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挤压  铝型材  铝门  铝合金  铝板  电解铝  2010  铝行业  有色金属   
 

东莞工厂机器换人的利弊分析-无人工厂

   日期:2015-07-14     浏览:3889    评论:0    
    在东莞众多企业为招工而紧锁眉头之时,位于横沥镇的东莞凯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已经是一派忙碌景象。得益于去年的“机器换人”,凯恩科技收到了显著的成效,现在,二期改造项目已经在加紧实施。

凯恩科技只是东莞“机器换人”浪潮的一个缩影。去年,东莞正式推出“机器换人”战略,并祭出多项利好政策,全市掀起了一股“机器换人”热潮,成为制造业技术升级的重要突破口。

新的一年,机器人在东莞的行业应用范围将遍地开花、核心技术的突破将成为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常态;另外,随着“东莞制造2025”战略出台,“机器换人”资助计划公布等扶持政策的落地,都预示着东莞已进入“机器换人”时代。

“机器换人”将继续深化

在生产车间内,凯恩科技总工程师卢子忱指着改造好的生产线对记者介绍,去年6月,凯恩科技联合东莞云计算中心完成了对十几条生产线的改造,下半年,很快就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成效,“用工数量从高峰时的800人骤降至去年年底的200人,产能却比原来提高了5倍。”

在尝到甜头后,凯恩科技目前正在着手第二期的改造项目。卢子忱向记者介绍,二期项目也是跟中科院云计算中心合作,上线的是平行管控系统,“一期我们完成的是自动化改造,二期我们将实现信息化改造,完成后将真正成为东莞‘两化融合’的范例。”

