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严重过剩、需求低迷萎缩、企业亏损加剧……剪不断,理还乱,正是当下电解铝行业真实的写照。这一困局,已成为政府和企业亟待破解的难题。在降本控亏的巨大压力下,近几年,许多企业把目光投向了能源富集、电价低廉的西部地区。然而,伴随着西部电解铝项目的相继投产,中东部省份的电解槽旁依然是机器轰鸣。“西移东不退”,给业已饱和的电解铝市场平添了若干迷惘与忧虑----银色之痛
“西移”的队列
中东部地区能源和电价不断高攀令电解铝企业苦不堪言,而新疆、青海、内蒙古等西部地区低廉的电价和丰富的资源频频向企业招手,在这一高一低的落差下,电解铝这股“银色的河流”,纷纷涌向西部地区。在成本和收益的诱惑下,一嘲西移运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据青海黄河水电再生铝业公司网站公布,该公司已全面投产,目前已形成年产50万吨电解铝的规模。
2012年7月,在第十八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上,中国华能集团拟投资120亿元,在甘肃平凉建设100万吨电解铝项目。就在同一个洽谈会上,山东信发集团与甘肃省武威市签约,计划投资200亿元,在武威建设年产达110万吨的电解铝产业链项目。
中国华能、中国神华、中电投、东方希望、山东信发等企业,纷纷踏上西部这片充满“机遇”的土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底,仅新疆一地在建拟建产能即高达1305万吨,而目前全国总产能为2600万吨。2010年以来,国内电解铝产能增量90%以上投向西部地区,2011年电解铝新增产能340万吨,主要集中在新疆和青海。由此看来,未来几年,西部省区或将成为中国最大的电解铝基地。
“西移”的账本
当前,电解铝产能“西移”的洪流,方兴未艾。引导这支“西移”大军的灯塔,是生产成本的绝对优势。
电价已成为制约电解铝企业生产成本的瓶颈。据业内人士测算,每生产一吨电解铝,需要耗电14000千瓦时,如果每千瓦时电降低0.1元,每吨铝便可节约成本1400余元。西部等省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得该地区的电价与中东部省份相比,每度相差0.2元以上。更何况,在西部投资建设的电解铝企业,同期配套建设了自备电厂。自备电厂每千瓦时电的发电成本小于0.3元,大大提高了吨铝的盈利空间。据10月中旬长江有色金属报价,AOO铝锭现货价约为15300元/吨,实际上,中东部很多企业的吨铝生产成本已达到16000元以上,早已处于亏损境地。按此测算,如果生产基地移师西部,吨铝成本便可增加盈利3000元。即便氧化铝粉运进和成品铝锭运出的费用大大高于内地,电解铝生产企业还有1000元左右的盈利空间。因此,当西部省区出于GDP增长的动机,向电解铝企业抛出“橄榄枝”时,这些电解铝企业便甘心投入西部戈壁滩的怀抱中。对于在亏损旋涡中苦苦挣扎的电解铝企业来说,这笔账划得来。
“西移”的忧虑
不过,对于电解铝产能的西移态势,王华俊也对记者道出了一份担忧,“目前西部地区氧化铝比较少,而生产电解铝需要将氧化铝运过去,生产电解铝后还要再运出西部到东部需求旺盛区域,这样,交通运输能力能否支撑要引起注意。”
来势汹汹的电解铝企业涌现西部,让业内人士不免担忧,大规模投资引发的企业西进,会不会加剧电解铝行业的产能过剩?这种担忧不无道理。当前,电解铝产能向西部转移缺乏规划和管理,中东部地区的产能退出机制又不健全,缺乏监督,产能过剩的势头难以遏制。趋之若鹜的电解铝“西移”,虽会带给企业眼前的盈利,但从中国电解铝产能总量控制来看,由于中东部省份产业退出机制的不健全,会造成产能过剩的进一步加剧,几年之后,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或会带给全行业更大的负面效应。
与产能过剩相对应的是对电解铝高污染的诟玻有人曾说,电解铝不存在高污染。恰恰相反,电解铝的高污染不可回避,尤其是电子辐射。在电解铝产能过剩、污染不可避免的大背景下,企业去西部设厂同样存在各种风险。对此,业内专家分析道:“西部省份尤其是新疆人工成本要比内地高。内地人去的话,工资肯定要给得高,才能干;另外,新疆地区招工比较困难。”
