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铝业的“好日子”足以让中国电解铝企业羡慕一番。我国电解铝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近2年来有加剧的趋势,整个行业日子越发过得“紧巴”。在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以往地方政府以优惠电价“贴补”电解铝企业的行为不断受到外界的质疑,难以为继,电解铝行业亟需寻求新的解困思路。无论政府部门,还是企业自身,均在谋划将高耗能产业向海外资源优势地区转移。那里的“幸福生活”离中国企业究竟有多远?
能源成本压力促电解铝全球布局生变
“不断攀升的能源成本是全球金属生产商的心头大患,对中国生产商而言尤其如此。”埃森哲全球金属业总裁兼亚太区自然资源业总经理JohnLichtenstein之前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采取富有创意的新方法。”他认为,能源价格的竞争力对电解铝企业的下一步选择至关重要。
LaurentSchmitt对巴林铝业的进一步介绍从侧面向记者印证了廉价能源对电解铝企业盈利的重要意义:“即便在2009年最糟糕的时候,铝产品价格曾经一度跌到1300美元/吨,业内2/3炼铝公司出现亏损,巴林铝业一直都是盈利的。”
“巴林铝厂炼铝成本竞争力明显,虽然炼铝用天然气价格由去年1.5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上涨到目前2.25美元,但是与我国17美元/百万英热单位的天然气价格相比优势明显。”中国驻巴林王国领事馆商务参赞处一等秘书郭虎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巴林能源价格相对较低,高耗能企业在这里可以取得一定的成本优势。
正是得益于低成本的优势,全球经济危机带给欧美炼铝产业的负面影响在中东地区未有明显表现,这里俨然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阿联酋铝业公司计划将当前的75万吨铝产能提升至140万吨。目前,大部分的海合会国家都在制定增大产能的方案。预计海合会国家至2012年的铝产能将增至约600万吨。至2020年达900万吨,占全球产能的13%左右。
事实上,能源成本竞争已导致全球电解铝布局发生转变。中投顾问发布的《2011~2015年中国铝工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证实,目前,电解铝产业在全球的布局伴随着各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的差异,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近年来电解铝的布局呈现出新的特征:新兴经济体产能占比大幅上升,产能靠近资源丰富和能源充足的地区。
中东铝厂“幸福生活”的秘密不只一个
管理经验丰富的 LaurentSchmitt说:“对于炼铝技术比较先进的企业来讲,寻求到能源成本有竞争力的地区发展将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不过,在LaurentSchmitt看来,海湾地区的电解铝生产企业保有“幸福生活”的秘密远不止能源成本低廉这一点。
LaurentSchmitt介绍说,“这里不仅有非常廉价的能源,地理位置也非常优越。无论对氧化铝的主要供应地――澳大利亚来说,还是对于我们的主要市场――欧洲和北美来说,交通都非常便捷。”
值得关注的是,中东地区对铝产品的需求十分旺盛。LaurentSchmitt充满幸福感地告诉记者,客户“求”着他要铝材,产品根本不愁卖不出去,而且需求每年都在增长。记者了解到,“巴林铝业产品15%出口至亚洲,15%销往欧洲,50%由巴林消费,20%出口中东和北非地区。
“电解铝下游市场需求每年的增长率为6%”。LaurentSchmitt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尽管各大铝厂忙于扩大产能,但这里并不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LaurentSchmitt表示,“新增的需求加上淘汰落后产能产生的替代需求,意味着我们每年需要增加300万吨到400万吨的产能。”
“我们每年需要有4到5个这种超大型的项目投产才能够满足炼铝每年6%的增长需求。”LaurentSchmitt预计,未来几年当中,当地的供应市场会有所萎缩,甚至可能出现供应不足的情况。
中国企业准备好了吗
“中国企业来中东投资,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LaurentSchmitt期待巴林铝业能与来自中国的铝业公司进行合作。“中国在炼铝技术上拥有非常大的优势,因为中国拥有自主开发的技术,而且我们都承认,在整个炼铝行业当中,中国拥有的技术是非常先进的。中国的铝产量占了全球的42%,是重要的生产国。中国在这个方面非常有优势,完全可以成为海合会国家在炼铝领域的重要的合作伙伴。”
中国企业已将相关产业向海外转移纳入发展计划当中。中铝公司总经理熊维平透露说,未来几年,中铝将把相当一部分产能转移到海外。“只要有资源、能源,中铝都可以考虑建厂。”熊维平表示,中国的相关产能严重过剩,环境承载能力也不允许更多的铝、铜生产项目,海外建厂符合当下产能转移的政策。
近期发布的《“十二五”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规划》发出了支持高耗能企业向海外资源、能源富集地区转移的政策信号。《规划》鼓励中国化工、冶金、建材等重化工业或其部分加工制造环节向境外转移。鼓励企业在能源矿产资源丰富、市场空间较大的国家和地区,发展钢铁、有色、炼化等深加工产业,并进而带动产品、设备和劳务输出,拓展企业国际发展空间。
中东当地已有包括沙特、巴林、阿联酋在内的多个国家向中国企业抛出“橄榄枝”,当地的多个投资机构频繁往返中国寻求高耗能企业转移产能,利用当地的能源优势,帮助当地经济向多元化转型。巴林铝业的大股东、巴林国家控股公司Mumtalakat的首席执行官哈茂德?哈希姆?阿尔?克赫基希望中国企业能够注意到巴林的独特优势。他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介绍说:“巴林所有的行业都是对外国投资者开放的,而且我们允许由外方百分之百控股。即便外国企业拥有百分之百的股权,但是这个企业仍然是被认定为巴林的企业,其产品出口到其他海合会国家,不用缴纳任何关税。另外,我们和美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向美国出口也可以免关税。”海合会成员包括巴林、科威特、阿曼、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和阿联酋及更多中东、北非国家和地区。
熟悉中东地区投资政策的郭虎告诉记者,这是巴林非常重要的优势,也是中国企业海湾投资中需要比较的一点,“在迪拜只有在自由区才可以设立外资独资子公司,而自由区属于海合会关外,享受不到相应的关税优惠政策。”
有关高耗能产业海外转移需要注意的问题,埃森哲全球金属业总裁兼亚太区自然资源业总经理JohnLichtenstein提醒中国企业,“尽管一次能源在中东储量丰富,但将这些资源转化成可供金属加工使用的形式则需要巨大的技术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这些投资往往涉及重大的执行风险。同时,投资此类项目之前必须审慎考虑政治及国家风险。在最终的经济分析中还需衡量运输成本,其中既包括原材料入境,也包括成品或半成品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