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铝加工分公司占地面积166万平方米,职工人数近4000人。企业拥有熔炼、铸造、挤压、铸轧、压延、制粉等铝加工专业生产及辅助设备2800多台套。其中由日本引进的25MN双动反向挤压机、由意大利引进1450mm板材冷轧机和1625mm箔材轧机,为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的装备。由奥钢联克莱西姆公司引进的1700mm箔材精中轧机、精轧机和由德国康普公司引进的箔材分切机,为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装备。正在实施的超高强、高精度铝合金管、棒材技改工程由德国SMS公司引进的45MN双动反向挤压机为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装备。
就在五十年前的今天,在这片杂草丛生、荒无人烟的荒滩上,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三线建设大军,云集于此,轰鸣的机器声震撼着古城陇西,崛起了我国第三个铝加工厂——西北铝加工厂。
1964年,党和国家作出建设“大三线”的重大决策后,发出了“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也对改变我国不合理的工业布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北铝加工厂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上马的。经过一年的筹备,1965年7月,西北铝加工厂正式开工建设。
1968年9月24日,是一个令人振奋和激动的日子,熔铸车间一次试车成功。11月,提前36天超额12%完成任务,生产出铝排材1124吨,同年底,挤压车间35兆牛水压机一次生产出产品质量全面合格的产品,实现了又一次试车成功奏凯歌的壮举。
自1969年后的两年时间里,建设者们扬风破浪,再接再厉,20兆牛、12兆牛、7.5兆牛水压机相继试车投产,“9417”七辊矫直机、10吨拉伸矫直机等26项设备改造并安装调试成功,粉材车间试车投产,熔铸车间和挤压车间拉线生产厂房扩建完成,生产的高强度铝合金整体壁板获得成功,并达到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
36MN挤压铝材生产现场
发展
西北铝从进行健全规章制度、修订工艺规程、落实经济核算、整顿劳动纪律、开展职工教育培训等工作入手,修订30多个企业技术标准,重新修改了“运八”型材全部图纸,对78项工艺规程进行了全面修订,对55项企业标准进行整顿,实现生产有规程、验收有标准。198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来贺电,表扬西北铝在我国运载火箭发射中作出的贡献。
3年间,西北铝圆满攻克了型材表面腐蚀课题,研究出小空心铸锭生产工艺,达到当时国内先进水平的50兆牛水压机光栅测速仪试制成功,采用形变热处理等工艺试制成功箭杆用高强度铝合金薄壁管材,自行设计制造的6千安培双力双掷电动刀型开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据统计,西北铝在企业二次整顿时期,共取得400多项革新、科研成果,完成500多项新产品试制任务,有13项产品获省级、10项产品获部级优质产品称号,2项产品获国家银质奖,并获得国家、甘肃省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授予的多个荣誉称号。
员工在铝板材生产现场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测
改造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企业从产品经济开始向商品经济转变,铝加工行业出现激烈竞争,老三线企业在先天不足的同时,负担也越来越重,要挑起补缺和发展两副重担,就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在国家计划委员会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对重大技术项目的支持下,西北铝引进25兆牛双动反向挤压机、启动建设板带车间、铝箔车间搬迁这三大技术改造项目。
当时,三大技术改造项目建设,仅靠国家拨款319万元,贷款8248万元,企业自筹资金高达4552万元。为此,从1986年至1988年占用企业福利基金、奖励基金和大修理基金500万元,少发奖金300万元。
西北铝人称1985年到1990年是“第二次创业”,该公司研究的中强可焊铝锌镁合金填补了国家空白,研制的高精度反向挤压管材、反向挤压优质棒材、高精度拉制型材确定为国家级新产品。
搏击
十年风雨,十年搏击。即使在90年代后期面对天旱无雨、水资源枯竭,因企业资金紧张导致供电部门对西北铝拉闸停电,水压机生产长时期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采暖期不能正常供暖,使企业生产生活和职工家属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的最困难时期,西北铝人也没有放弃那份执着,以顽强的毅力维持着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转,保持着职工队伍的稳定。
