一片唱好,上述企业负责人王先生则表示他暂时不乐观。"传统制造业目前能做的就只有局部改进,不可能一下子升级到那个档次。"王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