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型材被认为是竞争激烈的主要阵地。3个月前,在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铝门窗幕墙委员会召开的工作会议上,该委员会主任黄圻总结去年情况时表示,多数铝门窗幕墙企业资金状况不理想,“年初,部分铝型材企业的形势还可以,到一季度末相当一部分企业已经感觉到了压力,铝型材不提货,大量铝型材压在仓库里。”
佛山也有近似声音。在去年乐平总商会铝型材行业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会议上,有企业提出铝材行业正“陷入十年来最困难时期”,称山东、河南等地铝企无序增长、大打价格战,而广东所负担的物流、能源价格等成本又过高,致使不少企业利润和发展空间日趋逼仄。
如无意外,约两个月后,南海铝材行业协会会长单位华昌铝材在江苏徐州投资1.5亿元的扩建工程就将竣工,整个华昌集团的总产能将突破25万吨。去年以来,从珠三角到国内各地,佛山铝企类似动作频频上演。在一些对制造业的悲观预期中,这样的扩张格外显眼。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梁凤仪用“九死一生”形容产能过剩下的LED产业形势。而事实上,产能过剩也同样考验着国内铝型材行业。在房地产市场调控等背景下,从去年以来,就有佛山铝企提出正在遭遇“十年来最困难时期”,但同时多家龙头铝材企业仍积极扩张,整个行业并未出现“一边倒”的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在佛山众多与全国市场紧密相连的制造业中,铝型材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其核心产区南海,既是中国民用铝型材发源地,也是中国产业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善的铝型材产销集散地,拥有一批产值超十亿元的企业。除陶瓷之外,佛山几乎没有其他制造业的全国行业影响力,堪与铝型材媲美。
在国内产能过剩的隐忧中,这样一个在国内市场影响力数一数二的区域产业,将会产生哪些新的反应?铝型材行情与房地产紧密相连,而佛山不少制造业也有类似情况,铝型材企业在逆势中的应对,又将为佛山制造带来哪些启示?
“涂装大佬”倒闭一年 铝材行业冷热两重天
从去年下半年至今年初,在佛山的“大佬级”铝材企业中,增资扩产的消息一直未停。然而事实上,从去年开始,受房地产调控、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铝型材行业的市场并非顺风顺水。
农历大年初八上午,佛山老牌铝企伟业集团门口鞭炮声阵阵响起,宣告开工。
在1月初,这家南海铝型材协会副会长单位宣布,其江苏生产基地5000吨挤压生产线成功试产。同在1月初有消息称,伟业投入1.5亿元建设的立式电泳表面处理示范区主体工程完工,规模为亚洲产能最大,项目规划年产能60000吨。
从去年下半年至今年初,在佛山的“大佬级”铝材企业中,增资扩产的消息一直未停。虽然因很多项目分布在佛山本土之外,因此并未引发广泛关注,但这背后的势头仍不容忽视。
去年9月下旬,华昌铝材江苏工厂(三期)扩建工程动工。该工程项目占地2.3万多平方米,投入资金1.5亿元左右,项目预计于今年5月份竣工。不久后的10月底,四川乐山宣布,广东南海雄信铝业有限公司将在峨眉山市建设铝合金建筑型材生产线项目,投资额达7亿元。
今年1月,同为南海铝型材协会副会长单位的新合铝业宣布,其旗下的新合铝业新兴有限公司正式开业。据悉,这是新兴新城工业园总投资最大的入园企业,年产铝型材可达10万吨,年产值达20亿元。其项目二期计划投资8亿元,也将于近期开工,整体项目达成后预计产能将达20万吨。
几乎同期,占地约500亩的肇庆新大明铝业有限公司举行了熔铸车间开炉投产庆典。这家公司背后的大明铝业总部位于顺德,成立于1985年。据介绍,位于肇庆的新大明铝业公司占地500多亩,总投资约10亿元,预计年产量约15万吨。
然而事实上,从去年开始,铝型材行业发展并非顺风顺水。进入今年3月,很多铝材从业人士开始回想起一年前那件令他们感到心悸的事件—2014年3月中旬,位于南海里水镇的诺信喷涂厂突然传出倒闭消息。
这家铝型材涂装企业拥有超过25年的历史,被业内视为“大佬”。尽管其倒闭原因未被公众所确知,但这仍为铝型材行业敲响了警钟。当时就有狮山铝材企业向南方日报记者表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可以明显感觉到国内的市场需求在下滑。
事实上,这家企业感受到的国内铝材市场需求下滑,与房地产市场相关,也源于产能过剩。去年8月,福建一家上市铝材企业公告称,由于房地产的调控,铝型材行业产能过剩,市场竞争加剧,加上国外的反倾销加剧国内市场竞争形势,导致铝型材的利润进一步受到挤压。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佛山铝材行业乐观扩张与悲观预期同时出现?
