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业人士看来,在产能过剩以及房地产市场调控等背景下,从去年以来,铝材行业已经进入了“最困难时期”。
南海铝材,作为中国民用铝型材的风向标,面对行业的新一轮洗牌,越来越重视技术积累。今年9月初,伴随着中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分中心落户南海,广亚铝业、华昌铝业、巨亚铝业公司等公司,纷纷主动与中南大学签订技术和创新平台的合作协议。而在此之前,坚美铝材等企业已与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共建研发创新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
在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南海铝材缘何热衷傍大学?广亚铝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潘学着表示,在行业洗牌期,创新驱动的重要性愈加突出,此时更要夯实科研基础,提升技术水平。与这些大学的合作,是研究重大技术的一条捷径,也可以为向工业铝材转型奠定基础。
现象
南海铝企掀起“傍大学热”
今年9月,在南海与中南大学签订中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分中心协议之际,广亚铝业、华昌铝业、巨亚铝业公司等,纷纷主动与中南大学签订技术和创新平台的合作协议,掀起了一股“傍大学”的热潮。
南海铝企加快“傍大学”,瞄准的正是高校掌握的科研成果,在国家提出协同创新之际,“傍大学”就是要把高校与企业、政府结合起来,形成产学研的合作模式。今年初,南海区委全会报告提出,“要深化‘人才立区’战略,善于‘傍大学’,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深化产学研合作,全面增强智力支撑”。
由于本地人才有限,与高校院所联手建设研究院,更便捷地利用高校资源进行产业化,被视为一种务实的选择。在此之前,另一铝材龙头企业坚美铝材与华南理工大学联合成立了“铝制品研发创新中心”,并启动了“广东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该公司负责人表示,这三大科研基地将为坚美铝材的创新转型奠定基础。
“以前是合作研究几个课题,现在是共建研究院创新平台,这是合作层次的提升,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潘学着认为,与高校合作,是研究重大技术的一条捷径,也将为企业向创新转型奠定基础。
原因
行业洗牌
南海铝企频繁接触高校的背后,是希望借助产学研合作来加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它反映的是当前行业洗牌期下,走创新发展之路,已成为行业共识。
南海,被誉为中国民用铝型材的发源地。早在解放前,就有南海人在广州、香港从事小冶炼、压铸、小五金等有色金属加工。1985年,大沥镇谢边村农民办起了首家铝型材厂,南海铝材产业由此起步。
如今,南海现有铝型材企业140多家,分布于大沥、狮山、丹灶等地,年生产能力80多万吨,约占全国建筑类铝型材市场40%,占广东市场60%。坚美、广亚、华昌、伟业、华豪、新合等一批知名企业,已经跻身国内建筑铝材市场的第一阵营。
然而,近年来,南海铝型材的发展也受到产业粗放扩张、面临污染整治、产业转型和产品结构单一等一系列问题的困扰。“从去年开始,建筑铝材业进入了最困难的两年。”中南大学教授王孟君坦言,受产能过剩、整体房地产行业不景气的影响,建筑铝材市场进入了重新洗牌期。
对建筑铝材行业的整体担忧并不是短期的。“建筑铝材行业,与房地产市场密切相连,随着国内城镇化的完成,10年左右或将进入一个萎缩期。”在华昌铝厂总工程师唐性宇看来,依靠科技创新,产学研合作,拓展铝的应用领域,是当前铝加工行业实现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方向。
路径
向工业铝材进军是方向
建筑铝材整体市场面临萎缩,南海铝材该何去何从?