据了解,今年,如果二期“机器换人”改造项目完成,凯恩科技的用工数量还将继续锐减,不仅如此,这套系统还能优化工序和工时,自动对员工进行排班,将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晚上8点,在广东东莞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的打磨车间,60台机器手正日夜无休地打磨一个个手机中框结构件。它们被分成10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由一条自动传送带上下料,这个过程不再需要任何人力,每条线只有3名工人负责看线和检查。在几个月之前,完成这些工序还需要650名工人。长盈精密公司总经理助理罗卫强告诉记者,一台机器手可以替代6至8名工人,现在,打磨车间还有60名工人,未来将减少到20人。
市民李女士日前参加东莞“工业游”时,常平一家企业的生产车间让她惊呆了——干净整洁的车间里没有传统工厂中生产线上那众多的忙碌者,而是一排排专业化的大型机器,在有序低沉的运转声中,机械手穿针引线,灵活得就像小媳妇儿一般。
昨天,市经信局局长叶葆华向媒体透露,东莞从去年9月推出“机器换人”财政扶持工作,共审核通过了438家企业的项目,总投资达38.65亿元,预计全部完工之后可直接减少用工31100人,大概两年时间就可以收回设备成本。
也在昨天,市政府公布今年一号文,提出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释放出一个强劲的信号:东莞将加速开启“机器换人”时代,年内将投入更多资源,以示范点的方式引导企业参与技术改造和“机器换人”。
纯粹的代工企业对普工的吸引力应该是下降的,所以我们积极推动‘机器换人’,也是希望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让他们的生产过程更加智能化,使用的设备更加高端化,企业人员更加往高端去提升和靠拢。
——市经信局局长叶葆华
机器人能帮助企业解决人手不足和标准化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但其本身也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比如一名工人每年需成本5万元左右,而一台机器可能需一次性投入20万元左右,企业会问‘怎么这么贵’,因此打退堂鼓。其实企业负责人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因为‘药可以治病,但药本身是苦的’。
——东莞李群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石金博博士
成功个案
东莞长盈精密公司的机器人正在打磨铝合金手机边框
图为:东莞长盈精密公司的机器人正在打磨铝合金手机边框 机械手灵活得就像小媳妇儿
让李女士惊呆了的企业是一家位于常平的时装企业,名为东莞圣旗路时装公司,是东莞本土老牌企业之一,主要生产各式新潮针织衫,旗下专卖店已遍布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拥有100多家直营门店。除了自有品牌外,该企业还为国际快时尚品牌做贴牌加工。
据其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企业所引入的每台机器成本至少在20万元以上,有的甚至上百万元。其效果如何呢?该负责人称:“以往人工生产时,经常会出现各种细节不符合标准等问题,而用机器进行标准化生产后,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在该企业干净整洁的车间里,没有传统工厂中生产线上那众多的忙碌者,而是一排排专业化的大型机器,在有序低沉的运转声中,机械手穿针引线,灵活得就象小媳妇儿一般。
该负责人称,以往用工最高峰时,全厂员工达6000人。经过一番“机器换人”之后,工人数量直线下降,目前仅为2000人左右,而每年的销量却比往年高出不少。
“不过,由于我们产品的特殊性,缝合等环节还须人工完成,因此尚不能全部由机器替代人。”该负责人说。
以中小型的项目居多
过去5年来,东莞在不同的行业和企业中不断在尝试“机器换人”。去年下半年,东莞正式提出“机器换人”战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的财政扶持措施更是一力举。
昨日,市经信局局长叶葆华称,从去年9月12日东莞发布“机器换人”专项资金申报的通知,到当年年底,总共收到463个申报项目,其中初步审核有效的项目为438个。
叶葆华说,“机器换人”专项资金申报采用了24小时在网上申报的方式,并派出第三方的专业机构来核对相关资料,这种便利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快捷申报。“去年12月31日晚上11时59分还有企业在网上提交资料申报专项资金呢。”叶葆华说。
据介绍,438个项目中以中小型的项目居多,总投资38.65亿元,预计全部完工之后可直接减少用工31100人。
约两年可收回设备成本
据叶葆华介绍,“机器换人”在产品质量方面效果明显。根据一项调查,去年438个项目投资后,企业平均产品的合格率从89.3%提升到了96.6%,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了12.5%,产生的相关销售收入达到了262.43亿元,“大概通过两年的时间就可以收回设备成本”。
叶葆华坦承,相比东莞大量的制造企业,这438个项目涉及范围还比较小,但可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来带动其他企业仿效。
叶葆华称,去年上半年,东莞在技术改造方面出现了两位数的负增长,通过下半年推广“机器换人”,以金融和产业、技术改造相融合等方式让企业参与到技术改造当中来。“预计去年全年技术改造投资可以实现两位数的正增长,‘机器换人’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叶葆华说,今年将会投入更多资源,以示范点的方式引导企业参与到技术改造和“机器换人”中来。
继续创新财政扶持方式
据了解,“东莞制造2025”战略中,首要的创新就是加速开启“机器换人”时代,通过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机器换人”包括了“机器换人工”、“自动换机械”、“成套换单台”、“智能换数字”等内容。
根据计划,东莞将继续创新财政扶持方式,强化金融服务支撑,推广事后奖励、拨贷联动、租赁补贴等方式,解决企业“机器换人”的资金难题。同时发挥专业服务机构和社会资本的作用,支持企业自主研发应用自动化设备,把东莞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应用示范城市。