产能过剩下中小企遭遇困难 大企业靠规模效应整合市场
有证据表明,南海乃至佛山铝型材行业的企业发展规模、产业集中程度,远远超过LED行业。专家表示,国内铝型材产能过剩确实存在,但佛山很多大企业还是保持增长,中小企业则可能面临较大压力。
近两年来,有关铝型材行业产能过剩的看法并不罕见。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铝型材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我国铝型材行业生产企业众多,行业竞争激烈,尤其是中低端市场上竞争已趋于白热化阶段。
但同样面对产能过剩,佛山铝型材的企业规模特点,使其与LED等行业的表现大为不同。同样以佛山LED主产地南海为例,由南海区电光源灯饰照明行业协会撰写的《南海区(2014年)LED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1月,南海全LED产业链产值规模2014年预计达100亿元,辖区内企业数量645家。
如按这一数字计算,平均分担到每家企业的年产值不足1600万元。而根据南海发改局公布的数据,2012年南海全区产值超亿元的100多家企业中有66家为铝型材及相关企业,其中铝型材企业33家。换而言之,南海乃至佛山铝型材行业的企业发展规模、产业集中程度,远远超过LED行业。
在龙头企业层面,2012年南海铝型材企业年生产能力达10万吨以上、企业主营业收入20亿元以上的有5家,年生产能力达5万—10万吨、企业主营业收入10亿元—20亿元的有4家。事实上,在佛山各产业中,拥有类似结构的产业也并不多见。正因企业较大规模的特点,虽然国内行业出现产能过剩,但佛山仍然存在不同的企业反应,特别是大企业适应市场、主动出击的能力显然更强。
“现在行业情况不能片面概括,我们自身情况不错,但也听到一些同行遭遇困难,包括一两家较大的企业。”佛山一家不愿具名的大型铝企负责人表示,铝材行业整体仍属朝阳行业,特别是对比国外的产业构成,工业铝材前景广阔;但目前结构性的产能过剩、中低端市场的激烈竞争确实存在。
“国内铝型材产能过剩确实存在,但很多大企业还是保持增长,去年凤铝、坚美等一批大企业产销都不错。”广东省铝加工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熊映明分析,“产能过剩会加剧市场竞争,而未来铝企的各种成本会越来越高,大企业可以靠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化解压力,越小的企业则要面对越高的单位成本,所以压力很大。”
在很多行业,“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马太效应会在成熟阶段出现。在目前铝材行业市场的背景下,这种现象可能会加速上演。“现在大企业每增加一个新的生产基地,增加一份产能,可能就意味着中小企业被挤占了一份市场,未来会有一些中小企业支撑不住。”熊映明表示。
在他看来,除了产能过剩,中小铝材企业面临的另一考验是节能和环保成本。去年以来,佛山对铝型材行业大气污染等问题进行整治,但这很可能只是个开始。“随着以后环保要求越来越严,很多以往不规范的中小企业可能都难以承受环保成本,但大企业通过规模生产,有能力承受环保成本,所以这会是新的优胜劣汰。”熊映明说。
首批企业研究院铝企占比最高 高附加值产品将上演研发竞赛
佛山铝企在开发绿色建筑铝合金结构型材等建筑型材领域的新兴产品同时,也正在进军汽车用铝材的研发与应用、海洋工程用铝等工业型材领域。
不过中小企业并非无路可走。目前建筑型材是国内绝大多数铝材企业共同分食的市场,且中低端产品占多数,在房地产调控等因素下,这种产品结构更易出现问题。“中小企业不一定要做建筑型材,可以转型做拉链、做装饰、眼镜框、电子设备外壳,只要找准方向,还是可以继续发展。”熊映明说,“我认识一家企业专门做家用铝制梯子,利润就比一些大厂还理想。”
在他看来,国内还有很多应用领域尚未启动。“例如市政用材,人行天桥、岗亭、护栏,虽然现在使用钢铁初次投入比铝型材便宜,但刷漆等维护成本高很多,如果这个市场能启动,将非常广阔。”熊映明说。
对于大企业来说,产品转型也是必然选择,但并不仅限于工业型材。此前,华昌集团董事长潘伟深曾表示,在欧美市场,建筑型材占比远低于工业及其他应用型材,而在中国正好相反,建筑型材占比高达七成以上,这说明铝型材在其它领域的应用还有很大挖掘空间。他表示,华昌产品将从建筑型材向工业型材、高端节能与家用型材市场转型。
