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的作用在新一轮改革中凸显。处于压力下的电解铝业内人士,也从国务院产能化解政策中读出了“市场”的重要意义。在这一轮的产能调整中,“市场之手”又将如何“洗牌”?
对于正处于爬坡过坎、攻坚转型关键时期的河南,这一轮的“市场式”调控,恰恰是一个加快调结构、转方式的契机。
“洗牌”是危机亦是契机
2012年,河南仍居国内电解铝产量的第一位,378万吨的产量占全国总量的18%。过去十年,河南电解铝行业在国内乃至世界一直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产量占到国内电解铝产量的四分之一,包括焦作万方、中孚铝业、林丰铝业在内的电解铝企业,其技术居于世界领先水平,甚至成为电解铝行业的标杆。
“2008年之前,电解铝企业的日子还是好过的,全国铝冶炼产业的利润非常丰厚。”省内一家电解铝企业的负责人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长期积累的供过于
求的矛盾开始凸显。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0年,全国铝冶炼行业的利润总额分别下降至124亿元、59亿元和118亿元。
近年来我国电解铝行业利润大幅下滑,企业普遍经营困难。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12年我国电解铝产能已超过2600万吨,产量却只有2000多万吨,行业亏损面达93%。
虽然面临严重行业亏损,全国范围内却仍有在建、拟建的电解铝项目,产能溢出呈现出不断加剧的态势。据预计,到2015年,全国电解铝新老产能总量将达4000万吨以上,远远超过“十二五”规划目标2400万吨的产量。而实际上,2012年全国电解铝市场消费仅1902万吨。
在电解铝大省河南,全国范围内的产能溢出已经把省内的电解铝企业逼入了全行业亏损的“寒冬”。
今年上半年,河南电解铝企业被曝出全行业亏损。其中,省内12家规模以上电解铝企业无一盈利。“目前看来,今年全年都会是亏损的状态。”省有色金属协会副会长苏俊杰说。
电解铝产能越减越多、越压越上的“怪病”,病因何在?
电解铝行业在拉动经济增长、就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见好就
上”的心理导致了国内盲目扩产,各地纷纷上马分食“蛋糕”。“这是一大主因,”苏俊杰分析,产能溢出的现象日益突出,也是诸多因素的综合体现,“总的来说,国内电解铝产能是区域性、阶段性、结构性过剩”。
河南结构调整走在前头
目前,河南氧化铝生产能力1200万吨,电解铝能力380万吨,铝加工能力超过800万吨,在国内具有产业链完善,主体技术装备水平先进、深加工潜力大等特点。
河南的铝工业从“十一五”中后期就已经开始产业结构调整,“在本轮调整中实际已经实现了‘大头’落地”。苏俊杰说,河南原有电解铝生产能力450万吨,经过近几年的淘汰与关闭,目前实际保存的生产能力为380万吨,2013年在线生产能力330万吨,河南铝工业在全国已经提前完成了淘汰落后产能任务。
在部分省区大上电解铝项目时,河南已在着手进行铝精深加工项目,铝工业产业链完整,加工能力大于冶炼能力,精深加工发展潜力大,行业主体技术装备保持了国内领先、世界先进水平。其中,河南氧化铝工业主体装备为先进的拜耳法
生产线,8家生产企业产能达1200万吨;河南电解铝工业主体装备为先进的300KA以上大型预焙电解槽,8家生产企业产能380万吨。
“据调查,河南目前80%以上的电解铝已经不再生产铝锭,而是以铝水形式进入精深加工环节。当前,河南铝加工能力已经大于电解铝能力,属于原铝调入省份。”苏俊杰说。
“市场式”调控影响几何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潘家柱认为,此轮调控意味着中国电解铝产业实质性整合拉开序幕,“市场之手”开始发力,将有400万吨电解铝产能退出市场,未来经过兼并重组,国内电解铝企业数量可能会从目前的100多家降至二三十家。
如何成为生存下来的那“二三十家”,是河南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和机遇。
业内人士最关注的是,国务院提出的“市场思维”化解法则。在河
南省社科院专家看来,政府在理念上从以往的制止、抑制过剩产能,变为通过转移、消化、兼并等市场化手段化解产能,把产能调整与调结构、转方式结合起来,更加突出依靠市场力量调整和优化存量,更加突出建立和完善以市场为主导的化解产能过剩矛盾长效机制。
“河南的铝工业,特别是电解铝工业起步早、成长快,目前要在转方式、强管理、扩市场上下功夫,保持已经形成的市场竞争优势条件。”苏俊杰建议,河南应该尽快制定《市场准入及行业规范》,注意“节制资本”,建立退出机制,防止出现新的产能过剩。
已经看到机会的业内人士认为,铝工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提高附加值,生产高端产品。高耗能的电解铝行业,成本上涨是不可挽回的趋势,只有高科技和技术创新才能赋予行业源源不断的新动力,弥补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亏损。创新与深加工将成为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