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来,美国铝业(AA.US)的股价已经翻番。近两个月,中国忠旺(1333.HK)股价上涨也超过50%。我们判断,汽车轻量化趋势加速是这两个公司股价上涨的重要原因,投资者预期车身用铝的爆发式增长将推动铝材加工公司的业绩在未来爆发。A 股铝材加工相关上市公司也将受益于这个趋势的加速,受益于整车铝化率的提高,从而带来相关投资机会。
汽车轻量化,风从北美来。提高铝化率是目前汽车轻量化最现实的选择,特斯拉Model S 和2015 款福特F-150 采取了全铝车身,标志着乘用车车身大规模使用铝材的开始。另外铝业龙头诺贝丽斯(Novelis Inc.)全球大幅扩张汽车用铝板的产能,也从侧面验证了行业的景气度上升。
汽车用铝主要分为压铸、挤压和压延三种形态。目前汽车中压铸件用量占比80%左右,挤压件和压延件各占10%左右。压铸件主要用于发动机、车轮等部位,挤压件主要用于座架、行李架、门梁等,而压延件主要是生产车身用铝板等。一般来说车身重量占到整车重量的30-40%左右,未来全铝车身是汽车轻量化的主要方向。
预计到 2025 年全球原铝消费量将达到1.2 亿吨,其中汽车用铝比例将上升至25%,达到3000 万吨。目前全球每年的原铝消费量在5500 万吨左右,其中12%-15%使用在汽车领域,也即660-825 万吨。未来十年整个汽车行业的用铝量将在目前的基础上翻四倍以上。
汽车铝化率提升全面铺开,车身用铝是重点。目前北美采用全铝车身的车型占比不到1%,全球全铝车身车型的占比只会更低。车身用铝基本上是一块空白领域,未来将迎来高速发展。同时其他各个主要部件用铝渗透率都将明显提高,从而拉动整体行业用铝需求。乘用车铝化率提升的趋势将至少维持十年。
预计到 2025 年全球乘用车全铝车身应用比例达到30%,将新增870万吨车身用铝需求。2013 年全球乘用车产量为8280 万辆,预计到2025年采用全铝车身的车型占比达到30%,按平均每辆车身用铝350Kg 计算,车身用铝材将新增870 万吨需求。2013 年全球车身用铝量10 万吨左右,从10 万吨到870 万吨,年平均增速高达45%。目前正处于需求爆发的前期阶段。
景气源自监管,景气源自需求。美国的燃油经济性平均指标(CAFE)是导致北美汽车轻量化的外在监管要求,但更核心的影响因素是:电动汽车出于电池重量的考虑,汽车厂商以全铝车身替代钢材从而降低电池成本是理性的选择,其次传统车从铝价和汽油价格比较出发,铝替代钢帮助消费者节约的用车成本超过其增加的购车成本。
汽车大规模铝替代钢已具备经济性。欧洲铝业协会(EAA)的研究表明,对于高尔夫之类大小的电动车型,在相同续航里程下,使用全铝车身将增加1015 欧元成本,但可以节省电池成本1650 欧元,总成本将减少635 欧元。对于传统燃油车,我们也进行了测算,按目前汽油价格计算,不到2 年即可从节省的燃油费用里收回铝替代钢增加的成本。
抛开成见,电解铝和铝加工是两回事。在相当长时期内,国内电解铝产能都将维持过剩格局,但这并不影响汽车铝材行业的景气度。“铝价+加工费”的模式,有效保障了加工企业的利润率。铝价的涨跌并不直接影响加工企业的盈利,处于低位的铝价反而会刺激下游对于铝制品的需求。
不仅在汽车轻量化上,铝合金还广泛的应用于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消费电子等领域。预计十二五期间,国内客运专线约需铝合金高速列车7000 辆,每辆车约需铝型材10 吨,合计需要铝型材约7 万吨。预计到2015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地铁和轻轨)每年需车辆约为3000-4000 辆,大致需要铝材1.8 万吨至2.5 万吨。
行业黄金十年,投资优势企业。国内铝材加工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偏小,并且由于过去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大部分企业都和建筑铝材相关。
汽车铝材对于加工工艺有很高的要求,往往需要较长时间在资金、设备、技术上的积累。汽车铝材加工行业的盛宴,仅属于少数领先企业,众多小企业与此无缘。基于以上逻辑,我们重点推荐中国忠旺(1333.HK)、广东鸿图(002101.SZ)、利源精制(002501.SZ)、万丰奥威(002085.SZ)、亚太科技(002540.SZ)、鸿特精密(300176.SZ)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