由于电解铝生产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如果从东部地区聘请,将涉及到这些人员愿意不愿意过去的问题。所以,人员召集和管理将使这些企业后期面临比较大的问题。
更为关键的是,当地的电价优势能不能发挥出来。很多企业就是冲着资源优势过去的,它配套的电厂、周边的配套设施能不能建立起来,同时能不能发挥出来,这也是它能不能真正取得市场地位的重要因素。
专家认为,虽然西部地区具有成本优势,但目前电解铝企业西移的劣势同样明显,远离原材料产区和产品销售区带来的运输成本上升就是最大问题。由于生产一吨电解铝需要两吨氧化铝,而新疆又没有氧化铝,就需要从最近的山西运过去,但山西只有一个氧化铝企业,远远满足不了新疆在建企业的原材料需求。
有人曾算过一笔账:未来新疆的计划产能将超过1000万吨,相应的就要有2000万吨的氧化铝配套,假设国内其他地区没有变化,所有氧化铝需要从山西运输,就需要2000万吨的产能配套,而目前山西的产能是960万吨到1000万吨,也就是说山西氧化铝的产能还必须提升一倍,才能达到新疆电解铝企业的需求。如果未来山西产能没有相应变化,后期从国外进口,那么新疆企业的成本势必上升。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不得不面对交通运输问题。目前,从新疆至内地只有一条铁路线,而在电解铝企业建设生产初期,产量不大的情况下,运输尚能保障,而后期全部量产,将有大批产品需要运输。一旦遇到棉花运输高峰,将会出现“铝棉”互抢车皮的现象。这也是比较严重的问题。
季节性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在新疆地区,进入第四季度室外就封冻了,除了厂内设备可以继续运行外,厂外是无法动工。这必须等到化冻以后,才可以重新开工。而当地季节性变化带来的恶劣天气,也可能削弱运输能力。
冬季的运输压力、恶劣的自然环境、高于中东部的人工成本、技术人员的缺乏,都是摆在“西移”之列的电解铝企业面前的一道道“坎”。
“西移”的出路
电解铝是典型的资源能源密集型产业,从企业个案式的发展角度来看,随着能源的稀缺和电价的高企,企业走向西部,不是追风,而是一种必然选择。
长期以来,铝土矿资源和能源一直是制约国内铝工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我国铝工业始终面临氧化铝原料和电力稳定供应的双重挑战。正是基于这样的国情,《铝工业“十二五”规划》(简称《规划》)把发展铝工业循环经济放在突出位置。《规划》提出,到2015年,再生铝达到580万吨/年,赤泥综合利用和高铝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实现规模化。遵循循环经济理念,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和全过程控制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减少资源消耗。鼓励铝生产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发展深加工及铝制品,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铝工业发展方式转变。
如今,大批电解铝企业在西部建立新厂,如何规避电解铝短期所带来的污染问题?目前,政府对于电解铝的电子辐射尚未有明确的规定,更多的只能是电解铝技术和环境意识更成熟一些。专家指出,“只能说比原来的会好,但很多企业更多的还是注重经济效益。这不仅仅是新建产能的问题,而是政府如何完善环保监管的问题。”
多位行业专家均表示,电解铝行业产能过剩、污染严重等问题的解决不是某一方面的责任,而是一个多方需要统筹协调、合作处理的问题。关键还是要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并且坚持发展循环经济,只有这样电解铝行业才能保持科学发展。
从电解铝企业的切肤之痛,到上述专家学者的建议,不难得出结论,优化布局、有序转移、坚决淘汰、总量控制才是电解铝企业的破冰之举、化危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