“未来建筑铝材的转型方向有两个:一是从单一的生产铝型材,向环境友好型门窗系统产品整体设计发展,加大研发新型绿色节能门窗系统;二是向工业铝材进军。”王孟君提醒,向这两者转型,都需要强大的研发力量,需要加大研发投入。
华昌集团董事长潘伟深表示,在欧美市场,铝型材中建筑型材占比远低于工业及其他应用型材占比,而中国正好相反,建筑型材占比高达7成以上,这说明铝型材在其它领域的应用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
意识到工业铝材的潜力,一些南海铝材企业也展开了布局。2014年下半年,广亚铝材捕捉到智能电子产品用铝需求所带来的巨大市场潜力,针对高端手机板产品进行技术攻关,目前已生产近30款电子产品铝板,2015年1月底前,累计交付手机板铝材近千吨,不仅开拓了高端铝材的蓝海,也使国内销售业绩“逆流稳进”。
坚美铝材,通过引进9000吨大型挤压设备,开展了大型复杂断面铝型材和新型合金材料的研发,在轨道交通等领域,成功研发了和谐号列车用铝材、轨道列车用高导电汇流排铝合金型材、高强度铝合金人行天桥桥梁骨架等产品。
扶持
政府助力搭建行业技术平台
今年9月,南海区政府与中南大学签订共建中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南海分中心协议,这是由政府搭建的行业共性技术平台。此次签约,意味着南海铝型材产业与中南大学实现全面系统的对接,将推动南海铝型材向创新驱动转型,也掀开了南海铝型材产业产学研合作的新篇章。
事实上,近年来,南海区政府在对铝型材产业的扶持上一直未停止。2012年6月,南海区政府以“南海铝型材产业聚集区”的名义向国家质检总局申报“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并于2013年1月份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筹建“全国铝合金建筑型材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而在去年,南海区政府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该研究总院将在南海设立分中心,将为南海铝型材及上下游全产业链提供技术支持。
“南海有众多的中小企业,通过借助国家级科研所力量,搭建共性的技术平台,能推动提升南海铝型材产业的技术研发实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潘学着表示。
案例
广亚铝业公司
产学研合作破除发展瓶颈
“工业铝材已经占我们的30%左右。”潘学着认为,进入工业铝材市场,并不是件容易事,“首先做别的铝合金,要更换设备,投入很大,其次是工业铝材前景虽然很广,但其市场不那么稳定,北方一些大厂已经很成熟,我们再切入,有难度。”
“我们工业铝材的比重从2010年的10%提高到了20%左右,未来我们还将继续加大比重,这肯定是未来的方向。”唐性宇坦言,南海的建筑铝材主要是靠规模取胜,技术难度小,利润也不高,而工业铝材利润更高,但是技术要求也更高,难度也更大,“向工业铝材进军,技术和人才都会是瓶颈,要在技术上有大的投入。”
“公司在经济‘新常态’的形势下,将携手中南大学,在一些新材料、节能领域、工业铝材领域进行研发,解决行业共性技术难题。”潘学着表示,其实从2006年起,广亚铝材就与中南大学进行产学合作,在中南大学的支持与指导下,广亚铝业构建了广东省铝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3个产学研合作平台。
以2009年双方开展的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复杂截面铝材在线淬火研发与产业化研究”项目为例,项目研发成功后,每年可以生产高质量截面铝型材5000吨以上,新增产值1.25亿元,该项目还获得2013年中国有色金属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正是尝到了产学研合作的甜头,广亚铝业公司此次与中南大学签订了共建铝型材先进加工及节能型建材新产品技术创新平台协议,以及共建广亚中央研究院创新平台协议,广亚铝材也将成为中南大学技术转让的实验基地。
广东坚美铝材
从企业技术中心到研究院平台
从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到建立企业研究院创新平台,再到成为国家级的企业技术中心,被认为是一家企业科技创新发展到高级阶段的标志性产物,这也越来越成为南海铝企的选择。
除广亚铝材要建立研究院平台外,今年4月,伟业铝厂举行“企业技术中心”升级启动仪式,决定将企业技术中心总面积扩大1200平方米,并联同权威机构开展国家认可实验室体系工作。其目标是通过与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合作,打造国家级实验室。
以坚美铝材为例,企业成立于1993年,企业技术中心成立于10年后的2003年,又过了11年后,企业研究院成立,同时其企业技术中心已升级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坚美铝业技术研究院负责人周玉焕介绍,整个研究院部门多达12个,包括标准化研究室、门窗幕墙研究室、工业材研究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科技管理部等,这已是一个有相当规模的专业研发机构。
“从企业的技术中心,到成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意味着属于国家级研发平台,能聚集更高端的人才,并且能申报一些国家级科研项目。”广东坚美铝型材厂(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建辉表示。
正是借助研究院的基础,坚美铝材参与制定、修订的国际、国家及行业等各级标准就达86项之多。尤其是2013年,由坚美铝材全程参与制定的国际标准ISO28340《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复合膜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铝型材行业实现了国际标准零的突破,也为坚美赢得国际市场多了个杀手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