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有色金属工业60年的发展历程,是几代有色人艰苦创业、不断探索、甘于奉献、开拓创新的60年;是有色金属工业沧桑巨变、跨越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60年。概括起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历程可分为改革开放前30年和改革开放后30年两个阶段和不同的发展时期。
奋进 历 程
三年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49年~1957年)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用三年的时间对经受战争创伤处于崩溃状态的国民经济实行全面恢复。从1953年起,我国以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为骨干,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大规模建设。
三年恢复时期,我国东北地区的一批有色金属企业首先恢复了生产;云南、湖南、安徽及江西省的有色金属矿山等相继恢复了生产。到1952年,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恢复到7.4万吨,是1949年的5.5倍。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年~1957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开始大规模的建设,当时前苏联援建的156项基本建设项目中,有色金属项目有13个,新建、扩建了一批有色金属矿山、冶炼和加工企业,同时,逐步组建了地质勘探、勘察设计、建筑施工、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等,形成了独立完整的有色金属工业体系。1957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已初具规模,十种有色金属产量达21.5万吨。
“大跃进”和调整时期(1958~1965年)
1958年,我国进入了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经过三年“大跃进”、高指标,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工业生产第一次出现下降局面。1961年开始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经过1963年~1965年的三年调整,国民经济发展得到较好恢复,增长速度也明显加快。
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虽然受到“大跃进”时期的影响,但在调整时期得到较快发展,一批骨干企业相继建设投产,使有色金属工业在起伏中发展。1961年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降到1957年的水平21.5万吨,1965年恢复到46万吨。
“文化大革命”及后期(1966年~1977年)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时期,使党和国家遭受到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损失,国民经济基本处于停滞、徘徊和十分困难的境地。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虽然也受到严重的干扰,但历史地来看,由于有色金属工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仍然取得了许多积极进展。特别是在当时“三线”建设的总体部署下,在西南、西北地区建设了一大批有色金属企业,改善了产业布局,加快了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文化大革命”十年中,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在徘徊中前进,在曲折中发展。1968年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降为34万吨,到1977年产量达82万吨。
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30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我国正处在探索改革开放目标模式阶段。
改革开放初期,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发展有色金属工业。198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成立,从此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制定了“优先发展铝,积极发展铅锌,有条件的发展铜,有选择地发展其他有色金属”的发展方针,加快建设了一批基建和技改项目,特别是从国外全套引进了大型预焙铝电解槽和铜闪速熔炼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技术装备水平,并为改造传统落后生产工艺提供了范例。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后,迅速提高了有色金属产量。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品产量由1978年的99.6万吨,增加到1992年的299.2万吨。
从党的十四大到党的十六大,我国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这一时期,我国有色金属国有企业经历了三年改革脱困阶段。从1996至1998年,有色企业出现了全行业亏损。国家及时采取了债转股、资源枯竭矿山实行政策性关闭和贴息技术改造三项措施,使一批企业走出困境,步入快速发展之路。同时,有198户企业先后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涉及在职职工39万人。
这一时期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已成为有色金属工业重要组成部分。煤炭、电力、纺织等领域的有些企业开始大规模投资有色金属行业。
这一时期,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2000年,国务院决定将大部分中央所属有色金属企事业单位下放地方管理;2001年4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正式成立。2002年,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达到1012万吨,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进入了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
这一时期,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实施战略重组,围绕做强做大主业,分离辅业,通过改制上市,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有色企业集团。同时,非国有企业迅速崛起,形成了以国有企业为主体,多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
这一时期,是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最快、经济效益最好、技术进步最明显、综合实力增强最为显著的发展阶段。从2002年到2008年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年均增长16.4%;从2002年到2007年,主营业务收入和实现利润,年均增长分别为33.8%和78.6%。
辉煌 成就
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
