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河南豫联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高性能铝合金特种铝材生产车间里,30吨重的铝合金扁锭经过“1+4”热轧和冷轧后,0.15毫米厚的高性能铝板带闪着银光“走”出生产线。
豫联集团将以打造和谐富裕百年企业为目标,以“诚信是基础、效益是生命、发展是方向、和谐是目标”为指导,全面实施新的发展规划。公司将继续充实和完善“一体双翼”的发展模式,向上游煤、氧化铝产业延伸,瞄准铝行业高端市场全面进军铝深加工领域,形成煤、电、铝、铝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实现多元化经营,用三到五年的时间,使销售收入达到三百亿元以上,在行业内始终拥有先进企业的竞争优势。
该公司生产总监钱宇自豪地告诉记者,这条生产线引进的是德国西马克公司的整套装备,是国内铝工业转型升级的标志性项目。“今年以来,由于资金到位,这些新上项目快马加鞭安排调试,今年将全面投入生产。”
喜人的发展态势背后,是省委、省政府对豫联集团的热切期待。省委书记郭庚茂在豫联集团视察指导工作时,进一步明确了豫联“高端化、终端化、高效益”的发展方向。
作为“河南省铝工业煤电铝及深加工一体化转型升级试点”单位,豫联集团不负重托,近几年来始终以百折不挠的信心和决心,加快企业向高精尖领域转型升级。2008年金融危机后,豫联集团全面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投资近60亿元开工建设了年产60万吨“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高性能铝合金特种铝材项目,全部达产后将在中国铝行业转型升级方面走在前列。
“转型需要资金,这一项目一直进展顺利,但去年企业一度遭遇资金瓶颈,项目被迫放缓。”豫联集团控股上市公司中孚实业总经理崔红松说,受国家“两高一剩”产业信贷政策影响,部分银行压贷,加之市场长期低迷等因素,豫联不得不放慢转型的脚步。
近期,国家发改委、河南省政府进一步明确对企业帮扶的有关政策:将豫联集团所属煤业集团作为地方兼并重组主体企业,可对郑州辖区的其他小煤矿进行兼并重组;新增大用户直购电给予最大程度优惠;省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加大对豫联集团转型项目的融资协调力度等。在省发改委、省工信委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有关帮扶政策已逐步落实到位。
得益于省政府金融办和巩义市委、市政府的积极协调,今年以来,主要金融机构领导先后到豫联调研考察。当他们了解到企业已取得转型升级的显著成效后,纷纷表示对企业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将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帮助企业加快完成转型任务。
目前,豫联集团铝精深加工业务已占总收入的70%以上,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已将豫联集团的行业标识由“冶炼企业”调整为“加工企业”,其他金融机构紧随其后,也先后更改了该企业行业标识,将豫联集团作为深加工、高精铝、新材料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彻底解决了融资政策瓶颈问题。
“各级政府的关心厚爱和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犹如雪中送炭,让企业的转型之路走得更快更稳。”豫联集团董事长张洪恩充满信心地说:“我们将珍惜大好机遇,着力实现高性能铝合金特种铝材项目提前投产达产、着力做好资本运营、着力推进科技创新,使企业成功转型为国内第一家真正拥有煤电铝全产业链优势的国际化高端铝合金新材料企业集团,为河南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建设先进制造业大省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豫联科技创新也是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翅膀,豫联集团将把这个翅膀做硬做强,成为带动企业科学发展的强大引擎。近几年来,豫联集团先后引进全国各地大学生1500余人,并引进了铝行业知名专家梁学民等一大批铝电高级专业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充足的人才保障。经过不懈努力,公司从上到下建立了总工、副总工、专工、技术员等完善的技术体系,逐年加大科技投入,重用科技精英,鼓励技术革新,广大员工的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在外部,公司以省级技术中心为平台,与中科院、中南大学、东北大学等国内知名科研院所进行院企合作,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产学研紧密结合,推动企业不断向行业前沿迈进。
2006年11月22日,公司一举攻克铝电解系列不停电停开槽世界性技术难关,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引起行业震动。
2007年8月,公司发起成立铝行业“高效节能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中科院、中南大学等16家知名科研院所、铝骨干企业开始研发新的替代性电解技术。2008年,公司承担的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300KA级铝电解槽综合节能技术开发项目”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这是近几年来全国电解铝行业唯一列入国家重大技术开发专项支持的项目,并获得300万元的国家专项补助资金。
2009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低温低电压铝电解新技术”进入实施阶段,豫联集团与中科院联合进行的“超导技术在电解铝工业中的应用研究”项目正在有序进行,电解槽吨铝直流电耗达到12500kwh左右,提前实现国家铝业振兴规划目标。截至2009年底,公司共申请专利110件,授权专利55件,企业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增强。公司通过优化技术条件、设备升级改造,积极落实节能减排战略,2006到2009年共节约标准煤20.8万吨,提前超额完成了“十一五”期间节约14万吨标准煤的节能总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