值得关注的是,东莞将以融资租赁助推新一轮的技术改造。其中将推广以融资租赁为代表的现代商业模式,建立融资租赁风险补偿制度,实施融资租赁业务奖励计划,鼓励融资租赁企业、商业银行支持企业技术进步,力争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15%左右。
无人工厂车间的机器人机械手特写
图为:无人工厂车间的机器人机械手特写 “无人工厂”压缩人工可达90%
东莞松山湖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手机系列连接器、屏蔽件和超精密五金端子及模具的高新技术企业。
近期,记者在其开建的首个“无人工厂”分公司项目现场看到,一个个机械手正在安装调试之中。据了解,该公司正在推进的“无人工厂”建造体系首期计划投入1000个无人机械手,前期已有100个机械手率先“上岗”。
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任项生介绍,以前人工操作数控机床的产品加工,经常容易出现安全问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也比较差。
“在整个东莞‘机器换人’战略大力实施的背景下,我们下决心成立智能无人工厂,通过硬件机械手来取代人工,再建立一个高度智能化的软件控制系统,进行网络远程操控,将大幅度提高工厂的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任项生说。
“‘无人工厂’并不是说完全没有人,但会大规模压缩人工数量,甚至可达到90%的水平。”该公司董事长陈奇星说,在“智能工厂”建成后,仍需要一些软件系统、中后台管理人员,预计不超过200人;若按目前的手工操作生产水平来计算,则需要工作人员超过2000人。
事实上,自2014年珠三角东莞、佛山等地市相继发布“机器换人”战略规划以来,在专项资金的补贴激励下,这些地区实体制造业企业向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转型的氛围日渐浓厚。
以东莞为例,市政府设立了东莞市“机器换人”专项资金,从2014年起每年出资2亿元,连续3年共6亿元支持企业实施“机器换人”,最高补贴比例可达设备总额的15%。
东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人介绍,至今东莞推动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机器换人”应用项目达到505个,投资金额达42亿元,可减少企业用工3万余人,企业投资成本有望在两年内收回。
能否缓解用工荒?
事实上,当前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情况,决定了东莞等地“机器换人”战略实施的必要性。
随着珠三角人力成本的迅速上升,企业普遍感到存续压力大,东莞台资企业协会会长翟所领认为,尽管初期工业机器人等基础设施投入较大,但成长性较强的企业有望在几年内收回成本,“比起人力成本每年增长20%以上的不确定性,还是要划算。”
与此同时,“机器换人”引发了是否会增加工厂裁员、员工失业的疑虑。
记者实地调查发现,以东莞为例,“用工荒”“招工难”等现象十分普遍,显示出当前劳动力不足而非劳动力过剩的现实情况。
在东莞厚街镇,记者看到企业的招聘广告随处可见,企业普遍反映今年“招人比往年要难”。
“用工减少的情况确实存在,今年来我们这里应聘的人比去年大概少了20%。”在厚街镇的一处企业现场招聘摊点,东莞绿洲鞋业人力资源部经理李应随对记者说。
厚街镇委书记万卓培告诉记者,目前厚街镇的用工缺口就达到1.4万人;而根据广东省人社厅的数据,目前东莞市的用工缺口则高达10万人以上。以此来看,东莞实施机器换人战略至今替代的3万余人仍远远无法弥补用工的缺口。
“在机器换人战略实施过程中,我们非但不会裁员,反而会随着工厂规模的扩大,增加雇佣就业人数。”任项生告诉记者。
刺激国产机器人产业发展
“‘机器换人’我要举双手赞同。”李群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石金博表示,“对于一些企业来说,动辄上亿元的机器设备投入让企业‘压力山大’,政府‘机器换人’的补贴资金具有政策引导的积极作用,同时15%的最高补贴比例,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在投入上的焦虑,减轻了它们的负担。”
多位业界人士认为,在珠三角地区制造业企业转型“中国智造”的关键时期,地方政府“机器换人”战略的实施令企业“服下了一颗定心丸”,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
在市场需求大幅增加的同时,业内人士预判,国产机器人产业也将迎来迅速增长的黄金时期。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市场工业机器人市场中,瑞士ABB、德国Kuka、日本安川电机(Yaskawa)及发那科(Fanuc)等海外企业占据超过70%市场份额。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研究室助理研究员黄阳华博士认为,随着“机器换人”等战略的推进实施,我国机器人市场将迅速发展至万亿数量级,“蛋糕做大”的同时将会刺激更多市场主体进入这一行业。
“随着一些地区劳动力短缺现象日益严重,机器人的需求将逐渐增加,这也将倒逼机器人科研技术实现更多突破、更多国产化。”深圳众为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李悦伟说。
2015年3月,广东省政府印发《广东省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下称《计划》),这标志着广东已迎来全面推进“机器换人”战略阶段。
《计划》称,至2017年末,力争广东省三年累计引导2万家、超过50%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新一轮技术改造;三年累计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9430亿元。至2017年末,初步建成10个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建成2个国内领先的机器人制造产业基地,推动19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机器换人”。
“随着机器换人的推动,我国机器人产业将迅速发展,‘中国智造’的时代即将来临。”李群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财务总监胡闻认为。
在“世界工厂”东莞,首家“无人工厂”揭开了一幅未来制造的图景:所有的工序都由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数控电脑加工设备、无人运输车和自动化仓库设备来操作,技术人员则自如地坐在计算机旁,通过中央控制系统实时监控着车间的生产信息。