那是一段令人记忆犹新的岁月。就在十年的艰难中,铝管材游动芯头拉伸工艺,铝及铝合金反向挤压研究与应用等多项科技成果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国家知识产权局、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等颁发的奖项。板带箔材生产线试轧成功0.006毫米铝箔,使西北铝成为我国第一家生产出并达到国际水平的厂家。特别是与中南工大共同承担的电磁铸轧技术,属于多学科交叉应用于金属加工领域,世界上尚无相关报道,使该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特殊挤压铝材项目
转型
2000年初,通过深化改革兼并重组,实施整顿销售秩序、集中财务管理、清理整顿公司、改革分配制度四项改革,西北铝不断加大改革力度,使生产经营迅速恢复正常,而且产量持续增长,厂容厂貌和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并实现了近10年首次扭亏为盈,彻底盘活了一个大型铝加工企业。
从2000年到2007年的8年之间,西北铝先后建成了板箔材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超高强高精度铝合金管棒材技术改造工程和优质高性能板带增产技术改造工程,引进了1700毫米铝箔粗中轧机等世界先进水平的装备和世界最高水平的45兆牛双动反向挤压机,国内配套了铸锭均热炉、18米立式淬火炉等众多先进设备,使企业的装备水平、技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生产能力也由过去的不足4万吨提升到10万吨。
作为中铝公司五大铝加工产业基地,中国铝业西北铝加工基地于2007年4月6日举行奠基典礼。项目的建设充分发挥了甘肃省原料优势和西北铝铝箔加工优势,也为西北铝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宝贵机遇。
崛起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多变的经济形势和低迷的行业形势直接波及到我国铝行业。受外需放缓、经济下行和铝加工行业激烈竞争的影响,西北铝人凝心聚力,共克时艰,抢抓机遇。
2010年5月,西北铝全方位深度开展结构调整和管理改革工作,实施精简管理机构、干部聘任上岗、富余人员歇岗和薪酬分配改革等一系列举措,精简机构32%,精简中层干部职数41.4%,精简基层管理机构70.6%,实行大工区、大班组管理,精简班组54.1%,并根据中铝公司要求办理了1200多名内部退养和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人员,员工配置进一步得到优化。通过积极贯彻落实中铝公司开展的一系列改革启动等活动,优化制度和管理流程,确定业绩对话和问题解决机制,全面诊断制定出改善措施493项,在优化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减少浪费、提高效率和干部职工行为理念转变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
西北铝箔材生产现场
创新
项目建设和科技创新是推动西北铝几年来发展的不竭动力。具有世界最先进宽幅铝箔生产线的铝箔项目和36兆牛特材生产线,以及以实施50兆牛“水改油”为重点的一批重大技改项目实施完成,奠定了西北铝中小管棒型材在国内同行业的技术领先优势和市场主导地位。
在技术研发方面,高质量超长无缝管材,线路接触网用腕臂支架管材,汽车用ABS阀体材料的生产工艺等一系列技术研究成果通过甘肃省、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中铝公司科技技术项目验收、成果鉴定并获奖,有的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制定精深加工生产规划和工艺研究,整合优势资源,配套加工中心设备,以客户需求为目标,促进企业拳头产品提档升级。以科技成果支撑结构调整,提高盈利能力,实现产业链价值最大化。
西北铝加工厂历年来已有20多项产品获国家和省、部级优质产品奖。其中凿岩机用铝合金管材、水性铝膏和LYl2、LC4热挤压管材获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铝箔毛料、双零铝箔被科技部命名为国家重点新产品。0.007mm铝箔为甘肃名牌产品。LYl2、LC4铝合金管材获实物质量赶超国内先进水平奖。2000年,国家科技部等部门又命名西北铝直接采用电解铝液生产高质量铝箔为国家重点新产品。2000年9月动工、2002年底建成投产的“电解铝液电磁铸轧生产毛化板箔材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2001年获“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授牌,该工程依托的企业自主开发的“电解铝液直接铸轧生产铝箔方法与技术”和与中南大学合作开发的“铝带坯电磁铸轧方法及装置”等两项高新技术于2002年获国家发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