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铝加工企业都有这样的体会,同样的设备和技术,不同企业的员工来操作,成品率、产品质量稳定性等有着显著差别;有的高新技术产品,我国和国外企业都能生产出来,但是我国企业在质量的稳定性上低于国外。这是为什么?”9月18日上午在山东省滨州市开幕的2015中国铝加工产业技术创新交流大会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党委副书记任旭东抛出的问题引发了现场400多位与会人员的深思,而这也是当前我国铝加工企业普遍面临的困境。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处长陈学森、滨州市人民政府市长崔洪刚、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士平、山东魏桥铝电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波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理事长文献军主持。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多位来自高校和企业的专家、学者就高性能铝材/构件加工技术的发展、铝材表面处理技术创新现状等问题做了交流和研讨。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章吉林、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原寅平等分别主持了论坛。
任旭东在讲话中指出,加工行业是创造附加值的关键环节,整个行业竞争优势的集中体现主要是靠技术创新。当前我国铝加工企业虽然有好的技术装备,但缺少懂技术、能够熟练操作装备的大批技能人才,导致产品质量稳定性不够,技术创新发展后劲不足。这让我们意识到,加快技术进步既要有技术,更要有一大批会用技术的人。当前铝加工行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量更大了,我们的铝加工企业要更新观念,做职业教育的主动参与者,努力加强技能人才的大规模培养。
任旭东表示,当前推进铝加工行业技术创新,要密切跟踪、利用政策,按政策的导向,提升我们铝加工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技术创新需要企业有一定的集中度,我国规模以上铝加工企业就有1842家,企业多而分散,单个企业的创新要素不足。因此,要积极推进铝加工产业结构的优化,盘活现有存量资产,集中技术创新要素,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同时要加强质量标准建设,加强政产学研用合作,构建企业之间、科研院所和下游用户之间的协同创新体系。铝加工工业贴近用户,需求多样,只有加强与下游应用领域的合作,介入终端产品的设计、研发,创新产品服务模式,才能更好地转型升级。任旭东希望高校和科研机构转变观念,把研发成果和推广应用向铝加工企业延伸,重视技术、管理相结合的复合型科技人才培养。
陈学森在讲话中指出,《中国制造2025》把新材料作为重点推进领域之一,并明确提出要加快开发高性能轻合金材料。铝加工行业要按照建设制造强国目标的总体要求,在传统领域继续扩大消费的同时,加快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尽快满足高端装备制造需求,同时也要积极探索在新能源汽车、无人机、机器人等新领域的需求,努力实现质量、效益与速度的同步增长。陈学森介绍,今后一个时期,工信部将继续支持发展高端铝材,扩大铝加工材新应用,实施与铝加工行业密切相关的技术改造、强基工程和新材料等重大专项,加大对航空铝材、小汽车板等重点领域的定向持续支持。同时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研究建立铝加工企业两化深度融合规范标准,通过生产装备智能化、工艺模拟仿真等消除制约我国高端铝材产品质量均一性和稳定性的顽疾。充分利用互联网+,引导铝加工企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张士平在致辞中介绍,近年来,魏桥创业集团坚持把技术创新作为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和中心环节,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和产学研合作,持续推动产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同时注重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致力于打造特色产业集群。目前,在滨州市范围内已形成三大特色产业集群。一是以邹平为核心、辐射魏桥的特色铝产业集群,二是以滨州经济开发区为核心、辐射惠民、阳信的特色铝制品加工高端产业集群;三是以北海为核心,辐射沾化的循环经济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中,都是从铝土矿到铝板带箔、汽车轮毂、汽车零部件等最终的制成品,铝水不落地,直接运到下游生产企业,形成了集约型、节能型发展模式,发展壮大了一大批铝材深加工企业。魏桥将继续围绕推动滨州市铝行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全市铝加工企业一起,进一步完善三大特色产业集群,力争5年内把滨州市打造成年产值5000亿元的世界著名铝产业基地,让滨州市成为全球铝行业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地区之一。
本次交流大会由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滨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滨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滨州市铝行业协会承办,惠民县政府、滨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中国宏桥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创新集团有限公司特邀协办。会议期间,滨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邹平县人民政府、惠民县人民政府分别介绍了投资环境并进行了相关项目签约仪式。(作者:刘京青 李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