晚上8点,在广东东莞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的打磨车间,60台机器手正日夜无休地打磨一个个手机中框结构件。它们被分成10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由一条自动传送带上下料,这个过程不再需要任何人力,每条线只有3名工人负责看线和检查。

在几个月之前,完成这些工序还需要650名工人。长盈精密公司总经理助理罗卫强告诉记者,一台机器手可以替代6至8名工人,现在,打磨车间还有60名工人,未来将减少到20人。

颇有意味的是,在这个“无人车间”的隔壁,便是传统的人工车间。如今,它已废弃,四下漆黑,老式的人工打磨设备上已结有蛛网。

这是“机器换人”计划的第一步。长盈精密公司董事长陈奇星说,未来两年上岗的机器手将增加到1000台,“机器换人”计划完成后,整个中后台操作人员将不超过200人,80%的工序实现无人化。

在其位于东莞市大朗镇的数控机床车间,现在还有2000多名工人忙碌其间。“两年后,这些人要么离开,要么会被分流到其他岗位上,这个车间也将实现无人化。”罗卫强说。

与许多熟工相比,刚上线的机器手只能算是个“新手”,但其生产的产品数量和质量却远超熟工、能手。挂在车间墙上的生产线数据对比显示,机器手上岗以来,产品不良率从超过25%降至不到5%,而产能从每月每人8000多件提高到2.1万件。

“不能简单地把‘机器换人’看成是解决用工难的办法,而是工业制造自动化、精密化、智能化水平提升和产品品质提高的体现。”陈奇星说。

自动化进程遭遇“钱紧”“技穷”

这家企业只是“世界工厂”的一个缩影。东莞市计划到2016年完成“机器换人”应用项目1000-1500个。今年初,广东省提出3年累计推动19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机器换人”。

然而,不少有意实施机器换人的企业却遭遇“钱紧”和“技穷”两大障碍。

罗卫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套机器手需要18万元,目前一个工人的年用工成本约6万元,而在不同工序上“机器换人”的替代率不同,有的工序在现阶段进行“机器换人”并不划算。

而对于一些企业来说,则苦于资金瓶颈而难有进展。记者调研了解到,目前动作复杂程度高、精准化程度高的机器人设备主要靠进口,仅机器手每台约20万元,如果整个配套设备都进口,一个台组则需45万元。

东莞市政府收到的500个申请“机器换人”专项资金项目累计投入需45亿元,有的一个企业的自动化升级投入就高达数亿元。“现在制造业企业本身就比较困难,很难拿出这么大笔资金进行自动化改造。”东莞市经信局技术科科长刘庆堂说。

除了资金,技术研发和应用能力是很多有意向进行“机器换人”企业的最大障碍。东莞市松山湖高新区管委会科教局局长邓国军说,全流程自动化改造不是简单地从国外买回几台机器人就可以实现的,还要求企业有应用研发的人才和能力。

以长盈精密为例,该公司有一个50人团队专门进行机器换人生产线的匹配实验和研发,还有600多人的技术工人队伍,可以对机器人生产线进行维护、修理。此外,企业还计划对一部分工人进行技能培训以适应新的岗位需求。

“无人工厂”启示录

“无人工厂”实质上是工业制造智能化、高端化的一个缩影。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无人车间”“无人工厂”将会出现。

