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草原城市。近几年来,赤峰市经济实力不断壮大,地区
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实现大幅增长,显现出不同寻常的生机与
活力。
赤峰市委书记杭桂林对记者说,“赤峰市紧紧围绕‘调结构,转方式’这条主线,依
托资源、区位、交通优势,通过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大力发展以物流业为龙头的第三产
业,有效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经济社会步入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
赤峰市地下蕴藏着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现已发现各类矿藏70多种,矿产地1200多处
。依托这一优势,从2003年起,赤峰市开始大力发展有色金属产业,从而走出了改变赤峰
工业经济相对薄弱状况的关键一步。
近几年来,赤峰市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全力推进大产业、大
基地建设,中国有色、中钢集团、铜陵有色等十几家行业领军企业先后进驻赤峰,使有色
金属产业进入了历史发展最好时期。赤峰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钱荣旭告诉记者,2009年
,赤峰市有色金属产业增加值已占到全市工业的55%,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60%,成为拉动
赤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为此,赤峰市被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有色
金属之乡”。
“在建设‘中国有色金属之乡’的进程中,市委、市政府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作为
资源型城市,如何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我们提出了‘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
原则,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同时,积极推进产业升级、产
业延伸、产业多元的新型工业化格局的形成,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杭桂林如是说
。
如果说打造“中国有色金属之乡”,是赤峰依托地下资源,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
选择,那么建设“风电之都”则是开始把目光投向天空,在探寻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科学
发展的道路上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真想不到,咱赤峰的风还能卖钱。”记者在赤峰市采访时,经常听到有人这样说。
据介绍,赤峰市风能丰富区面积达1万多平方公里,风能可开发量达5000万千瓦以上
,年可利用时间超过8000小时;而赤峰“三面环山,中部开阔”的地形,更为开发风电产
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从1998年起,赤峰开始大力发展风电产业,打造塞外草原
“风电之都”。“十一五”期间,赤峰的风电产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已形成赛罕坝
、乌敦套海、罕山北、巴拉奇如德和红山五大风场。2009年末,大唐国际、国电电力、国
家电网等公司先后落户赤峰,共投资150亿元,建设风电项目35项,总装机140.6万千瓦,
赤峰率先成为全国第一个地市级百万千瓦风电基地。
随着风机制造业的发展,围绕风机制造的配套项目也不断增多,从而使赤峰市催生出
一个新兴的产业集群,而“风电之都”的美誉,也成为展示赤峰现代化风貌的一张新名片
。
近几年来,赤峰市在实施“工业强市”的过程中深刻地认识到,赤峰工业经济的抗风
险能力仍然不强,三次产业的结构还不尽合理;而第三产业在赤峰经济发展中的“短板”
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工业经济、农业经济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持续、健康发展。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赤峰市按照产业多元化的发展思路,依托区位、交通等优势,开
始大力培育和发展以物流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积极推进第三产业转型升级。杭桂林告
诉记者:“只有调整三次产业结构,在发展工业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服务业,才能为经
济增长注入新活力。”
赤峰是内蒙古东部地区重要的市场集散地,具有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良好基础,加之赤
峰已经具备良好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缩短了赤峰市与周边城市的时空距离,从而为以京、
津、冀为主的华北地区和以辽宁为主的东北地区为两翼,面向东北亚,“北上出境,南下
出海”的物流通道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隆冬时节,记者走进位于赤峰市喀喇沁旗与新城区连接地带的和美工贸园区,只见一
座座造型各异的高楼拔地而起,和美建材城、文化产业园、零污染轻工业区、民航空港物
流区、和美汽贸城等五大板块,规划清晰,布局合理,其中和美建材城工程已全面完工并
投入使用。市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和美工贸园区是赤峰市“建设大物流、发展服
务业”的一个缩影。
建设大物流,离不开一流的基础设施和一流的服务水平。2006年起,经过多方考察调
研,赤峰市以“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的定位,规划和推进物流园区建设,全力打造
红山物流园区、松山物流园区、和美工贸园区。这三大园区全部建成后,赤峰市将成为辐
射华北、东北,构建东北、环渤海两大经济圈的重要商贸节点。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胡春华在赤峰市调研时说,赤峰市的第三产业发展势头非常好
,特别是以物流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走在了前列。
随着赤峰市向百万人口中心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赤峰的物流业将迎来新的机遇,其
广阔的发展前景令人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