目前,建筑型材领域仍是铝企专注的主要战场。2014年9月,南海区发布铝型材产业升级行动重点项目表,广亚、伟业、华昌等多家知名企业瞄准了“建筑用铝合金模板”产品的开发。这类产品拆装方便,建筑垃圾少,同时通用性强、回收价值高,符合绿色环保趋势。
此外,环境友好型门窗系统、可拼装瓦式建筑一体太阳能集热系统、绿色建筑铝合金结构型材等建筑型材领域的新兴产品也出现在这张项目表上。虽然也有企业提出将进行大型复杂断面工业型材、汽车用铝材的研发与应用、海洋工程用铝等工业型材的研发,但涉及的企业远少于建设型材。
“目前佛山建筑铝型材生产规模及品牌已具有优势,但高性能工业型材及门窗系统产品较缺乏。此外,新材料及大型、复杂断面铝型材挤压、模具技术有较大提升空间。”在坚美铝材,其企业研究院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佛山铝加工企业迫切需要提升自身技术创新能力。
这类高附加值产品正在成为龙头铝企的发力热点。记者从坚美铝材了解到,在建筑型材领域,其研发的主要方向,是创新研发高端环境友好型门窗系统、超高层建筑幕墙铝型材解决方案的研发及设计。
而工业型材方面,坚美通过引进9000吨大型挤压设备,开展了大型复杂断面铝型材和新型合金材料的研发。“如在轨道交通等领域,我们成功研发了和谐号列车用铝材、轨道列车用高导电汇流排铝合金型材、高强度铝合金人行天桥桥梁骨架等产品。”企业负责人介绍。
此类研发对企业的综合实力要求极高,而佛山龙头铝企对研发的重视态度已较为明显。作为佛山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一部分,在去年12月佛山科技局公布的14个企业研究院创新平台建设项目中,铝型材行业有4个之多,其背后是坚美、兴发、广亚、华昌这四家龙头企业。这种行业集中度,超过了14家研究院中的陶瓷、家电、化工等其他行业。
与坚美相似,其他龙头企业对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也日渐重视。“组建广亚中央研究院有利于集聚整合集团内外的创新资源优势,集中组织开展科技创新。”广亚铝业称。该企业2月公开的信息显示,去年其拓宽与大型门窗幕墙公司合作,同时升级研发“手机板”高端产品进军高端工业铝材市场,使国内销售业绩“逆流稳进”。
全国人大代表建言佛企突围 支持中小企重在自动智能化技改
制造业低端产品往往出现扎堆、过剩,佛山制造如何创新突围?全国人大代表、佛山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生产部部长袁桂彬表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见到好卖大家都去做”的现象已属常见。在这种过度竞争态势下,如何发挥大企业的引领作用?他建议,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乃至行业龙头而言,当前应注重向高端发展,不断进行产品升级,同时注重品牌打造。
大型企业往往是产业研发创新的主力军。袁桂彬建议,对于大型企业的研发创新,政府政策不仅应该关注研发资金,还应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企业创新的积极性。此外,研发创新可能带来设备更新乃至融资需求,而融资成本较高是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也需要得到更多支持。
而在中小企业层面,他表示,很多中小企业从事的是加工制造,这类企业主要升级途径在于技术改造,更新设备。而目前很多加工制造设备的方向是数字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精密化,这些设备直接与企业产品升级相关,建议有关部门从这些角度推动中小企业技改。
“在目前的制造业创新中,首先是企业要重视、加大创新投入。”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申菱空调设备公司总装车间主任叶国先说,“现在政府也在搭建更好的创新平台,除了资金扶持,能否开放更多社会资源,例如各种研究院、院校的研究资源,与企业对接?”
