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挤压  铝型材  铝门  铝合金  铝板  电解铝  2010  铝行业  有色金属   
 

铝材越来越规范、成熟,将快速进入黄金发展期

   日期:2013-05-17     浏览:425    评论:0    
铝材在交通运输及电缆领域应用扩大

以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为重点的产业调控和转型升级将成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方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产能过剩和高能耗屡遭诟病的工业金属产业将逐渐结束高增长,并回归平稳。但是,新材料领域的开发和发展仍给部分工业金属开辟了广阔空间。有色金属是下一步信息技术、材料科技、生命科学、生态科技、海洋与空间科技等高技术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撑材料。尤其是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航空航天、高铁、通讯等重大战略工程的实施,以及高端机械设备性能的提升,对金属材料的抗拉伸强度、耐腐蚀性、热传导性、密度比等各项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贸易研究院认为,未来铝金属将受益于铝材的强劲需求而表现出更好的爆发力。在工信部发布的《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至2015年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将达到2万亿元,年均增速超过25%,推广的30个重点新材料品种中包括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和前沿材料。其中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包括高品质特殊钢、新型轻合金材料,后者指以铝、镁、钛等金属为代表的比重小于5或密度小于4.5g/cm3的轻金属为基的合金。
在几大类轻型合金中,铝材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车辆、汽车轻量化、电子电器等领域。铝材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轻薄便携、节能效益显着、易于回收、无需防锈处理、抗压强度更大等方面。

铝材在铁路设备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车体。目前我国铁路客运专线采用的动车组中,除CRH1车体采用的为不锈钢外,其余车型的车体均采用铝材材质。由于铁路基建投资发展较快的年份为2009年和2010年,预计未来两年高铁将迎来竣工高峰。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高铁运营里程将达1.8万公里,截至2012年,我国高铁运营里程达到9356公里,简单测算,未来3年高铁新运营里程可达8650公里以上。按照在运行高铁的动车密度0.7辆/公里,大约需要6050辆动车。据估计,每辆动车约用铝型材8~9吨、铝板材1.5吨。那么今后3年至少会消耗铝型材48400吨铝型材和9050吨铝板材。随着未来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不断发展,铝及铝材在铁路建设和高铁行业中的使用量也将稳步上升。

再以重型货运汽车为例,发达国家已普遍采用铝制部件拖挂车,车辆自重比国内同类钢制车轻20%~30%,运输效率高,节能效益显着。按我国现有拖挂车社会保有量300万辆计算,应用新材料的车辆每年可节约燃油800万吨、减少碳排放2400万吨。
除机械设备领域外,铝材在电线电缆中的使用量也日益增加。目前,国外铝导线广泛用于变电站的变压器、屏内母线、密集型母线、大小截面的干、支电线,其应用比例分别为泰国90%、沙特50%、韩国和日本70%、欧洲60%、美洲50%。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市场认可度的逐渐提高,我国铝代铜规模将大幅提高。预计未来5年我国铝材电缆市场将取得实质性进展,市场规模或达2000亿元。

铝材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近年来,我国政府先后制订了《有色金属“十二五”发展规划》、《铝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及《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政策性文件引导铝行业健康发展。上述文件中均提及目前我国铝加工行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开发能力低、保障能力不足等问题,并确立了积极发展精深加工产品及新材料的目标。《铝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是国内首个单列出的金属品种发展规划,可见国家对铝行业发展的重视程度。《规划》提出,发展高、精、尖加工产品,要求铝工业必须走集约化道路。同时《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高端铝材销售收入占铝加工销售收入由2010年8%上升至20%。《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将高端铝材的生产规模由《有色金属“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的20万吨提高至30万吨。国家对高端铝材产品的高度重视为铝加工行业加速高端铝材产业化、延伸产业链保驾护航。此外,随着铝加工行业发展弊端的逐渐显现,国家调控将进一步增加。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马世光在“第六届中国国际铜业展览会”上表示,国家有关部门正在起草铜、铝加工企业的行业准入条件,旨在规范行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铝加工行业准入门槛将从规模、技术等方面监管新建铝加工企业,有利于加快铝加工行业优化行业结构的进程,引导铝加工行业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国家企业的双向努力下,我国铝加工行业以深加工、高附加值为重点的产业升级将继续深化。随着国内经济模式转变和产业升级,金属需求仍将继续保持适度增长,其中新型合金材料将在高新技术领域开辟新的市场,从而迎来黄金发展期。

近些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经济结构不合理和经济增长方式的弊端也逐渐凸显,大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中国城镇化建设有力提振了工业金属的消费量,“中国需求”领先全球,并一度缔造了国际金属价格在2003年~2006年和2009年~2011年的两轮大牛市。然而在世界大宗商品的定价权上,中国声音始终较弱,原料成本是外生的,甚至出现“买入则贵、卖出则贱”的情况。这给中国资源保障能力和资源战略安全都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第二,传统靠房地产和基建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面临边际效应递减的尴尬。随着城镇化、保障房、交通运输、城市配套设施等项目的陆续建成投产,中国大规模的房地产和基建投资高峰期已经过去,未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难回到此前的顶峰。

第三,房地产经济带来的社会问题慢慢显现。高企的房价和滞后的资源税价格改革使中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分配失衡、定价不公、资源利用不合理的情况。同时过分追求GDP规模也伴生了一系列的“粗放”扩张的恶果,如环境污染、能源利用效率低、加工制造业产能过剩等。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铝材QQ群大全  |  大沥著名铝企  |  铝锭手机短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815099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