记者蹲点调研发现,“无人工厂”的出现及其应用难题对“中国智造”有三点启示。

启示一:工业化水平较高地区应围绕“机器换人”推动产业创新升级、自动化进程,营造“全链条”生态环境。

邓国军说,要实现机器人的自主创新和自有品牌,就必须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考虑到包括机器人技术发明家、企业创业家、产业资本家、应用先行者、基地服务员和产业组织者6大人群。

“我们对人才的渴求远超过对资金的需求。”一些企业主对记者说。为了吸引人才,东莞市松山湖基地还提供100套人才公寓给予创新团队免费入住。

启示二:积极应对“机器换人”过程中的“减人”“增人”现象,减的是可重复工种的普工,增的是适配专业的新技术工人。

推动机器换人计划的多家企业负责人坦言,未来对于只进行重复劳动的普工的需求肯定要下降,但专业的技术工人需求会大幅提高;此外,企业因为自动化水平提高带来效益提高,需要扩大再生产,会新增岗位需求。

启示三:培育、扶持自动化标杆型、示范型企业,形成行业拉动效应。

目前,在东莞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规模以上企业还不到10家,企业规模普遍还偏小,缺乏产业组织者和行业龙头企业。这也是国内其他机器人产业园区共同遭遇的瓶颈。

随着机器人产业的升温,和过去不少新兴产业一样,全国各地都出现了“机器人热”,大大小小产业园区不断涌现。从事工业机器人研发生产李群自动化公司总监谭军民说,“要与国际机器人巨头企业竞争,还得集中资金和人才力量,培植几家标杆企业,这样我们的民族机器人产业才有国际竞争力,‘机器换人’计划和工业智能化才能推广普及。”

深圳已有237家机器人企业

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装备是深圳未来产业的重要成员。以机器人产业为例,截至2014年,深圳已有机器人企业237家,产业总产值480亿元,包括工业机器人企业192家、服务机器人企业45家,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根据去年底出台的《深圳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到2020年,深圳要建成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制造基地、创新基地、服务基地和国际合作基地,产业增加值超过2000亿元,并组织实施100个以上重大产业化项目,培育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企业1家以上,100亿元企业5家以上,50亿元的骨干企业10家以上,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快速成长型企业达50家以上。

近年来,通过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培育发展企业主体,加强产业空间保障,引进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拓宽融资渠道,深圳构建了有利于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和营商环境。其中仅在财政资金支持方面,深圳就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对产业进行大手笔扶持。自2014年起至2020年,市财政每年均安排5亿元,设立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培育和引进、重点企业发展、产业化项目建设等。

深圳每年5亿元扶持“机器人”

7月13日,深圳市发改委正式组织实施深圳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2015年第五批扶持计划,计划采用直接资助、股权资助、贷款贴息方式,推动“机器人”这一深圳未来产业的快速发展。

据悉,自2014年起至2020年,深圳市财政每年都将安排5亿元,连续7年补助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根据规划,到2020年,深圳将建成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制造基地,产业增加值超过2000亿元。

重点支持服务机器人等四大种类

深圳市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处工作人员昨日介绍,此次扶持计划中,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的市级工程实验室组建和公共服务平台组建项目可以申请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直接资助,单一项目的最高资助上限是500万元;三大产业的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则可申请股权资助或贷款贴息,单一项目的资助上限是1500万元。

凡是在深圳市注册、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从事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研发、生产及服务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民办非企业等机构均可以申报相关项目类型的资助。

发改委当天还公布了重点支持领域,包括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检测仪器四大种类,除了目前已大规模应用于自动化制造领域的工业机器人外,家庭服务机器人、医疗健康机器人,以及针对危险场合和特殊行业应用需求的特种服务机器人,也备受产业资金垂青。

今年已有13个产业项目受惠

今年以来,深圳市先后启动了5次产业扶持计划。此前已有深圳市金奥博科技有限公司、深圳雷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佳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大批企业受惠该政策红利。通过深圳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资助,大大缓解了企业在上马产业化项目时的资金压力,使企业实现了轻装发展。

