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英国记者的一篇报道,让被称为“英国垃圾终点站”的广东佛山大沥镇,开始了一场“断臂整治”的大拆迁运动。
11月18日,一个曾经让欧美国家震惊的中国小镇——广东佛山南海区大沥镇,当地政府的一支上千人队伍正在对该镇无证无照污染严重的工厂、小企业进行强制拆迁。大沥镇历经3年的拆迁已接近尾声。
这一切缘于英国记者的一篇报道。
2007年1月9日,英国天空电视台的网站上出现一条《英国垃圾终点站在中国》的新闻:“世界最大巨轮爱玛·马士基号载着17万吨垃圾驶向中国广东,而其目的地是广东南海联滘村”。报道通过图片介绍联滘村长年将废物回收作为支撑地方经济的产业,造成当地烟囱冒黑烟、河道流黑水、垃圾堆成山。该文作者何丽·威廉姆斯(Holly?Williams)还称,联滘村可能是她见到过的污染最严重的地方。
随后美联社的APTV做了视频和文字的转载。2007年1月12日,中央电视台《经济信息播报》节目又对此进行了连续报道。
这些报道,让当地政府一时间面临巨大压力。2007年1月15日,南海区政府就下发通知,要求大沥镇整顿关停该废旧物品回收加工区。由此,大沥镇轰轰烈烈的大规模拆迁,就在媒体、政府的风暴中突然来临。
断臂整治
事实上,即使没有英国天空电视台的报道,大沥镇也将面临转型升级。而媒体的报道,更加速了大沥“断臂整治”的步伐。
虽然大沥镇因垃圾回收业而“名扬欧美”,但大沥镇的支柱产业是以铝型材为主的有色金属行业。大沥铝型材产业在鼎盛时期年生产能力达120多万吨,拥有“中国铝型材第一镇” 的名号。大沥铝材企业在最高峰达到200多家,规模效应一直以来就是大沥铝材的一大优势。
但随着大沥垃圾回收业的兴起和本地土地供应紧张,大沥铝型材产业发展开始出现致命伤。
首当其冲的就是环境污染问题。在整治前,大沥很多小型铝材企业普遍存在能耗高、收益低、污染重的问题,这些企业的存在不利于大沥铝型材行业的做强做大做优,特别是不利于构建公平的市场环境。这些小型铝材企业一般只顾疯狂地追逐利润,在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等方面投入却很少,因为不顾污染环境而生产,环境污染严重。
大沥联滘村村委书记黄浩华透露,“无牌无证的小铝厂喜欢在晚上没人管的时候作业,如果是风向对的话,难闻的气味直接的吹向居民区,晚上的空气和白天一样,令人难受。”
除了小型铝材企业外,另一污染大户就是垃圾回收业。“联滘村的废旧塑料回收企业最多时有近千家,每天几百辆大货车把珠三角、省外,甚至国外的废旧塑料垃圾源源不断的运来。” 黄浩华称。虽然村民从出租厂房中获得不菲收入,但废旧塑料垃圾回收带来的污染一步步加剧,街边小巷遍布垃圾,周围一带的河流开始发臭,污水直接流向下游的广州。[pagebreak]
环境容量趋窄,加上当地小作坊式企业众多,占用大量土地,导致大沥镇土地供应紧张。
这些不利因素的存在导致一些规模比较大的铝型材企业出走他乡。几年前中国铝业巨头亚洲铝业迁出大沥,随着而来的是规模较大的企业外迁。
这让大沥的中国铝型材之都的地位岌岌可危,大沥再不转变,就可能失去铝型材这一支柱产业。
大沥镇政府意识到问题的紧迫性, 之后的媒体报道直接引发了全镇大规模的治污运动。大沥的产业升级也随之在政府的推动下快速展开。
“以节能减排为切入点的整治提升行动,其实也是在为这个行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大沥镇政府陈有相书记说,达不到环保标准的企业,就必须进行整治,整治还不达标就要依法关停,这样所有企业都在一条起跑线上竞争。
11月18日,当《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来到联滘村时, 当年占地一千多亩的废旧物回收加工区已经被夷为平地,“这里将建广佛国际商贸城,包括五星级酒店、有色金属产业博览交易中心、 研发中心及写字楼等”,陈有相说。
到2009年11月,大沥镇共有2200多家废旧塑料回收加工企业被取缔。一批小熔铸企业和174多家小铝材企业也开始关停整治。
在广佛路边,记者见到一座名叫“新豪歌剧院”的建筑正在被拆除,眼前只剩下了一道白色法式拱门。拱门内,数十名建筑工人正在加紧作业。类似这样的“三旧”(旧厂房、旧村居、旧城镇)改造工程在大沥镇区、各村随处可见,为支柱行业腾出土地空间。
产业转型
大沥的环境开始变了,随之,在产业配套、工业园区建设上,也出现了一些新气象。
为让企业集中入园,大沥兴建了高标准的铝型材加工区,通过建设南海有色金属工业园,形成一个以大沥为核心,以30000亩有色金属工业园为载体的中国有色金属专业产品区。 建设国家级的有色金属展览交易中心及现代化的专业市场和物流配送区,则是大沥完善产业配套体系的重大举措。
自去年以来,大沥主要品牌企业的销售量都出现了不降反升的局面,“淘汰落后企业的产能转移到那些品牌好的、规模大的企业身上。” 对这现象,大沥镇镇长吴绍秋解释,竞争力不强的企业被市场淘汰、环保不达标的企业被关停。
在大沥有色金属产业园里,广东伟业铝厂有限公司的新厂区一年四季绿树常青,颠覆了传统铝型材加工企业的形象。而在铝型材生产环节的“污染大户”——铝锭车间里,已不见“想象中”的粉尘飞扬,闻不到刺鼻异味。
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唐维学告诉记者,五年前是中国铝型材新产品的高速发展期,五年后的今天,优质产品会有更大的发展前景,但产品的更新速度将加快。大沥以节能减排为切入点的产业升级正好也踩在整个行业的产品更新期。唐维学认为,大沥应该抓住这行业升级机遇,通过技术创新来再一次引领行业的发展,为“大沥铝材”注入新的活力。