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有色金属产量快速增长。1949年十种有色金属产量仅有1.33万吨,2008年达到2519万吨,1950年~2008年,年均增长13.6%。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连续七年位居世界第一。
60年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有色金属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我国有色金属工业产品销售(主营业务)收入1950年仅有2614万元,1978年为84.3亿元,2008年预计突破2万亿元;实现利润1950年仅有844万元,1978年为12.2亿元,2007年达到1464亿元。
60年来,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额大幅度增加,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后,进出口总额出现快速增长。1949年我国有色金属产品进出口总额为2.9亿美元,1978年为8.1亿美元,2008年达到874亿美元。
最鲜明的标志是技术进步
新中国成立60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依靠技术进步,通过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成功研究开发了一大批行业共性、关键性技术并用于生产,显著提高了企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大大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明显增强了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竞争力。
60年来,我国铝工业特别是铝冶炼技术进步最快,自主研发成功280KA、320KA、350KA、400KA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预焙槽技术,现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此项技术已输出国外。
60年来,铜、镍闪速熔炼技术,铜、铅、锡富氧溶池熔炼新技术,我国自主研发的“氧气底吹炼铅、炼铜新工艺”,这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技术、新工艺在生产中的应用,大大提升了我国重金属冶炼技术水平。
60年来,铜、铝加工技术与装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自主研发并制造的世界首台万吨级油压双驱动铝材挤压机,生产出350公里时速的高速列车铝型材,实现了车体材料全部国产化。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1+4”铝板带热连轧生产线的建成投产,极大提高了我国铝加工材的技术水平。高精度内螺纹铜管材已占领欧美市场,改变了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同时,重大装备国产化取得了实质性突破。目前,大型浮选设备、电解铝多功能天车机组、氧化铝的隔膜泵等重大关键设备基本上实现了国产化。
最明显的进展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增加,投资结构逐步优化。进入新世纪以来,投资大幅度增长,投资主体多元化成为推动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1950年有色金属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为0.3亿元,1978年为13.5亿元,2008年达到2332亿元。
新世纪以来,我国对资源枯竭矿山的边部、深部开展新一轮找矿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境外矿产资源开发也取得了新进展。在赞比亚谦比希铜矿的开发经过10年的艰辛努力,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成为中国在非洲建立的第一个中非经济贸易合作区。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在境外资源开发方面也都取得实质性进展。
最突出的变化是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始终把结构调整作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计划经济时期,通过指令性计划,根据自然资源及外部条件合理布局、统筹安排。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有色金属工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到2005年,全国基本淘汰了落后的铝电解生产工艺。产品结构调整成效显著。近几年来,新建了一批由氧化铝、电解铝到铝加工产业链完善的铝联合企业,电解铝企业延长了产业链,形成了煤(水)、电、铝及铝加工一体化,提升了产业水平。铜冶炼企业普遍新建了铜材加工生产线,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我国铜、铝加工企业大力开发高端深加工产品,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产业布局更趋市场化,一些耗能高的企业向资源、能源比较丰富的中西部地区集聚,一些深加工企业向市场化程度高的东部地区集中。循环经济和有色再生金属产业发展迅速,现已成为有色金属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主要的表现是企业实力明显增强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有色金属工业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经历了艰辛的发展历程。到目前为止,从企业规模上看,已有两家公司进入了世界500强企业。从我国企业销售收入看,我国100亿元以上有色金属工业企业有24家,其中300亿元以上企业有7家,1000亿元以上企业有2家。从产品产量看,电解铝产能(包括在建)超过80万吨以上企业约有10家,成为世界上特大铝厂最多的国家。
近几年来,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2008年8家重点铜冶炼企业平均产量为34万吨,占全国产量的比例为71%。2008年原铝产量超过20万吨的企业有22家,占全国产量的比例为63%。
改革开放30年来,非国有企业发展迅速,至2009年5月底,规模以上企业资产总额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43%,私人控股企业占38%,集体控股及其他企业占19%。现已形成了以国有企业为主体,多种所有制企业平等竞争、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格局。
最重要的影响是在国际同业中的地位明显提高
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持续快速发展,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竞争力日益提高。2008年,我国铜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0%,消费量占全球的27%;铝、铅、锌的产量、消费量均占世界总产量、消费量的1/3左右,成为世界有色金属的生产和消费大国。
当前,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成为世界上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最快、拉动全球有色金属产业增长的主导因素,成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全球有色金属产业稳定复苏的主力军,成为推动世界有色金属产业节能减排和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在世界有色金属工业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