据统计,今年4月、6月,深圳市发改委针对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先后公示了两批扶持项目名单,共有13家企业榜上有名。其中包括深圳市金奥博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化、无人化乳化炸药生产线”建设项目、英威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深圳工业机器人伺服控制技术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等。

单一项目资助额度上限为1500万元

深圳市发改委昨日公布了不同的资助标准。其中对于申请直接资助方式的项目,按经评审核定的项目总投资的一定比例给予资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资助资金主要用于购置仪器设备、改善现有工艺设备和测试条件、购置必要的技术和软件等。

对于申请股权资助方式的项目,政府将引入社会专业股权投资机构作为合作单位,对拟投资企业开展股权估值、入股谈判、确定入股价格等工作。之后,财政资金将按照“同股同价、共同进退”的方式与合作股权投资机构共同对拟投资企业进行投资。财政资助资金原则上按照与合作机构投资资金1∶1的比例确定,分为股权投资资金和直接资助资金两部分,各占50%。其中,股权投资资金不高于项目总投资的20%,最高不超过1500万元;财政直接补贴资金最高也不超过1500万元。

对于申请贷款贴息方式的项目,财政资金原则上对单个项目的贷款贴息年限最长不超过3年,认定的贷款利率为贷款合同中约定的贷款利率,贴息额度为贷款利息总额的70%,最高不超过1500万元。

该工作人员提醒,项目申报单位应从即日起至8月20日期间,登录深圳市未来产业发展专项(市发展改革委)在线申报系统(网址为http://203.91.46.81:8046/)填报单位和项目相关信息,并在8月21日前递交相关书面申请材料。
关于印发《东莞市推进企业“机器换人”

行动计划(2014-2016年)》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

《东莞市推进企业“机器换人”行动计划(2014-2016年)》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8月4日

东莞市推进企业“机器换人”行动计划(2014-2016年)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动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自动化和智能化装备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生产水平,重点鼓励劳动密集型企业利用先进装备进行技术改造,推动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提升我市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目标

坚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工作原则,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带动和推广应用相结合,引导和鼓励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技术升级改造,在我市电子、机械、食品、纺织、服装、家具、鞋业、化工、物流等重复劳动特征明显、劳动强度大、有一定危险性的行业领域企业中,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全面推动实施“机器换人”,并重点推进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和先进自动化设备的推广应用和示范带动,实现“减员、增效、提质、保安全”的目标要求,进一步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和技术贡献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到2016年,争取完成我市相关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机器换人”应用项目1000-1500个,力争推动全市一半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项目。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由2013年8万元/人提高到11万元/人以上,全市工业投资中设备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60%,推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密集型企业转型。力争到2020年,全市大部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生产和应用示范城市,实现由“东莞制造”向“东莞智造”的升级。

二、实现途径

(一)引进设备,促进减员增效

加强政策扶持,鼓励企业加大设备和技术投入,通过引进和利用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和先进自动化生产设备等进行技术改造升级,进一步减少企业生产用工总量,优化工业工艺技术流程,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优质率,全面提高企业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二)强化服务,加大推广力度

支持和鼓励第三方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大力开展企业“机器换人”推广应用工作,为企业提供改造方案、设备采购、设备租赁、金融服务、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等多方面服务,加大“机器换人”推广的深度和广度。

(三)自主创新,提高科技水平

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支持“机器换人”应用企业自主研发专用装备,并在行业中示范推广,带动提升行业装备技术和制造水平升级。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研发中心等建设,开展重点领域、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鼓励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进行改造升级。

(四)对外合作,增强技术支撑

鼓励企业开展对外合作,通过合作研发或委托开发,加强先进技术和人才引进。推动应用企业与装备制造和系统集成企业组成技术联盟,共同攻克关键技术,完善标准体系,进一步强化“机器换人”装备和技术支撑。

(五)“两化”融合,探索改造路径

推进“机器换人”和“两化融合”相结合,以“机器换人”为切入点,推动“两化”深入融合,促进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流程,加大信息化投入,打造智能制造生产系统,通过技术改造实现“智能制造”和“智慧制造”。

