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有色金属是指以废旧金属制品和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金属废料为原料炼制而成的有色金属及其合金。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吉位表示,目前,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正处于一个相对艰难的转型期,实现稳定增长和稳步发展仍面临三大困难。主要表现在废铜、废铝的国内外价格长期倒挂,企业原料保障不足;经济减速导致下游需求不振,多数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利润微薄;企业融资成本高昂、资金压力非常大,影响了正常生产经营。
他同时指出,协会预测再生有色金属产业今年全年整体会与2013年基本持平。预计2015年产业会逐步走出谷底,进入上升通道。
自2001年取代美国成为最大的电解铝生产国以来,中国铝工业的发展由“快车道”进入“飙车道”,一路狂奔之下,到2013年,中国电解铝、氧化铝产量占到全球总产量的44%、42%,产能更是抢下全球总产能的半壁江山。与大干快上相随相伴的,是产能严重过剩,竞争空前惨烈,产品售价与成本倒挂,行业景气指数进入漫长的“冰川时期”。中国铝企业,正在经受亏损成为新常态的痛苦煎熬……
铝企业的苦日子何时能够熬到头?中国铝工业的出路在哪里?铝,还能做么?
笔者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十三五”及远期铝业发展的后势作了预测。
预测一:机遇犹存
未来20年乃至更长时期,铝的发展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首先,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中国铝工业发展的坚实基础。中国铝消费的增长与中国经济的增长密切相关,过去10年,全国GDP增长率平均达到9.8%,而全国电解铝消费的平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7.1%,后者是前者的1.75倍。即便未来中国经济进入换档期,按照中高档增速7%计算,原铝消费的增长率也在12%以上。党中央提出了“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全面深化改革、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推进,都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其次,铝的市场空间依然宽广而持久。在中国铝的消费结构中,建筑、交通是消费铝的两个最大行业,合计占铝的总消费量60%以上,而这两大行业恰恰是城镇化最大的受益行业。中国目前的城镇化率为53%,要提升到75%以上,至少还要付出20年的努力,这意味着对铝消费的强劲拉动至少会持续20年以上。
预测二:西进趋缓
过去10年,我国11次上调电价,电解铝用电成本从占铝冶炼总成本25%上升到40%以上,最高时占到总成本50%。如此之高的用电成本,严重扭曲了电解铝的竞争格局,使得电价成为了决定电解铝竞争力的唯一因素。因此,近年来,电解铝的投资主体纷纷“走西口”,将资本投向西部地区以占领电价洼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国内电解铝产能增量90%以上在西部地区,电解铝的西进大潮以不可阻挡之势奔腾而去,就此刷新和重构了电解铝的分布格局。最新数据表明,今年前7个月,新疆电解铝产量达到227.5万吨,一举取代河南成为中国电解铝第一生产大省。
然而,电解铝的西进,在充满诱惑的同时,也充满隐忧。首先是环境的承载能力有限。西部地区生态非常脆弱,电解铝冶炼污染带来的影响,要远远高于中东部地区。一旦生态遭受破坏,造成的危害将是灾难性的,恢复起来极其艰难,甚至永远无法修复,尤其是那些江河源头受到污染,会直接影响到下游流域,影响到子孙后代。其次是运输成本高。一般情况下,生产1吨铝,运输的吞吐量在4吨左右。西部地区远离原料供应地,也远离市场,生产原料和产品都需要从中东部地区远距离运送,生产和销售每吨铝的运输成本在1700元以上。第三是运力受制约。拿新疆来说,目前从新疆至内地只有一条铁路线,在产量不大的情况下,运力尚有些吃紧,一旦产量增大,特别是遇到棉花运输高峰,将会出现“铝棉”互抢车皮的现象,在冬季封冻条件下运力下降情况就更严重了。还有人力资源问题,西部省份尤其是新疆技术工人缺少,从中东部调人不仅困难而且成本激增。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西部地区电价优势被抵消后发展电解铝的优势并不如想象的那样明显。事实正是如此,西部地区电解铝新生产线形成的速度以及投产后的效益远低于预期。
