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两个月,中国铝业将成立十周年。
在这十年里,中铝经历了由行政资产划拨到市场股份制改革,从百亿级盈利大户、铝业航空母舰到巨额亏损,再到重新实现全面盈利。
中铝的蜕变轨迹,对一家资产上千亿的超级央企来说,是一个探索现代企业制度、回归企业本质的过程。同时,也是我国国有经济从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缩影。
离开三年后,熊维平于2009年2月回归中铝担任总经理,彼时,中铝已开始业绩一落千丈的颓势。熊维平的使命,除了力挽狂澜,还要使中铝实现脱胎换骨的机制变革。
“真正办企业,办真正的企业”这句口号,挂在中铝遍布全国的分公司,深入人心。熊维平说,这不是一个口号,是一个梦想。
实现全面盈利
记者:中铝从2008年年底开始,发生了巨幅亏损,当时恰逢你重掌中铝,金融危机给中铝带来的打击有多大?
熊维平:的确,中铝公司从2008年9月份开始,由于突发而来的金融危机,使得公司主要产品销售价格跌到成本线以下,所以2008年四季度出现严重亏损,亏损一直延续到2009年,这很震惊。
记者:听说中铝员工在金融危机大幅降薪?
熊维平:我本人降薪幅度达到30%,副总经理降薪幅度达到20%-25%,企业各级管理人员普遍降薪。这些非常措施在中铝公司此前从未有过。
所以说,中铝全面盈利,不是完全由市场带来的,我们实实在在降低了68亿元成本,在这个68亿元里,有加强管理、降低消耗带来的,同时也有我们员工的工资贡献。
目前,随着我们全年盈利已成定局,中铝将从今年11月份、12月份开始增加员工工资。
记者:在这场“控亏增盈”战中,中铝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熊维平:回过头来总结,这两年我们做了两件大事情。一是展开了持续两年的、艰苦卓绝的控亏增盈攻坚战,这是解决生存问题;同时,我们在去年7月,启动了“管根本、管长远”的深度结构调整,我们叫全方位深度结构调整,这个是解决后危机时代中铝公司的发展问题。
经过做这两件大事,中铝公司发生了三个难以想象。一是中铝公司在金融危机中遇到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二是这两年中铝24万干部员工付出的代价是难以想象的,三是我们公司的内在变化,包括体制、机制、管理方式、观念等方面的变化,是难以想象的。
亏损的根本原因
记者:在金融危机前,中铝给人的印象是“很能赚钱”、“超级盈利大户”,突然亏损,中铝内部有哪些反应?
熊维平:当时更多的是一种惊讶——怎么回事?一下子变成这样子了!同时也在内心安慰:没问题,我们是周期性行业,金融危机过去后,还会恢复盈利。
但我们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中铝公司陷入严重亏损,从根本上说,不是金融危机带来的,不是铝行业周期性带来的,也不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带来的。
导致亏损的根本问题不是金融危机,而是我们的产品结构问题、产品的竞争力问题,以及我们的体制、机制问题,我们真的还存在不适应市场竞争,特别是不适应市场化突发危机的问题。
记者:中铝上下现在流行一个理念,“真正办企业,办真正的企业”,中央企业要以社会责任为先,盈利才是其次的,如何做成真正的企业?
熊维平:“真正办企业,办真正的企业”,这个话是有内涵的,不是一句口号。
首先,讲效益,不盈利的企业不叫企业,没有亏损的市场,只有亏损的企业,没有亏损的企业,只有亏损的领导。
第二,讲效率。以前我们是统一管理、统一经营,根据预算走,这样,金融危机一来,企业不关心产品价格走势和变化,那怎么行?现在我们将任务下到各个子公司。
第三,讲成本。铝业是基础行业,成本非常关键,因此,现在我们讲的是完全成本。
第四是管理,企业打得赢打不赢,最最重要的,是企业内部的管理是否到位,我们在内部管理结构改革上下了大工夫。
再造一个中铝
记者:中铝正在进行重大战略转型,能具体解释一下转型的内容吗?
熊维平:公司战略转型从要素来讲,就是连贯的、有机的三个要素内涵:国际化,多金属,矿业公司。
具体地讲,国际化就是参与产品的国际竞争,参与各种资源的国际配置,实现各种要素的国际流转,公司未来的海外业务要占到50%以上。
多金属就是除了发展以铝为主的轻金属、以铜为主的重金属、以钨钛为主的稀有稀土之外,还要积极发展国家需要、国内短缺的其他金属品种。
矿业公司就是要把矿产资源作为公司的生存之本,发展之基,努力获取国内优质矿产资源,特别是要积极开发海外多种金属的矿产资源。
公司战略转型从构成上来讲,概括来说就是“五大转变”:生产方式由高消耗高排放向低碳环保型转变,经营业务由单一铝业向多金属转变,业务布局由注重国内发展向注重海外发展转变,管控模式由操作性管控向战略型管控转变,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用3-5年时间,跨入全球十大矿业公司行列,成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