三、重点工作

(一)设立“机器换人”专项扶持资金

设立东莞市“机器换人”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我市“机器换人”应用项目、服务机构和公共服务平台项目等,支持开展应用示范、产需对接推广、宣传培训。推动实施应用项目,对企业通过自有资金、银行贷款、设备租赁等方式购买“机器换人”设备和技术,按照投入的一定比例给予事后奖励或贴息支持。扶持第三方服务机构,第三方服务服务机构为我市企业实施“机器换人”提供技术、金融、人才方面服务的,给予一定额度的奖励。建设行业公共服务体系,对“机器换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全市性“机器换人”推广、对接、培训等公共服务项目给予资助。(牵头单位:市经信局、市财政局)

(二)加大金融政策扶持力度

积极推动“科技、金融、产业三融合”在“机器换人”中的有效实施,贯彻落实《关于印发〈东莞市创新财政投入方式促进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工作方案〉的通知》(东府办〔2014〕54号),创新方式机制,在“机器换人”项目中试点推行“拨贷联动支持计划”,采取“先政府立项、后银行贷款、再财政拨款”的形式进行支持,通过财政资金激励撬动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支持企业实施“机器换人”。借助金融机构或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力量,加大对“机器换人”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由各相关部门定期向相关金融服务机构推荐,为企业实施“机器换人”提供多样化的贷款、融资租赁等融资服务。根据《关于印发〈东莞市产业升级转型及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东府办〔2012〕98号)等相关政策文件,引导市相关产业引导基金加大对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和“机器换人”的投入力度,鼓励在我市创设相关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及“机器换人”专项基金,为推动我市“机器换人”提供资金支持。贯彻落实《关于印发〈东莞市加快融资租赁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东府办〔2013〕50号),鼓励融资租赁机构加大对“机器换人”项目的支持力度,推动融资租赁机构参与企业实施“机器换人”。(牵头单位:市府金融工作局、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

(三)促进企业进口先进生产设备

通过实施促进口专项资金扶持,推动企业进口先进生产设备实施“机器换人”,按海关报关单列明的进口设备金额(按设备进口当月第一日国家外汇总局公布的汇率折合人民币)的2%给予资助,每家企业年度支持金额起点1万元人民币,最高不超过100万元人民币。(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国税局)

(四)支持本地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研发生产

引导和鼓励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引进消化、合作研发等方式,对我市机器人设备及智能装备主机和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进行研发,加强协同攻关和持续创新。大力实施市科技计划工业攻关(数控一代)专项。引导社会和企业投入,鼓励我市企业开展机械装备数控化关键技术攻关、数控系统及数控装备新产品开发和行业及区域应用示范,提高设备生产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机械装备产品的附加值。(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市经信局)

(五)引导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

贯彻落实“两化”深度融合政策,将“机器换人”和企业信息化建设有机结合,鼓励企业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提高制造过程信息化水平。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产品研发、设计、生产等环节,以企业信息技术提升工业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形成统一协同的信息化智能制造体系,推动组建企业柔性制造系统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打造信息化、自动化、现代化工厂。(牵头单位:市经信局,配合单位:市科技局)

(六)加大产业招商引智力度

瞄准国内外知名设备制造企业、系统集成企业和第三方服务机构,开展产业链招商引资;鼓励本土企业与国内外相关科研院校和机构实施战略合作,加强智力引进,推进技术引进吸收再创新,有效提升“机器换人”实施水平。(牵头单位: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科技局)

(七)强化“机器换人”公共服务支撑

充分发挥松山湖等产业园区现有公共研发创新平台的作用,为我市“机器换人”提供研发创新和项目孵化等支持。依托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推动成立东莞市“机器换人”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研究行业“机器换人”共性需求,开展行业关键技术突破和应用,推进典型解决方案和示范项目推广。支持和鼓励我市服务机构实施“机器换人”公共服务项目,为我市企业实施“机器换人”提供技术交流、宣传推广、业务培训等公共服务。(牵头单位:市经信局、市科技局、松山湖管委会)