笔者还认为,如果电力体制改革得到实质性推进,真正实现了市场对电力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电价“破冰”那就只是早晚的事,这样一来,西部地区电价优势可能会化为乌有。
预测三:东退加速
电解铝“西进”“东退”,这是不可逆转的市场行为。试想,在目前条件下,如果西部(A)电价在0.3元以内,中东部(B)电价在0.5元以上,那么,在西部地区和中东部地区生产一吨铝,仅电力成本就相差2800元,即便西部的铝加上1700元运输费,也还有1100元的成本优势。具体说来,当A生产铝的完全成本为13550元/吨时,B生产铝的完全成本为14650元/吨,在电解铝售价为14000元/吨时,A仍能盈利450元/吨,B则亏损650元/吨,市场竞争的结果,一定是低成本产能A淘汰高成本产能B。经过两年的等待观望和苦苦支撑,高成本生产线再也亏损不起,目前已有近500万吨电解铝产能关停,像貔貅那样只吃不拉的电解铝“西进东不退”现象已不复存在,电解铝“东退”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正在显现。至于要退到什么时候为止,笔者在这里给出一个等式:3500万吨-2500万吨=1000万吨,第一个数是现有产能,第二个数是市场允许保留的产能,等号后边的数是过剩的产能。因此,笔者估计,未来中东部地区电解铝产能的退出,可能会像钱塘江退潮那样蔚为壮观。
预测四:外移风生水起
向海外转移产能,这是国际上治理产能过剩的一种通行做法。这种做法在“十三五”时期和之后会风生水起,成为中国铝工业发展一道新的风景线。
首先,资源制约必须外移。目前的情况是,我国用占全球不到3%的铝土矿资源支撑着超过全球总产能50%的电解铝、氧化铝生产,这种情况既不正常也不可持续。2013年,中国进口铝土矿7152万吨,对外依存度远超石油、铁矿石,对铝产业的平稳、可持续运行带来严重威胁。而全球铝土矿储量非常丰富,资源量达550亿~750亿吨,足够开采300年。因此,铝土矿产能和氧化铝产能向海外转移是必然选择。
其次,过剩产能需要外移。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提出的“四个一批”中,就有“走出去转移一批”。我国电解铝产能严重过剩,但我们的周边国家却严重短缺。比如越南铝土矿蕴藏量排名世界第三,电解铝产能至今为零;印尼铝土矿产量巨大,电解铝产量却非常小;印度年度人均铝的消费量只有1千克,要达到世界平均水平7.2千克还有很大的差距。向这些国家转移电解铝产能,发展的空间非常大。
第三,降低成本需要外移。电价已成为制约电解铝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从全球视野来看,世界主要铝的生产国大都采用水电,电价在0.1元左右,比我国西部地区的电价还要低很多。因此,即便是我国西部地区的电解铝生产线也不具备国际竞争力,这也是我国电解铝为什么长期以来只进口不出口的原因之一。而中东国家虽然铝土矿匮乏,但能源富足,电价便宜,把我国的电解铝产能转移到那些地方,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
国内资源的回收高峰时期将在2015年开始,且国家规范和扶持再生有色金属行业的政策包括税收优惠以及简化审批等持续出台,都将为再生有色金属行业营造发展良机。
中国城镇化建设仍有不小空间,经济亦有望持续增长,令国内有色金属的消费量和社会积蓄量不断增加,实际上,近年来国内有色金属废料回收量持续快速增长,国内废料已经成为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重要原料来源。
“再生金属也是产能过剩,市场销售压力比较大,那就只能在原料上做文章,...明年开始,增加的资源量中国国内回收部分的比重将大幅更高,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王吉位称。
受环境恶化,尤其是雾霾的影响,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两会的时候明确表示,要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600万辆;王吉位认为,到2020年这一数量估计将提升至1,000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