此外,叶国先建议政府重视对中小企业内部管理的引导。他表示,很多中小企业内部还是粗放管理,影响企业发展。此前他曾在福建了解到,有一些地区就通过以专业机构辅导中小企业管理升级,达到了推动企业发展的效果。
大企业要在“红海”担当更关键角色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梁凤仪有关LED产能过剩、“九死一生”的预测引人注目。事实上,传统制造业早已进入红海时代,国内不少行业都产能过剩,只是程度不尽相同。作为广东制造业大市,佛山难以独善其身,不少制造业企业与全国行业的供需状态紧密相连,都有可能遭受到产能过剩、价格波动带来的市场考验。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产能过剩意味着平稳赚钱的日子受到影响,能否继续生存也可能有问题。然而站在行业发展角度,这是市场上加速优胜劣汰的过程。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要化解过剩产能,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
在产能过剩背景下,在全国范围内,无论企业还是各地的区域产业集群之间,都存在着优胜劣汰的竞争关系。就佛山而言,陶瓷、铝型材、LED、汽配等众多制造业集群构成了区域经济主体。这些产业集群在全国范围内的竞争结果,直接影响着佛山的经济竞争力。
仅就铝材而论,佛山产业实力居全国前列。在佛山众多制造业中,少有其他行业能拥有这样的全国地位。该行业在产能过剩等考验中的反应,更值得关注。笔者近期在对铝材行业进行了解时发现,有企业提出了市场产能过剩、环保等问题,但仍有不少规模较大的企业保持了扩产、加大研发投入等举措,并保持乐观增长态势。
有专家告诉笔者,去年佛山不少铝材大企业受产能过剩影响有限,产销继续增长;而中小企业确实面临压力,压力不仅来自低端产品过剩,同时也来自政府对环保的进一步规范。而中小企业的短板,恰恰是大企业更有希望解决的问题,也是大企业引领优胜劣汰的机会。
“结构性过剩”是人们对铝型材行业的普遍判断。而如果希望避免在低端环节的结构性过剩,企业必须创新开发附加值更高的产品。然而对于民企,创新意味着高投入和高风险,也要求对市场和资源的强大管理能力。
因此,大企业更有条件率先探索转型之路,并打开新的细分市场,拉动产业链发展,降低门槛形成中小企业的市场跟随。甚至在环保方面,大企业针对性的进行本行业的环保技术研发,也更有条件。事实上,这些都是佛山铝型材行业正在发生的故事。
正因如此,“产业集中度”往往被视为衡量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标志。统计显示,仅就南海而言,2012年拥有产业过亿的铝型材企业33家,多家企业主营收入超10亿元,这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这样一批大企业的存在,保证了整个区域产业的稳定发展。
可以判断,越是在产能过剩、优胜劣汰的背景下,这些龙头、规模较大的骨干企业对于区域产业集群的影响力就越发凸显。对佛山经济全局而言,“大企业们”的进退得失、优胜劣汰必然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风向标。在创新驱动这个已被公认的关键性环节中,如何推动大企业攻坚克难,并利用大企业力量带动全行业发展,也有理由成为佛山经济政策中的核心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