(八)加强“机器换人”应用示范推广

每年选定2-3个行业领域组织“机器换人”重点示范推广和对接活动,推动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和莞产设备在重点行业的应用示范推广,搭建行业企业和相关服务机构、行业组织有效交流对接平台,积极探索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商业化推广和应用模式。(牵头单位:市经信局,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市商务局)

(九)完善行业服务组织建设

积极培育全市“机器换人”服务机构组织,推动成立“机器换人”相关产业联盟、标准联盟、产业协会等,建立行业协同创新和互利合作的运作机制,搭建政府与企业沟通的桥梁,加强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应用企业和服务机构的沟通交流,支持和保障“机器换人”有效实施。(牵头单位:市经信局,配合单位:市科技局、松山湖管委会、市社会组织管理局)

(十)深化与港台生产力辅导机构合作

支持港台辅导机构合作开展企业“机器换人”辅导服务,借助其专业服务为“机器换人”重点企业提供诊断和资讯服务,提升企业对设备改造的整体认识,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台湾事务局)

(十一)实施“机器换人”培训工程

每年以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和关键环节为重点,举办全市“机器换人”专题培训班,组织“机器换人”典型项目参观学习,普及“机器换人”技术知识,介绍“机器换人”典型案例,推广先进经验,提高企业对“机器换人”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认识,助推传统企业加快实施“机器换人”。(牵头单位:市经信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

加强对全市推动企业“机器换人”工作的组织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各镇街、园区要加强推动本地区“机器换人”项目的实施和跟踪服务,推进“机器换人”政策的贯彻实施。(牵头单位:市经信局,配合单位:各相关职能部门,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会)

(二)加强工作考核

各相关职能部门要根据工作分工明确工作实施计划,抓好工作落实,每年对工作计划和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各镇街、园区要加强对本地区企业“机器换人”项目的统计上报工作,要将“机器换人”工作绩效作为当年工业投资情况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牵头单位:市府督查室,配合单位:各相关职能部门,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会)

(三)加强政策激励

不断完善我市“机器换人”政策支持体系,用好“机器换人”专项资金,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我市实施“机器换人”的财政资金支持。切实加大政策宣贯力度,落实全市“机器换人”政策措施,对于“机器换人”重大和关键项目采用“一事一议”方式给予支持。(牵头单位:市经信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

(四)加强要素保障

推动我市生产要素资源向“机器换人”项目倾斜,对技术先进、效益好、见效快的“机器换人”重点项目优先安排土地指标,积极结合全市“三旧”改造的“工改工”项目开展实施。建立“机器换人”重点项目绿色报审通道,切实保障“机器换人”重点项目的用地、用能和相关生产配套要素资源。(牵头单位:市国土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局、市经信局)

(五)加强人才支撑

充分利用我市现有人才政策资源和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引进一批服务于“机器换人”的创新团队和高端人才。加大技术工人培养力度,发挥东莞理工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等本地大专院校的作用,研究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同时支持企业与市外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人才培育合作,丰富我市“机器换人”人才供给渠道。强化人才相关服务,加强对“机器换人”涉及的相关特种作业操作资格和其他技能资质证书办理的政策宣讲,进一步研究制订更为便利的资质办理政策措施,优化“机器换人”人才服务体系。(牵头单位:市人才办,配合单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局、市安监局、市质监局)

(六)加强新闻宣传

加强对“机器换人”工作必要性、重要性的宣传报道,广泛宣传我市实施“机器换人”的工作思路、扶持政策,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对我市“机器换人”典型企业进行专题宣传,推广企业实施“机器换人”、实现减员增效、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成功经验,营造“机器换人”的良好氛围。(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配合单位:市经信局、东莞报业传媒集团、东莞广播电视台)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铝材QQ群大全  |  大沥著名铝企  |  铝锭手机短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815099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