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挤压厂以市场化改革为契机,推行“产销一体化”模式,公开招聘人员成立了销售科,并设立建材、北方、西部、华中、华东和华南6 个片区,使工厂负责人、销售人员、技术开发人员全线出击,在广泛延伸市场触角的同时,收集市场信息,听取用户反馈,集中一切力量开拓市场。该厂上至销售副厂长、下到销售员,每个月都有一半多的时间在市场上跑。“3 月份,销售公司的同志抢到了500 吨的订单,再加上我们销售员签订的合同,确保新增订单处于一个较好水平。我昨天才终于睡了个好觉。”面对采访,销售科科长柯涘海告诉笔者。
据介绍,该厂还根据客户个性化需要研发产品,陆续推出AHS 棒材、航空座椅用排材等新产品,并根据不同区域制订灵活的销售策略,形成营销“组合拳”,还在客户开发上“抓大不放小”,在销售上“西瓜和芝麻”统统归仓。
为挽回某流失客户,该厂销售科针对客户看重产品品质和售后服务的特点,带着厚厚的“订制”计划书和专项产品,与客户“软磨硬泡”,让客户感受到了挤压厂的真诚和专业。今年,该厂流失客户回归,带来了数百吨的订单。截至目前,挤压厂挽回流失客户9 个,协议用户增加1 个,为订单回升奠定了基础。
今年3月,该厂表面处理作业区面临一个大难题。作业区14名职工,平时合同量较少,氧化、粉喷工序只能开一个,停一个。但3月份建材交货量要实现同比增长74%,每个工序都要运转起来,人力配置出现了“饥荒”。该厂结合各工序的生产作业安排,从工模具作业区紧急抽调职工来支援。现年50岁的制模钳工杜世宽,在一线摸爬滚打了30年。当他看到建材合同充足却不能满负荷生产,便主动请缨到表面处理作业区顶岗。杜世宽告诉笔者:“去年想干却没有活干,大家心里很着急。现在终于把订单盼来了,虽然不是自己的本职工作,也要尽力干好。”
据了解,挤压厂今年比去年同期减少157 个职工,订单却更充足,型棒、管材、建材三条生产线均开足马力生产,天车、电工、钳工等岗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人力缺口。对此,该厂积极开展职工技能再培训,大力推行“操检合一”“机电合一”等复合型人才培养,广开职工成长通道,充分释放生产力。
在小圆锭作业区,机床开动时的操作手,在机床停下后又成为检修工,机加班职工身兼生产、检修两副重担。“操检合一”意味着职工工作重心的转移,并带来了工作方式的巨大变化。机加班班长张伦告诉笔者:“自己既是生产工又是检修工,避免了过去生产人员与检修人员的推诿、扯皮现象。大伙围绕如何提高产出效率提了20 多项技改建议。”3 月份,小圆锭作业区取得了产量提升、设备停机率下降的良好效果。
该厂还对内优化软合金、硬合金产品结构,使淬火与退火有效穿插,减少淬火炉压力,同时加强相同合金批号产品的生产集中度,加大淬火炉通过量;对外积极寻求兄弟单位的支持,利用锻造厂的淬火炉分流产品,调动一切资源保证订单完成。
在今年年初开始召开的每周三产销平衡会上,销售片区负责人、制造部负责人、生产计划员共同商谈合同结构、供货期限及排产情况,按订单轻重缓急制订作业计划,保供力量和服务意识显着增强。生产安全科科长李铁说:“让生产和技术人员参与负责订货前产品品种分析、生产中质量保证、交货期限和售后服务跟踪,大家与市场联系更紧密,对开拓市场、增加效益的支撑也越大。”
机遇稍纵即逝。3 月初,销售科反馈信息某客户急需2A12 棒材10 吨,要求当月交货。鉴于棒材需45 天才能交货的实际,该厂调配铸锭资源,原料、排产、包装等环节“一路绿灯”,仅20 余天就完成了生产任务,刷新了生产纪录,满足了客户急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